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寧
摘 要 黨建報道,是各級黨報的重頭戲,也是彰顯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主流媒體如何做大做強黨建報道,成為一個重要話題。河南日報在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的前提下,不斷創新黨建報道手法,以高標準做好高質量黨建報道,推出了一系列精品稿件,提升了黨報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關鍵詞 黨建報道;典型;細節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3-0011-02
在新形勢和新常態下,黨的建設始終是一個常抓常新的課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媒體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
作為省級主流媒體,河南日報始終緊跟中央的指導思想、省委的工作部署,做精做新做好黨建方面的新聞宣傳報道。河南日報主動策劃選題,不斷探索黨建報道新形式,相繼推出“脫貧攻堅中的第一書記”“以高質量黨建保障高質量發展”“最美基層干部”等系列報道,讓原本中規中矩的黨建新聞煥發新的活力——出新、出彩、出精品,以高標準做好高質量黨建報道。
1 策劃先行,圍繞中心找典型
黨建報道,是以黨的建設領域為內容的新聞報道。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深入推進,黨建報道也隨之迎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黨建報道對于服務黨的工作,引導廣大讀者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遵循新聞輿論傳播規律的基礎上,如何通過加強和改進黨建報道,努力提升黨建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擴大其傳播力、引導力,繼而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確保黨完成執政興國的重任,成為黨報以及各媒體亟待認真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毫不動搖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黨建報道要全面理解黨建工作的新舉措、及時發現黨建工作的新課題,充分發揮黨建報道的教育引導作用,才能切實擔負起黨賦予新聞媒體的神圣職責和光榮使命。河南日報主動介入、提前策劃黨建報道,搶抓“題眼”,深入基層,講好“中國故事”中的“黨建故事”,讓黨建報道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最大程度地為廣大讀者所喜聞樂見。
典型的教育性是黨建報道區別于其他報道的一個顯著特點。在黨建報道中,記者要深入挖掘典型,發揮榜其示范帶動作用,推動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大張旗鼓樹立先進典型,可以充分發揮正面典型的激勵作用,引導讀者立足自身,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事例中接受教育[ 1 ]。
經過充分溝通,河南日報從全省范圍內廣泛尋找先進典型,涵蓋農村、社區、企業、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黨員干部。隨后,有關部門抽調記者組成采訪團,對這些先進典型進行仔細研究、逐一篩選,擬定采訪計劃、尋找采訪線索,力爭提前熟悉和了解采訪對象,找到采訪的興趣點、報道的切入點。
長期以來,由于黨建工作的政治性比較強,黨建報道常以不好看、不耐看等面孔呈現,結果導致部分讀者不愛看、不愿看。這些通病,究其原因是黨建報道多為“規定動作”,內容普遍“按部就班”,缺少與時俱進的鮮活面孔、真實貼切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在這種情況下,黨建報道要贏得受眾的關注,必須要拋棄灌輸式的說教,提前策劃、尋找“題眼”。
圍繞中心找“亮點”,關注民生找重點,把準了黨建報道的方向。緊跟全省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不忘初心筑夢中原系列活動等黨建工作,河南日報不斷拓寬報道領域,改進報道方式,目的就是為了增強黨建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這些報道,既是省委省政府的重點工作,又是全省人民普遍關心的話題;既有典型人物的專訪、概括全面情況的綜述;又有動態性的新聞、思想性的評論;既在紙媒上進行多形式宣傳,又與新媒體進行聯動互動。河南日報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黨建報道,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使黨建報道更加入腦入心,還探索了一條從正面引導、挖掘典型的黨建報道新思路。
2 不落窠臼,深入采訪抓細節
對記者來說,采寫典型是常有的事,但如何寫好典型,卻是永恒的追求。一篇好的新聞報道,特別是黨建報道,除了要有清晰明確的報道主題,還要有典型人物的描寫、典型形象的塑造。很多的典型形象,都要依靠細節描寫來表現。
面對基層黨組織這些先進典型,拋去慣有思維,將看似平常的樸素事例提煉升華,強化細節描寫,提高新聞的可讀性,才能提高黨建報道稿件的質量。在采寫“以高質量黨建保障高質量發展”系列稿件時,記者曾在中牟縣官渡鎮大馬砦村連續采訪十幾個小時,記錄著來自群眾的語言、感人的故事。本次采訪,除了留存下數十頁的文字材料,還拍攝有三段精彩視頻,其中包括一名白血病患者在村支書的幫助下重獲新生的故事。稿件一經刊發,接地氣、有深度等評價紛沓而至。這篇報道之所以能讓廣大讀者耳目一新,究其原因是改變了黨建報道原有的構思方式和寫作方法,貼近群眾、注重細節、寫活故事。
不同的黨建報道、不同的采訪對象,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全省駐村第一書記輪換工作結束,絕大部分駐村第一書記已經回到原單位。面對這個時間節點,怎么用精煉的文字、感人的故事展現駐村第一書記兩年多來的工作情況?記者邀請駐村第一書記們回村,以行進式采訪搶抓新聞“活魚”。
在典型人物采寫中,記者靜下心來觀察采訪對象以及其身處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抓住采訪過程中出現的一個個細節,將它串成一顆顆珍珠,用生動的語言在報道中表現出來。這樣,典型人物就鮮活起來、黨建故事就生動起來,黨建報道自然而然就產生出強烈的感染力。記者跟隨多名駐村第一書記采訪的心得是,深入進行“走轉改”,用心記錄采訪對象們扎根基層、幫扶困難群體的感人故事和奉獻精神。
這種注重細節化的采寫方式,與之前的黨建報道相比呈現出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新趨勢,讓黨建報道從宏觀視角向微觀視角轉變,為黨建報道的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黨建報道,在講究“故事化”的同時,要注重“細節化”,即把細節講生動、講透徹,打動人、感染人。要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除了要在報道中體現細節化、增強現場感,還要創新黨建報道的表現形式。例如在駐村第一書記的采寫中,記者在新聞報道的后面,附加了駐村第一書記的心聲感言,讓駐村第一書記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講述經歷過的故事、駐村的感受,這樣就使整篇報道以更立體化的形式全面展現出來,吸引廣大讀者的關注度。
3 總結經驗,黨建報道綻新綠
當今,只有在深刻變動的社會環境里和日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創新語態,講好“有溫度”的故事,不斷推出新聞性、思想性、藝術性有機統一,傳得開、叫得響、留得住的精品佳作,才能牢牢掌握重大主題宣傳報道的主動權、主導權[2]。
站在天安門上看問題,站在田埂上找感覺。這句話,道出了黨報記者采寫黨建報道的真諦。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新媒體時代,黨報記者更要牢記新時代新聞宣傳工作的職責使命,用一篇篇既有高度和深度,又帶著“露珠”冒著“熱氣”的作品,唱響主旋律,傳播好聲音,宣傳黨的主張、反映群眾心聲。
在采寫黨建報道前,首先要開展黨建理論知識學習,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建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些是開展黨建報道的精神指南和理論遵循。其次,黨建報道不是黨建工作內容的簡單疊放,要主動策劃、尋找“題眼”、搶抓細節用新聞語言把黨建領域中的話語方式轉化為讀者容易理解的語言。那些服務省委大局、回應群眾關切的文字,折射了黨報記者牢記使命的新聞堅守,也為長期進行的黨建報道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加強和改進黨建報道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面對日趨激烈的傳媒業競爭,黨報也要在傳播形式和手段上進行創新,以適應的時代要求,揚長避短[ 3 ]。河南日報一系列黨建報道,除了在報紙版面上進行重點處理,還在客戶端、網絡上進行同步推送。海報、H5等新媒體產品不僅能把文字和圖片進行深度整合,還能在適當的時間推送給讀者,使黨建報道得到更多讀者的關注,達到閱讀效果的最大化。
扎根人民,是廣大黨員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對黨報新聞工作者的必然要求。如今,黨報記者依然奮力奔跑在田野上,用心靈感受時代脈搏、用腳步丈量時代變遷,采寫出更多高質量的黨建報道,提升黨報的權威。
參考文獻
[1]胡蕾,王興華.“兩學一做”背景下黨建報道的創新[J].青年記者,2017-10-20.
[2]蔣祖烜.揚正氣 有靈氣 冒熱氣[J].中國記者,2016-07-01.
[3]黃永禮.改進創新黨建報道的方法路徑[J].新聞世界,201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