王耀興
(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商學系,安徽 宣城 242000)
人們天生就希望能夠預測未來,從而獲取超額的利益,可是當前人類絕對沒有這樣的能力,所能做到的,最多就是估計,而在金融股票的領域中,也就是對公司進行估值,只有正確的對一家公司進行估值,才能夠在股市上理性的投資。
本文梳理了實務中主要應用的公司估值方法,從比較的過程中評述其優缺點,并給出了估值理論改進方向。
該模型是由戈登和威廉姆斯在1938年《投資價值理論》一書中提出的,該模型假設股利是股東唯一的現金流來源,使用股利來衡量公司的內在價值。股利貼現模型有三種,即固定增長率模型、兩階段股利貼現模型、多階段股利貼現模型。首先股利零增長情況下,股票價格為:
其中Div為每期發放的股利,R為股本成本,P為股票價格。其次是固定增長情況下,股票價格則為:
其中Div為每期發放的股利,R為股本成本,g為鼓勵增長率,P為股票價格。
自由現金流量是由拉巴波特和詹森等于1986年提出的,這個模型主要是用資金的流量來衡量公司的價值。一般來說,那些發放股利不斷變化的公司,或者是沒有確定的股利發放政策的公司,則第一種方式就不適用了。
自由現金流估值模型的基本公式為:
其中V0表示公司當前價值,FCFFt表示第t期公司自由現金流量,WACC表示加權平均成本。但是在實際估值中,公司價值=預測價值+后續價值,用公式表示為:
其中V0表示公司當前價值,FCFFt表示第t期公司自由現金流量,WACC表示加權平均成本,g為公司增長率。一般來說FCFF有不同種計算方式,但是現在使用普遍較多的是經過分解后的公式:
其中t為所得稅稅率,EBITDA為息稅前利潤,NA為凈資產的變化。
最為重要的則是對加權平均成本WACC進行計算:
其中,S為權益總價值,B為負債總價值,Re為權益資本成本,Rd為債務資本成本,Tc為所得稅稅率。
市盈率(P/E)是指公司股票價格與其每股凈收益的比值,該方法受到了社會廣泛的認可,強調了盈利能力對公司估值的重要作用,市盈率對長期回報率解釋能力較高。但是存在著每股凈收益可能為負值,其結果波動劇烈,很難解釋的問題,而且公司能否盈利也不完全取決于公司的管理層。
市盈率又可劃分為動態市盈率和靜態市盈率。靜態市盈率相當于一個時點,即根據過去的一些數據來計算當前的市盈率,這個指標更看重的是過去一段時間內公司給股東帶來利益的能力,而動態市盈率則更為深刻一些,不僅考慮到過去而且還考慮到現在和將來,給出一個公司的綜合價值。如果片面的只考慮一種市盈率則可能會導致誤判,而具體應該參考哪一種市盈率,我們還是應該根據公司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斷。另外還有兩個指標和市盈率很像,分別是市凈率和市銷率。
市凈率(P/B)則是股票價值與其每股賬面價值凈資產的比值。與市盈率相比,市凈率一般都是正值,且每股賬面價值比每股收益穩定,對衡量持有大量流動性資產的公司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如果僅考慮市凈率,就會把公司規模拋之腦后,可能會造成決策失誤。若通貨膨脹嚴重,技術變革較快也會使估值結果與實際結果出現較大差異。
市銷率(P/S)則是股票價值與其每股銷售收入的比值。與市盈率相比,市銷率波動幅度較小,且銷售額一般較為真實,對于估值分析法運用較為成熟或者周期性較強的公司,市銷率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即使沒有盈利的新公司,也可以計算市銷率來估值。但是市銷率也存在著不準確性,主要表現為即使公司的銷售收入高速增長,盈利水平也可能變化不大,另外市銷率也沒有考慮到成本結構在不同公司間存在差異。
公司價值倍數(EV/EBITDA)也屬于相對估值法中的一種,該指標最早是用于公司并購重組時,計算公司的相對價值,到現在,則廣泛用于公司價值的評估。
與市盈率相比,該方法有著一個明顯的優勢,那就是即使公司的資本結構、稅收或資本支出方面存在差異,也不影響不同公司之間的比較,因為這些差異不會對該乘數產生直接的影響。
公司價值倍數是公認的更加市場化,也是更為準確地反映出公司價值標準的指標,其衍生的估值指標主要有EV/SALES。
EV/SALES又稱市售率,用公司價值/銷售收入,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市場份額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能否持續經營,市售率則成為公司上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該指標主要衡量處于虧損狀態下的公司價值,但是該指標使用的范圍較小,不同行業的公司不可以使用這個指標。
本文介紹了實務工作中主要的幾種公司估值方法,并對其原理與優劣勢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可以看出,絕對估值法將公司看作一個整體,以折現思想為基礎對公司總資產進行折現分析;而相對估值法更傾向于計算某個重要指標,對同質公司進行比較,從而發現投資機會。二者思路,出發點均有所差異。這也反映出,衡量公司價值是一個系統性工作,需要投資人對投資公司所在的內外情況有足夠的了解,才能選取合適的工具進行價值評估,從而更理性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