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亮
摘 要 近年來,新媒體的興起對傳統廣播媒體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廣播以聲奪人實屬不容易,要想在新形勢下立于不敗之地,辦出精品節目是重要途徑之一。做一檔精品節目,思想定位準,內容新穎,片花和廣告巧妙穿插、主持人表現與內容的和諧統一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精品節目;思想定位;內容新穎;片花和廣告;主持人表現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3-0057-04
近年來,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科學信息技術也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新媒體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豐富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微信、微博以及App等小程序,使得人們了解和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更多,范圍變得更加廣泛。
在這種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情況下,廣播要想持續、更好的發展下去,就要不斷創辦、創新出更多的精品節目,使得廣播的受眾群體不斷擴大,并逐漸變成主動群體,從而提高廣播的收聽率,提升廣播的市場占有率,增強廣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廣播又好、又快、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1 精品節目思想定位要高
要想制作出精品節目,廣播采編播人員就要不斷解放思想,深入群眾,提高思想定位。要從內容入手,把握好節目的目標定位,提升節目內容和質量,吸引更多廣播愛好者和追隨者,促進廣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克敵制勝、脫穎而出。
1.1 精品節目內容的定位要高
內容為“王”,內容至上。內容是廣播節目的核心,優質的節目內容是打造精品節目的前提和基礎。要想制作出精品節目,要從內容入手對節目進行精準定位,從人民群眾關心的大事著眼、身邊事著手。廣播是黨和政府的輿論工具,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具有其他媒體所代替不了的作用,要旗幟鮮明地站在黨和政府的立場,對社會實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因此,廣播節目的內容定位必須要高[ 1 ]。
每次遇到重大活動或突發事件,中國之聲幾乎都要圍繞這些事件進行節目編排。遭受地震或者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中國之聲、中國交通廣播更是全天關注災情進展,全程、全方位進行報道。中央電臺的做法給地方廣播媒體提供了借鑒。2017年冬季洛陽遭遇大雪,新聞881洛陽綜合廣播安排記者與應急、高速公路、交管等部門密切聯系,深入報道,及時與直播間連線,播出相關情況,受到市民好評,這與廣播人高度的思想覺悟和強烈的責任感密不可分。以上節目所關注的內容都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切實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將黨與人民群眾緊密的聯系起來,很好地發揮了橋梁和紐帶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家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有些人情緒變得壓抑或消極,對生活缺乏新鮮感和激情,內心逐漸產生負能量,從長遠看,這一情況對社會經濟生活有百害而無一利。廣播就需要抓住這一時代特點,結合人們生活現狀進行節目內容定位和創新,不斷通過優秀人物的事跡來激發大家的工作生活熱情,促進群眾熱愛共產黨,熱愛工作、學習和生活。
2018年4月15日中國之聲《國防時空》“中國古代軍旅詩賞析”播出了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七律《趙將軍歌》。通過詩歌,使大家領略了古代將帥的浩然正氣,聆聽播音藝術家的朗誦,提高了文化素養,豐富了精神內涵,鼓舞了士氣。國防大學教授的賞析及期望,使聽眾進一步了解了這些軍旅詩的背景,升華了節目內容。
因此,精品節目在定位上,一定要結合實際,從積極、向上的角度出發,不斷幫助和引導人民群眾,關心百姓疾苦,吸引更多受眾來聽廣播,使得廣播能夠在信息化時代下不斷提升自我、改進自我、完善自我和發展自我,提高廣播的市場競爭實力。
1.2 精品節目導向要正確
導向就是方向。精品節目的導向要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時刻跟隨黨和國家的步伐,做好黨的政策的傳播者。作為新聞輿論平臺,在新聞輿論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各級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要講導向,都市類報刊、新媒體也要講導向;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副刊、專題節目、廣告宣傳也要講導向;時政新聞要講導向,娛樂類、社會類新聞也要講導向;國內新聞報道要講導向,國際新聞報道也要講導向①。可見,正確的導向對新聞宣傳工作有多么重要。但是有些廣播節目的導向實在不敢恭維。例如在清明前夕,網絡上興起代掃墓的業務,主要是針對那些因各種原因無暇到親人墓地祭拜的人群,收費從200元至800元不等。
有檔節目在報道時,主持人沒有對這種現象提出明確的反對,只是介紹了美、德等國家的民眾在重大節日祭奠親人的做法。從介紹的情況來看,都是親力親為,沒有一個是代祭的。給已逝親人掃墓祭拜、寄托哀思的行為不應該商品化,這種做法不值得提倡。節目中主持人沒有亮出自己的觀點,就是導向出了問題。
對于這種現象,媒體還是應該有一個堅定、鮮明的立場和態度。不能夠含糊其辭,混淆概念,否則就會給人民群眾造成很大的思想誤導。
因此,廣播精品節目的導向要以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這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①。無論什么時候,作為媒體,一定要有鮮明的導向,一定要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一致,幫忙而不添亂。
1.3 精品節目定位要準
廣播節目定位是否準確,關系著節目的質量。為了能夠打造高質量的廣播節目,還要對節目進行精準的定位。中央電臺每個頻率可以說是節目精品定位的典范:中國之聲強化突出了新聞節目,經濟之聲則以經濟類報道為主。相反,有些地方臺節目定位卻有待商榷。如有一檔午間節目叫《一起午餐吧》,播出的內容卻是在說腰腿痛問題,節目定位就很不準確。一是吃飯時間說疾病不利于人進餐,二是節目名稱和內容不符。這樣的節目內容與定位不相符,就不能稱為好的節目。
1.4 精品節目內容要接地氣
節目接地氣,就是在制作節目時,要多收集受眾群體所關心的大事以及他們關注的“小事”,做有溫度冒熱氣的節目,這樣既能夠抓住受眾群體的心,還能夠提升節目質量。中國之聲的《千里共良宵》,美文音樂外,主持人都在念聽眾在微博、微信或者是蜻蜓FM客戶端的留言,主持人還不時發表自己對事件、對問題的看法,在同聽眾不停互動。今年春季文藝之聲《快樂早點到》推出“瘋狂猜老歌”板塊,使聽眾在欣賞音樂中重溫了“經典老歌”,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老歌,把大家帶進了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很吻合當前宣傳主旋律。
世界讀書日當天,節目主持人對4本名著進行了惟妙惟肖的朗讀、演繹,只要聽眾準確說出主持人朗讀的書的名字和作者,就能獲得這本書。享受精彩文字的同時,聽眾又做了一次“讀書偵探”,大大提高了節目收聽率。因此一檔節目,贏得了聽眾的喜愛,就是聽眾心目中的精品節目。
2 精品節目內容要新穎
精品節目的打造,要突出實效性,不能夠播報過時的“晚間新聞”,否則不能給受眾群體以聽覺盛宴,吸引不了聽眾的興趣。因此,在制作精品節目時,要時刻關心國家的大事、世界的大事、群眾身邊的“小事”,并進行整理和編輯,將最新的內容播報出來,使得節目能夠始終保持新鮮感,滿足人們的需求。
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長期受聽眾關注,與其節目內容最新、最權威不無關系。各地的新聞廣播,播出的都是當地人民群眾生活中每天發生的新鮮事,是當下的新聞熱點,聽眾怎會不喜愛呢?都市之聲有期節目從當時流行的歌曲《低頭族之歌》,說到年輕手機一族的現實問題,而且有數據依據,有善意提醒,很能夠引起廣大聽眾的共鳴。
這些在人們身邊的新鮮事、國家每天發生的大事、世界各國的大事件都是人們比較關心和關注的。在打造優質精品節目時,要與時俱進,思想時刻保持先進性,不斷網羅和搜集人們關注的事件,使得群眾保持著對廣播的熱愛和激情。
2.1 內容新穎表現在標題或者提要上
節目的標題和提要就如同一個人的眼睛,而眼睛又是人心靈的窗口。制作精品節目,標題很重要。精品節目的標題要抓住人們的慣性思維,且標題一定要醒目,給聽眾以聽覺刺激,讓聽眾們只要一聽就想繼續聽、仔細聽、耐心聽,將精品節目的核心和重點都在標題或提要中展示出來。
2017年12月3日,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全球華語廣播網》對“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開幕、美國參議院通過稅改法案”兩大事件進行了報道。標題分別是:“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今天開幕,如何在烏鎮觸摸未來”“美國共和黨稅改法案獲得參議院通過,將對世界經濟帶來怎樣沖擊”“人工智能、數字經濟,世界互聯網大會正在發布哪些頂尖科技成果”“美國國會通過參議案稅改方案,誰是最大的贏家”。
這些標題普遍采用了“設懸念、疑問式”,聽起來生動鮮活,對聽眾更具吸引力,渲染了氣氛,將廣播節目的特點很好的表現了出來。
2.2 內容新穎還表現在節目編排上
將節目內容進行有效的編排,把內容的核心和重點進行醒目的設置,分清主次,讓節目更富有靈動感和新鮮感。
中國交通廣播《梁輝說法》節目,就采用把身邊的真實案例以講故事形式表現出來,故事一波三折,講述惟妙惟肖,梁輝的點評也很精彩。這種把讀稿變成生動講述的形式很新穎。河南私家車廣播《唱行早高峰——陪你壓馬路》,每天早上把一件熱點事件編成歌曲,主持人親自唱出來,聽眾在爆笑之余,記住了事件,知曉了善惡。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現在很少有人有耐心去重復聽一檔節目。如果是重播,也一定要另選時間段,也要告訴聽眾“以下是重播節目”,主持人這樣十分人性化的溫馨提示,就不會引起收聽疑惑。經濟之聲的《財經夜讀》,首播在23點,重播時間段在第二天凌晨2點和4點,這種做法就很好。
有檔音樂節目,歌曲《我的祖國》反復播出了四次,演唱者分別是彭麗媛、郭蘭英、童聲唱、孫楠。再好的歌曲,聽眾連續聽了四遍,很難堅持聽下去。內容新穎才有活力,才會受到聽眾喜愛。
3 片花、主持人表現與內容和諧統一
3.1 節目片花美
廣播片花以其短小、精悍、構思巧妙、畫面感強的特點,被聽眾朋友所喜愛。廣播的片花在節目中往往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在節目中插播片花,能使整檔節目富有感染力、充滿活力。
如今,片花已成為廣播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節目豐富多彩,片花制作大膽創新,優秀的片花不僅能豐富節目內涵,更能有效吸引聽眾[2]。
中央電臺的經濟之聲,針對上證指數低開低走之后被打破的情況,主持人就以劉歡的《好漢歌》開啟節目內容,和歌詞“該出手時就出手”相吻合,一下子就活躍了氣氛,使聽眾感覺到收聽財經內容一點也不枯燥。
“掬一把黃土,你能感受那黃土中蘊含著五千年歲月的滄桑;擷一朵牡丹,您能體會到那國色天香的艷麗和芬芳;聽一段故事,你能悟出那故事里有十三個朝代的夢想和期待;再看一看這里的藍圖,您會贊嘆:中原明珠、都市風采、百代流芳。這就是洛陽,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新聞881洛陽綜合廣播播出的這個片花,一下就把聽眾帶到了融古代滄桑和現代文明于一體的洛陽城。
中國交通廣播《阿龍說北京》,宣傳片花很有內涵。主持人片花語“北京是什么?是歷史厚重的古都,是包容厚德的新潮”道出了節目的內容。片花“有建城三千定都八百的歷史,有里九外七皇城四的格局”道出了北京的特點。同時配音是京韻大鼓,京味十足。節目結束后播出的歌曲《北京一夜》,加深了聽眾對北京的了解、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了解。再如北京臺的《徐徐道來話北京》,節目最后播出的同名歌曲和節目內容相得益彰。
春天來了,由于經濟拮據,媳婦糾結如何出去游玩。老公說:“媳婦、別糾結了,和你在一起就是春花滿枝。和最愛的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春天。”這樣的片花播出后,給聽眾帶來的不僅僅是感動,還有持久的溫暖。
3.2 節目廣告穿插編排有藝術
隨著私家車的增多,廣播越來越受到關注,廣播中廣告數量大大增多,而且越是黃金時段越多。由于一個廣告總是同一內容、同一詞句日復一日的反復播出——廣告的質量就成了直接影響廣播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3 ]。
如何將商業宣傳與公益宣傳有機結合,中國之聲就是典范。例如中國之聲將中國勁酒與“即將消失的文化印記”相結合,推出“中國勁酒帶您探尋即將消失的文化印記”。節目雖然短短只有一兩分鐘,卻使聽眾了解了“修表師傅、文化禮儀、粵語、木工……”這些即將消失的文化印記,這些文化印記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傳承著一種精神。
結尾短短幾句話,對這些文化印記進一步闡釋和升華的同時,融入“中國勁酒”“專業、專心、專注”的企業理念,相得益彰,使聽眾不僅記住了這些即將消失的文化印記,還記住了“中國勁酒”,取得了文化和企業宣傳的雙贏。
公益廣告在節目中的合理穿插,不僅能豐富節目內容,還能為節目錦上添花。春節前夕一家廣播就播出了這樣的公益廣告:伴隨著《常回家看看》的音樂,女聲:“老公,前面有服務區,停下車,我要去買吃的!”男聲:“堅持一下,老婆,爸媽做了年夜飯,等著我們回家吃呢!”但女聲堅持停車,原來是騙老公讓他休息一下,不能疲勞駕駛。在春節前播出此廣告很及時,很有必要。
3.3 精品節目的主持人表現也很重要
3.3.1 主持人不錯播、漏播,播出的內容不能產生歧義
廣播節目主持人是播出最后環節的負責人,在他主持的節目播出的那個時段,他就是一個臺的代表,他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一個臺的水平。或者說,主持人的素質直接影響到主持人節目的質量[ 3 ]。
一檔好的節目,主持人不應該出現播錯內容現象。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主持人出錯現象時有發生。有的主持人把“十八屆三中全會”讀作“十八大三中全會”,把“人大主任”讀作“人大主席”,把“廣西壯族自治區”讀成“廣西省”或“廣西自治區”等等,都是對常識缺乏了解。
有期節目主持人說:“相關法人已被刑拘(行拘)。”是“行政拘留”還是“刑事拘留”?兩者發音相同,意思卻不相同,主持人籠統地說“刑拘(行拘)”,不便于聽眾準確理解。
再比如有檔戲曲節目,主持人說播出評劇名家韓少云演唱的評劇《鳳還巢》。評劇唱段聽到最后,主持人卻說:“剛才為您播放的是越劇名家袁雪芬演唱的越劇《白蛇傳》選段。”這樣地張冠李戴的節目早晚會失去聽眾的。
有檔節目中主持人兩次提到美國的“CII組織”,這是美國的一個什么樣的組織?主持人應該用中文解釋一下,這樣聽眾才能聽明白故事的內容。也有的主持人,上午和下午時間分不清。如19點零1分說成7點零1分。還有個別的主持人成語用錯而影響到節目質量,最典型的就是把“明日黃花”錯用為“昨日黃花”。
3.3.2 主持人善于應對突發事件
如今的廣播,基本上都是直播節目,同步性、現場感和互動性強,與觀眾更加親近。這樣也最容易出現突發情況。主持人在應對節目中的突發情況時,必須保持思維清晰,邏輯縝密,客觀明了地向受眾陳述整個事件,而要做到這一切不僅要求節目主持人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還要具備處理突發情況的能力[ 4 ]。
2018年2月12日文藝之聲《快樂晚高峰》節目剛開始,就從聽眾發來的微信中得知河北廊坊發生了地震。為了進一步驗證消息是否準確,主持人利用節目播放片花時間,迅速了解關于地震的最新消息,然后正確發布。緊接著介紹了地震方面的防護常識。隨后節目每到半點鐘,就介紹這次地震的最新消息,號召聽眾不信謠、不傳謠,男主持人董斌還從自己曾參加過魯甸地震、雅安地震救援的經歷,叮囑聽眾遇到地震的注意事項,在家里要做哪些準備。節目中主持人做得非常到位,面對突發事件不慌張,對聽眾進行了正確引導,值得點贊。
3.3.3 主持人有個人魅力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隨著廣播節目越來越受到聽眾喜愛,個人魅力成為主持人獲得受眾喜愛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成為評價一檔節目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文藝之聲《海洋現場秀》《李峙的不老歌》都以主持人的名字命名的,顯示了主持人對自己節目的自信。廣東城市之聲《澎湃動力》節目開播16年來,每天的下班高峰都用笑聲陪伴大家踏上回家的路,主持人彭偉以個人魅力贏得大批聽眾的支持②。
文藝之聲的《品味書香》,經濟之聲的《財經夜讀》,除去內容豐富有內涵外,主持人小馬、劉靜、安然那富有磁性的聲音也是聽眾喜愛這檔節目的一個重要原因。文字是沒有感情的,但通過主持人的表達,把干巴的文字賦予了感情,景語即情語。
有家廣播連線報道了“貴陽最美義工”的事跡,事跡很感人。但連線結束后,主持人卻毫無感情色彩地說了句“好的”后便進入了下一個環節。主持人應該簡單點評一下再過度到下一環節才自然。
有檔節目主持人笑著調侃清明節的習俗,這種做法就不好。悼念親人,是很嚴肅和傷心的事,主持人的聲音應該是低沉的,語速應該是緩慢的,如果這個時候你還能笑得出來,和聽眾感情上就產生不了共鳴,甚至是主持人和聽眾感情相抵觸,那么這檔節目也難成精品。
有檔節目結束前有個“答非所問”小欄目,主持人:“雞蛋放進雞窩里,答案是什么?”網友:“混蛋”。女主持人:“難道我們的節目要在這句話里結束嗎?”(兩位主持人笑)。調侃過了,品位就低了。
4 結論
一檔節目要想做成精品,一定是節目內容思想定位準確,內容新穎接地氣,片花、廣告、主持人水平和內容的完美結合。
注釋
①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講話。
②微信公眾號“廣電獨家”.廣播節目的“制勝法寶”是什么?看看這些電臺如何做 ,2018-03-20.
參考文獻
[1]歐陽宏生.廣播電視學導論[M].3版.
[2]王雪玉潔.突發情況下的主持人應對能力探究[J].今傳媒,2015(5):122-123.
[3]曹仁義.實用新聞廣播學[M].中國廣播出版社,2000.
[4]劉麗軍.片花的優勢及對廣播節目播出的作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