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強
摘 要 隨著互聯網信息社會的發展,媒介生態環境也在轉變。融媒體形勢下,記者編輯所承擔的把關要求和傳播職責有所轉變,記者編輯所具備的媒介素養有新的要求。新媒介生態下,只有將政治素養和新聞敏感有效融合與統一,才能夠充分發揮新聞專業主義精神,高效地進行新聞生產活動。
關鍵詞 新媒體環境;新聞記者;新聞編輯;政治素養;新聞敏感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3-0041-02
在新媒介形式下,傳播形式趨向于多樣性,新聞采寫、編輯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作為新形勢下的記者編輯必須要適應新媒體傳播形式,不斷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借助于多種媒體傳播媒介,讓客觀發生的新聞報道以全新標準傳播給受眾。
1 媒介環境對記者編輯工作產生的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媒手段日新月異,新聞制作過程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
1)把關要求的轉變。傳統媒介環境下,新聞生產的方式主要是記者采集新聞,編輯對新聞內容進行編輯;新媒體形勢下,記者編輯新聞生產方式變得融合,記者編輯均可以不同形式將新聞內容傳播出去。因此,記者編輯的新聞把關要求變得更加嚴峻。
2)線索采集方式的轉變。以往記者新聞線索采集主要來自于從街邊訪談,線人報送新聞線索等方式,記者往往一人獨自掌握獨有的新聞內容。互聯網時代,線索不再獨有,網絡線索層出不迭。
3)新聞載體形式的轉變。社交網絡如今已經成為最大的新聞載體,通過互聯網,受眾就可以瀏覽世界各地的新聞;同時傳統意義上的受眾也已經轉變成新聞發布者。
4)傳播方式的轉變。傳統媒介生態下傳播路徑一般是一對多的傳播,互聯網時代多對多形式凸顯。
2 新形勢下對記者編輯政治素養和新聞敏感的新要求
記者編輯的媒介素養是指在新聞采寫、新聞編輯過程中,對新聞事件的選擇能力,對新聞內容的理解能力,對新聞事件的而整理分辨能力,對新聞價值的辨別能力。
2.1 要堅持較高的政治素養
記者編輯的政治素養,是指從事新聞采編、稿件編輯過程之中,編輯所擁有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態度以及政治立場等方面內化于心的東西。一個合格的記者編輯需要具備敏銳的政治敏感、政治辨別能力、和關于政策問題的洞察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扎實的政治理論知識儲備。作為新聞記者編輯,日常工作即是將客觀發生的新聞事件傳遞出去。新聞事件的報道發布很大一部分影響著受眾對事件的認知。這就要求新聞從業者必須要時刻牢記著自己身上所擔負的職責和責任,必須要對發布出去的客觀事物有全面、整體的認識。必須要對整個社會政治有充分而清晰的認識,要研讀黨的重大政策方針,要對國家方針政策有穩固、全面的掌握。
2)黨性原則、堅守新聞理想信念。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對新聞工作者來說,是必須要有的素養。把控政治意識,取決于記者編輯對社會發展局面的把控,取決于對政策方針的理解,更取決于記者編輯日常生活實踐的積累。因此,必須堅持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把控地方政府政策發展方向,才能夠在互聯網時代,緊跟時代發展趨勢,深刻剖析現實矛盾,準確把控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采寫出深刻而又有影響的新聞作品。
2.2 記者編輯需要提高新聞敏感性
新聞敏感又被成為“新聞鼻”,是指新聞從業人員能夠迅速捕捉到新聞事件并且能夠準確判斷新聞價值大小的專業能力。新聞敏感有如下表現。
1)時效性。是指記者編輯能從紛繁復雜的事物中迅速能夠找出新聞點,判斷出有新聞線索的事件。
2)靈活性。能夠從不同角度,以不同視角進行新聞報道。這種獨辟蹊徑的報道形式需要新聞從業者能夠在事件變化之中捕捉出新聞線索,對新聞線索和新聞事件進行綜合分析。
3)政治敏感。新聞敏感的核心是政治敏感,記者編輯只有關心國家大事、對新聞時事有良好的判斷能力才能夠成為合格的新聞記者,才能夠對新聞事件有準確的判斷。只有認識到政治責任,才能夠準確把握時事大局,敏銳的把握新聞價值,通過自己的理論知識和良好政治素養,傳達出準確的政策性新聞,方便人民做出準確的判斷。
3 新形勢下要做到政治素養和新聞敏感的融合與統一
在新媒介生態下,互聯網構建了媒體融合發展的新局面,記者編輯在多元化傳媒格局中需要充分借助全媒體,在這種態勢下,就對記者編輯的政治素養和新聞敏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聞敏感首先要政治敏感,政治敏感具備的基礎上跟要求要求新聞敏感性,才能挖掘出新聞價值,增加新聞靈活性。
3.1 記者編輯要具備較高的政治覺悟
政治素養和新聞敏感不同,但是兩者緊密相連,政治敏感性相對高的人,可能新聞敏感不太強,但是如果記者編輯的政治敏感性較強的話,新聞敏感必然會很高。
新聞媒體作為輿論工具,必然要有其政治屬性。新聞是對新聞事實的報道,客觀發生的新聞事件是新聞的本源,用事實說話是新聞報道遵循根本原則。不同政治立場的報道角度是不同的。我國新聞記者編輯要以人民為中心,以正向輿論引導為核心,要服從黨在特定歷史發展時期的總任務和基本路線,要能夠正確宏觀反映出人民群眾物質、精神上的利益、基本要求和整體意愿。因此,記者編輯的新聞敏感,要真實反映黨報的政治方向,政治敏感決定了黨媒報道的整體風格。
3.2 政治素養是正確引導輿論的利器
記者在采寫新聞的時候,衡量新聞線索是否有新聞價值,可以從時效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和趣味性等多元素來進行平判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事重要性。判斷一個事件是否有新聞價值,主要是從社會效應、受眾關注度來看。這主要是從政治意識的角度來識別,政治素養是發現新聞線索,判定新聞價值的基礎。
新聞敏感是一種特殊性的創新性思維活動,它是突發性,經驗性的活動方式,如果沒有足夠的政治敏感,顯然會跟新聞線索失之交臂。
3.3 政治素養是新聞敏感的原動力
記者編輯的專業主義素養中,政治素養和新聞敏感都很重要,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和新聞敏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這要求要熟悉國家方針政策,要有一定的原始積累,多看,多寫,多思考,多積累。
4 記者編輯政治素養和新聞敏感培養的優化路徑
新聞敏感可以說是新聞從業人員的眼睛,記者編輯新聞敏感的培養離不開他們自身政治素養的積累,沒有政治敏感就會失去發現新聞價值的能力。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媒體占據重要位置,基于互聯網的新聞傳播方式已經占據重要位置,在傳播形式多樣的新形勢下,增強記者編輯的政治素養和新聞敏感變得尤為重要。
4.1 要認真學習國家政策
在互聯網時代,要遵從國家政策規劃發展規定,充分掌握國家政策和法規規定,增強政治、大局、責任意識。在重大問題、敏感問題、熱點問題上面做好把關。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要準確發布國內外乃至地方新聞時間,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能力。
4.2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記者編輯要想提高政治素養和新聞敏感,必須要深入生活,貼近人民,要在生活實踐中體驗報道,要在人民中發現新聞線索,要善于想人民之所想,要堅持三貼近的報道原則。在新媒體時代,信息泛化,網絡新聞鋪天蓋地的傳播,新時代的記者編輯不能僅僅停留在復制拷貝新聞之中,要充分利用網絡來增強手中的互動性,要增加新聞報道的豐富性,增加視頻新聞,圖片新聞報道呈現形式,要提高新聞的策劃能力。
4.3 要提高社會責任感
記者編輯在新聞生產過程中,記者編輯并不是有聞必錄,新聞選擇的過程反映了記者編輯的新聞素養,新聞傳遞的是否權威,是否準確均是新聞專業主義精神的體現。在信息時代,網民對官方媒體的信任與依賴考驗著記者編輯的社會責任心。在網絡時代,記者編輯要承擔更多地社會責任,網絡記者編輯更要提高公信力,提高網絡輿論陣地的正向輿論引導功能。
5 結論
網絡新聞時代,記者編輯更直接的面對受眾,公共空間交流更加暢通,這就要求記者編輯要進一步提高個人素養,維護好社會公共利益,更加真實的傳遞新聞,更加客觀地反應社會事件,以全面、真實、客觀公正進行新聞報道,促進社會和諧,發揮媒介輿論監督的能力,履行公共文化正向傳播的媒體。
參考文獻
[1]耿益群,楊濛.國家信息安全與我國新聞媒體工作者媒介素養提升[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4).
[2]陸高峰.新聞發言人的媒介素養[J].青年記者,2012(33).
[3]尹靚.全媒體時代新聞人應具備的媒介素養[J].青年記者,2012(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