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固定資產投資是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是促進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途徑。“十八大”以來,哈密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先增后降,對拉動經濟增長,提高經濟發展后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投資結構、投資效益,對“十八大”以來哈密市固定資產投資進行分析,進一步尋求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的途徑。
關鍵詞:固定資產;結構;投資效益
一、“十八大”以來固定資產投資現狀及特點
“十八大”以來,哈密市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規模不斷擴大,投資結構不斷優化。2012-2017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21.24億元。
(一)固定資產投資先增后降
2012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首次超過200億,完成267.3億元,增速高達35.1%。2013、2014年兩年固定資產投資分別以101.85億元和128.48億元的增量擴張,增速為38.1%和34.8%。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再上新臺階,完成投資501.50億元。伴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基數不斷增加和經濟轉型升級,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其中2015年投資增長0.8%,2016年投資393.16億元,下降21.6%,2017年投資394.74億元,增長0.4%。
(二)產業投資結構進入“調整期”
十八大以來,轉方式、調結構成為新常態下固定資產投資的著力點。
1.從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支持力度明顯加大。2012-2017年,國有經濟控股投資完成1648.46億元,增長85.3%,年均增長13.1%,年均增速高于同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個百分點。國有經濟控股投資的份額也在提升,占全部投資總額的比重從2012年的62.0%提高到2017年的77.71%。
2.從投資產業布局來看。一、三產上升,二產下降。其中,一產投資從3.89億元增加到13.27億元,增長2.4倍,年均增長27.8%;二產投資從209.41億元下降到86.07億元,下降58.9%,年均下降16.3%;三產投資從39.53億元增加到295.41億元,增長6.5倍,年均增長49.5%。三產投資增速位居三次產業之首。三產投資比重持續上升,引領投資結構優化發揮的作用不斷增強。
3.從投資行業結構來看,服務業進程加快推進,投資向優勢產業聚集。2012-2017年,哈密市投資總額居前的八個門類(采礦業,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產供應業,房地產業,制造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教育)中,除采礦業,電力、熱力及水的生產供應業和制造業以外,其余5個行業均為服務業,占全部累計完成投資的25.4%。服務業投資年均增長39.8%,遠高于全市年均增長8.1%的平均水平,為哈密服務業保持較高速度增長提供了動力。
(三)工業投資份額先增后降
2012-2017年,工業投資由209.41億元減少到86.07億元,下降58.9%,年均下降16.3%。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份額從78.4%、78.3%、75.2%、85.8%、66.4%到21.7%,在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大背景下,工業投資比重有所回落,但依然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高耗能產業投資增速持續回落,占比明顯下降
十八大以來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速逐年回落。2013年至2015年分別增長79.7%、37.9%、20.1%,2016年、2017年則同比分別下降42.0%、74.3%,占固定資產投資份額從49.9%逐年下降到27.9%,這也體現了哈密落實中央嚴禁“三高”項目進疆戰略部署的決心。
(五)投資補短板凸顯,基礎設施進入“快車道”
“十八大”以來,基礎設施(不含工業)建設成效顯著,城鄉面貌明顯改善。2012-2017年,基礎設施投資由10.19億元增加到204.19億元,增長1.8倍,年均增長78.8%。
(六)民生工程亮點紛呈,惠民工程取得新成績
“十八大”以來,哈密市按照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圍繞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多措并舉,大力實施民生工程。2012-2017年,民生建設投資由27.20億元增加到61.39億元,增長1.8倍,年均增長23.1%。民生及社會事業投資由21.73億元增加到61.38億元,增長1.8倍,年均增長23.1%。
二、影響哈密市投資結構優化、投資效益的主要問題
(一)經濟增長的外延擴張模式明顯,內涵效益性投資所占比重偏低。2012-2017年,全市新建和擴建投資累計完成1821.35億元和469.48億元,占全部累計投資的75.0%和19.4%。目前,投資仍是拉動全市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投資推動型特征較為明顯。
(二)工業投資內部結構不合理。技改和高新技術投資占比較小,不利于工業企業效益提升。從工業內部三大行業看,采礦業累計完成投資占全市累計完成投資的8.9%,制造業累計完成7.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累計完成51.4%,技改及高新技術投入不足,勢必影響工業內部結構的優化調整,影響工業企業的效益和競爭力。
(三)第三產業內部投資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傳統服務業投資占大頭,2012-2017年累計投資總量位居前列的行業是:房地產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教育業、批發和零售業等,這些行業大多為傳統服務業,合計占第三產業累計投資的比重達到86.5%。
三、對優化哈密市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的幾點建議
(一)堅持推進產業投資結構調整,實現投資合理增長。第一產業要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對現代農業投資,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第二產業要保持穩定增長,重點放在制造業的內部結構調整,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有效融合。第三產業投資應該加快發展,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等相關產業。
(二)堅持加大現代服務業投資力度,培育新的投資增長點。全市許多現代服務業還處在初始發展階段,應把大力發展服務業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重點發展為制造業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以制造業企業活動的外置帶動服務業的發展,形成服務業與制造業高度相關、雙向互動,進而保持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競爭優勢。
(三)加大企業科技創新投入,著力提升企業效益。自主創新是促進結構調整的關鍵。通過不斷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從而大幅提高投資效益,加快推進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和產品升級換代。
作者簡介:
朱長發(1973.7- ),男,新疆哈密市,統計師,現就職于哈密市統計局,從事政府統計工作,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