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喬希 劉志明
(安徽財經大學,安徽 蚌埠 233030)
PPP是指政府與社會資本方合作的項目經營模式。政府通過競爭性方式尋找相應私營企業,利用招標的方式與其形成合同關系。在這種模式下,雙方共擔風險、共享收益。PPP是一種互利共贏的科學合作模式。首先對于企業而言,一方面私營企業可以利用原有的市場競爭優勢,給項目帶來技術、資金和管理支持,從而提高項目的整體質量和社會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政府以自身信用作為擔保,為私營企業提供穩健的創收渠道。同時通過投資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公共基礎設施,將有利擴大企業的社會聲譽和社會影響力。對于政府而言,通過PPP模式與私營部門的合作,有利于政府在市場上充分發揮宏觀調配作用,減輕自身財政壓力。其次,政府可以從繁瑣的事務中抽身,由基礎設施的建設者向項目監管者轉變,既減輕了政府財政壓力,也確保了項目高效完成。PPP模式使項目參與方組建成高效的戰略聯盟,在協調各方不同利益方面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政府和私營部門可以優勢互補,最終實現雙贏的可持續發展局面。
國內PPP項目較國外起步較晚,但在最近幾年發展迅速。國內對于PPP項目的多層次研究也在不斷深化。
在PPP項目綜合研究方面,李宗容(2017)指出PPP項目已經成為緩解政府投資壓力、拓寬政府投資資金來源的首選方式[1]。周顯武(2017)也表示PPP項目大大拓寬了政府的資金融通渠道,解決了政府財政資金短缺的問題[2]。孫祁祥(2018)指出,我國PPP項目已經轉型,由原來的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3]。
在PPP項目績效評定方面,王玉梅(2014)就曾指出PPP項目分析中應該建立項目環境、利益各方滿意度、財務能力、內部控制管理、創新與成長性五個維度的平衡計分卡評價體系,綜合考察政府社會資本方和社會公眾三方綜合利益[4]。隨后王珮瑜(2016)以某一污水處理項目為例,從財務、利益相關者滿意程度、內部流程和學習成長維度四個方面具體闡述了PPP項目的評價體系和評判標準[5]。接著陳都(2016)以江蘇省南京市CDXL污水處理項目為例,進行具體的實例計算分析,指出項目在進度,項目績效中的具體優良情況。為實際PPP項目績效提供了巨大參看價值[6]。本文在上述PPP項目研究的基礎上,深入分析蚌埠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項目績效,以盼推動蚌埠市整體的污水處理高效運營和發展。
我國PPP模式從2013年起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模式也從中央項目推進到地方項目。自從引進了PPP模式,與傳統融資模式相比,政府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大大減少政府投資方面的壓力和風險,項目質量也得到了改善。
從區域分布上看,2017年新疆、云南、河南三地區年度成交規模
較高,金額均突破3000億,累計占比28.07%;從行業分布上看,交通運輸、市政工程、城鎮綜合開發三行業年度成交皆突破5000億;從社會資本上看,建筑承包商獨占鰲頭,中標1808個項目,得到2.8萬億投資,國企總成交規模占比77.1%,增長51.15%;從入庫項目整體情況上看,自2002年以來累計入庫項目共計14059個,建設規模高達17.74萬億。
蚌埠市自PPP模式實施以來,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大力推廣公私合營的基礎設施建設,截止到2017年5月蚌埠市已納入國家、省PPP項目庫共27項,合計金額178.53億元。如下圖按照項目總投資金額篩選出前15項PPP項目。

表1 國家發改委PPP項目匯總表(蚌埠市)單位:億元
可以看出蚌埠市PPP項目主要集中于高速公路、國道建設、和城市生態環境污水治理等方面。政府參與主要以特許經營和股權合作為主。總體看來蚌埠市PPP項目體系構建較為完善,項目種類較多,合作方式豐富。接下來本文將以安徽省蚌埠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項目為例,具體分析PPP模式的項目績效。
安徽城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1月18日成立的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項目,該公司是由作為政府方的蚌埠市城市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和社會資本方的安徽中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組成。其中政府方占股10%,社會資本方占股90%。目前已經完成四十米大溝清淤工作。
因為安徽中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不滿一年,相關財務數據缺失,所以本文采用案例推導的方式,以淮北市的中湖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作為參考對象,以該項目中的社會資本方安徽水利有限公司的具體財務指標為依據,按合理權重對安徽中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未來三年財務進行預測,并在此基礎對績效開展合理分析。
1.選擇依據。選取淮北市中湖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依據如下:
首先,中湖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項目都屬于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行業,而淮北市中湖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是第三批國家PPP項目的示范工程,在整個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行業有一定代表性和明顯的行業的特征,參考推導意義較大。其次,中湖礦山地質的社會資本方為安徽水利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為工程施工總承包、房地產綜合開發、水資源綜引合開發利用等,和安徽中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有高度重疊,并且作為A股上市公司,其公司年報披露完整,財務數據來源可靠,可以為中旭建設的財務預測有一定借鑒意義。最后,在淮北市該PPP項目的社會資本方和政府方占比為80%和20%,而蚌埠市建成區的PPP項目社會資本方和政府方占比為90%和10%。在政企合作比例方面,兩者也是高度相似。
2.績效評價內容。特此本文綜合上述因素,最后選取淮北市中湖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作為本次案例推導的參考,以該項目中社會資本方的安徽水利2015-2017年的財務數據,從企業成長能力、運營能力、盈利能力和財務風險角度4個角度按照一定比例,建立基于GM(1,1)的預測模型,預測出安徽中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4個角度下的9項具體指標在2018-2020年的數據,以此對其項目進行綜合績效評定。
安徽水利有限公司2015-2017年財務數據如下表所示。

表2 安徽水利有限公司2015-2017財務指標數據匯總表
1.建模思路。在篩選處合適的財務指標后,針對安徽水利有限公司在2015-2017年9項指標的預估數據,采用GM(1,1)模型,運用MATLAB軟件間接預測安徽中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9項指標在2018—2020年的相應數據。
2.檢驗數據。首先,為了保證建模方法的可行性,需要對已知數據列做必要的檢驗處理。設參考數據為計算數列的級比:






相應的白化微分方程為:



于是求解白微分方程得:

所以求得的預測值為

4.模型求解。在GM(1,1)的模型在得出安徽中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2018—2020年的財務數據如下所示。

表3 安徽中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2018-2020財務指標數據匯總表
從未來三年的財務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從預測數據中可以發展,該公司的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長率預計從2018-2020年將逐年攀升,加權凈資產收益率也呈上升趨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公司在有著較為良好的成長潛力和盈利能力,未來對PPP項目的資本支持力度較為穩定。
第二,再觀察運營能力指標我們可以發現,公司的應該收賬款周轉天數預測會從80.805下降到45.920天前后。說明企業在未來三年流動資金的使用效率會越來越高,而存貨周轉天數的減少,可以說明公司未來存貨變現的速度將會加快,存貨管理的工作效率將大大提高。可以看出公司預計在未來三年的運營能力將有大幅提高,并一定程度帶動PPP項目未來的運營效率的提升,使蚌埠市污水治理體系能更快更高效地建立并及時治理當地環境問題。
第三,最后觀察財務風險,從2018年-2020年資產負債率中預測將會從84.992%變化為75.425%,流動負債和總負債的比率也將從75.37%下降至67.602%。從這些數據的變化可以看出,企業的短期償債負擔將會減輕,整體資產結構的穩定性和合理性也在提高。但流動比率和速度比率的下降反應出企業的資產變現能力較為薄弱,短期償債能力有待加強,同時流動比率三年來一直低于2.0%,說明企業存在一定程度的資產變現風險,未來要加大對財務風險的防范管理。
從項目執行過程和結果看,目前PPP項目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政府需要利用政府職能,加強對社會資本方資金融通的政策支持,并加強對社會資本方的風險管理監督,給當下已經實施仍在籌備的PPP項目制定規范化的行業規章制度和科學的統籌規劃。
部分項目入庫信息同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中心信息不相符。同時在項目錄入國家PPP項目庫后,項目的后續進展和部分項目完成程度沒有在本市官方網站上及時更新。導致部分數據滯后,不利于相關分析研究的開展,也不利于本市人民群眾的監督和建議。
從上述財務指標預測我們可以看出,安徽中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未來有較好的成長潛力和高效運營能力,可以為PPP項目提供較為長期的穩定的資金支持和周轉,推進蚌埠市污水治理的成果的進一步加深。但是企業本身的流動性有較大提升空間,企業短期的資金周轉和資金償債能力有待提升,再者考慮到PPP項目前期有資金投入量大和投資回報周期長的特點,本項目的社會資本方可能在將來面臨一定的財務風險,PPP項目進度難以推進,亟需提高對財務風險預防的準備措施,使資產結構更為合理化,加大資產的流動變現能力,降低財務風險,使PPP項目污水處理體系能更為高效長久的運營。
結合上述PPP項目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我們有針對性的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政府相關部門要結合蚌埠市實際情況,按照相關要求,在PPP項目投資服務、金融服務、建設和信用體系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落實財政、金融、建設、發改等部門職責,為本市PPP項目切實可行提供制度保證,保障PPP工作順利推進。
政府要加深對PPP模式的認識,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理念。一方面要加強對PPP模式相關政策的解讀和學習,舉行PPP相關政策業務培訓,力求提升蚌埠市相關工作人員理論政策水平和增強實際工作能力。另一方面,根據本市的PPP項目各部門要具體細化工作內容、落實承擔責任、推進工作方案、確保工作實施有效。
蚌埠市處于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有巨大的資金需求,PPP模式作為一種互利共贏的模式被政府大力推行,使PPP項目在蚌埠市具有很大的市場。但因為PPP模式不成熟的投資回報機制,PPP項目存在前期投資規模大、回報周期長、收益水平低的現象,導致政府和社會資本方產生信任問題,難以推進PPP項目進度。為保障PPP項目能夠較好地推進實施,蚌埠市政府需要加強對PPP項目的監督管理,在保證社會資本方得到合理收益時,也要對政府履約情況進行監督,實現政府和社會資本方互利共贏、科學合作。
政府在推動項目實施時要確保信息的公開性。依據PPP模式下的綜合信息平臺,及時向社會公開項目合同、實施方案、情況等信息,確保項目實施的公開性,有序推進項目的實施,保證項目建設的質量。同時抓緊項目的資金籌措、使用計劃、規劃立項、招標采購等前期準備工作,進一步提高項目實施方案的合理性、科學性、穩定性。最后要加大監導力度,對本市PPP項目進行全方面監督指導。做到強化績效考核制度,明確績效指標體系,確保PPP項目全程有監督、考核和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