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益琴
摘 要:企業根據自身的資金現狀,生產經營方式和未來發展規劃,采取科學計算決策方法,分析和預測,通過一定的方式,以合法合規合理的渠道向企業的債權人或者投資者籌集資金,獲得他們的資金投入,以保證企業日常經營、生產管理等活動的籌資行為,企業的這種資金籌集行為和過程即為融資。如何才能獲得更廣闊的資金來源渠道,幫助中小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是本文重點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行為;探討
一、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環境和現狀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渠道及方式
盡管國家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給予了關注和支持,但不容否認的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特別是微型企業的融資渠道仍舊比較狹窄,銀行貸款是它們獲得資金來源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渠道。由于銀行也要防范金融風險,銀行能為中小企業提供的基本都是流動資金,而很少提供中長期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貸款。
在這種情況下,擔保貸款和抵押貸款成為了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的首選方式,同時,銀行在放出貸款的時候,也會優先考慮資產實力雄厚,信用評級好的企業作為銀行的優質服務對象。這些優質服務對象也是銀行之間互相爭奪的資源,相比較而言,一些有發展潛力但目前由于企業在起步階段尚不能提供足夠的信貸保證或者沒有有效的抵押物的,在獲得銀行貸款的過程中,往往排在隊伍的最后面,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業務的青睞。簡而言之,這就是所謂的“銀行傍大款”。所以現在我國企業通過信貸獲得資金支持就出現兩極分化,大企業、資信好的企業有充足的銀行授信,甚至授信額度過剩,而其他中小企業授信遠遠不夠。
(二)我國中小企業對融資的需求缺口仍舊很大
從目前市場運行和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仍舊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中小微企業從來沒有獲得過一年以上的中期或者長期貸款,百分五十以上的中小微企業將外部融資的途徑寄托在銀行貸款之上,在這其中有接近百分之九十的中小微企業對融資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這也直接導致了一種畸形局面,即全國貸款規模的百分之二十中,是百分之九十的中小微企業獲得的貸款金額,這也是融資領域所謂的二八格局,少數規模以上企業掌握了大部分信貸資源,這種不均衡的局面也直接導致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十分困難。
(三)中小企業融資難
由于我國近年實體經濟形勢不樂觀,在調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遇到困難,出現了一些企業主跑路的現象,發生了較多的壞賬,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融資產生恐懼心理,一聽是民營企業貸款,馬上要企業提供足夠的抵押物,或者要求企業找國企提供擔保,而國企受政府各種規章制度的規定,一般不能為民企提供擔保,今年國務院出臺了《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地方政府所屬的國有企業從安全角度出發就更不愿意提供擔保了。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造成我國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環境惡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中小微企業的主觀方面來說:
(一)企業自身的主觀因素
1.企業的信用程度不高
“人無信不立”,企業的發展更是如此,由于當前我國的信用體系仍未完善,加之對中小微企業的管理也存在盲區,少數違背職業道德,不守誠信的行為造成了中小企業的誠信危機,讓一些遵紀守法、誠信經營的中小微企業也遭受了不白之冤。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貸款的時候,也會對這些中小微企業非常謹慎,直接導致了銀行不敢貸,這又使得中小企業不得不把融資的方向轉向民間融資。而民間融資的方式、成本都是中小微企業難以承受的,直接加大了這些企業的融資成本。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信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是企業的生命,然而在私欲膨脹和短期利益的誘惑下,一些中小微企業對誠信經營不夠重視,因此也收到了懲罰。這種不誠信的行為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企業通過倒閉破產等方式,惡意逃債。銀行通過層層審批,放出了貸款,但這些倒閉破產惡意逃債的中小企業的不誠信行為,非常令銀行感到頭疼,一方面銀行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這些不良貸款,另一方面還要通過法院訴訟的方式來維護銀行的利益,訴訟成本、時間成本和人力物力都是銀行必須先行墊付的。根據法律的規定,在破產清算環節,要首先保證職工工資及社會養老保險,再保證國家稅費,接下來才考慮其他債務,銀行經常是官司打贏了,但錢沒了,上級銀行的考核指標也完不成了。二是貸款的違約率居高不下。中小企業對于按時償還銀行貸款不夠重視,由于各種原因,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貸款違約,導致銀行在貸款中更加謹慎。再加上中小微企業的規模小,發展速度慢,自身積累程度低,如同海上航行的扁舟,抗風險能力弱。即便是看起來一次不大的商業風險,也會給這些中小微企業帶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造成的第一后果就是企業無法也無力按時償還銀行的貸款本息,這也就是中小微企業欠款,逾期還款的原因之一。第三,有的中小微企業為了得到貸款開始動歪腦筋,采用虛報瞞報,讓銀行掌握的信息與企業實際信息不對稱。比如,報表信息不真實,財務信息失真嚴重,稅務做一套賬、銀行做一套賬、企業自己做一套賬,使得銀行不能了解掌握企業的真實情況,不能對企業做出準確的評估,不能對信貸資金進行有效的跟蹤和監控,形成貸款風險。由于這些害群之馬的存在,直接導致了銀行更謹慎的對待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甚至迫使銀行對那部分健康、誠信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也忽略了。
2.對中小微企業的管理水平低
管理水平低是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的普遍問題,再加之中小微企業人才的缺乏已嚴重制約著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一方面,由于人才的缺乏,企業從成本的考慮,削減管理成本。直接導致了管理體系不完善,管理方法不科學,缺乏長遠的企業發展規劃和科學合理的市場經營策略。這種規劃和策略的缺失,則中小企業不可能擁有正確的戰略定位,也不可能擁有強大高效的營銷團隊,更不可能拓寬產品的營銷渠道,中小企業只能通過傳統的、原始的直接面向客戶推銷和上門訂貨加工來進行企業產品的服務和銷售,這樣的模式下,市場空間狹窄,企業的經營風險也居高不下,缺乏競爭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優秀財務人員的缺乏,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也一時難以得到提升,賬目不清,報表不全,財務混亂等現象較為突出,企業的內控把關不嚴,執行不到位,因此財務信息嚴重失真。中小微企業缺乏精準的財務分析,企業生產成本的核算較為粗放,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不高,經營性資產的流動性不足,企業的效益也得不到保證。進而造成企業盈利水平難以提高,稅務風險加大,企業發展速度減緩,影響了企業的資本實力和信譽,最終有反作用于企業的融資能力,形成了惡性循環。
3.中小微企業缺乏有效的信貸保證
信貸保證是中小企業融資必須面臨的一大難題,有效的信貸保證能提高企業的融資效率,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無法提供有效的信貸保證。中小微企業之間相互擔保的環節,有的效益好、實力較強的中小企業害怕承擔連帶責任,不愿意為其他的企業提供擔保,有時即便是能找到一個企業為其提供信貸擔保,但由于企業自身管理經營的原因,其資產質量差而造成擔保能力弱,融資效果不理想。再者,中小微企業在融資時,遠不如國有大中型企業那樣“財大氣粗”,提供相應的貸款抵押物,中小企業所能提供的存貸、生產設備等變現能力較差,處理難度大,銀行不愿意接受這類抵押物。而且,辦理抵押擔保的一套流程較為復雜,財產的評估、登記、公正以及保險等手續涉及到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還需要提供不少的證明資料,還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這又加大了企業的融資成本。總而言之,中小微企業融資的抵押擔保物質量不高,融資效率低下,造成了銀行和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存在貸款“偏見”和貸款“歧視”。
(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外部因素
1.銀行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非常關注,企業發展較好的時候,很容易就成為了銀行的VIP客戶,一條龍服務,上門服務,主動服務為企業提供貸款,但當企業周轉困難,急需要資金救急時,銀行則退避三舍。雖然銀行這樣的做法有“嫌貧愛富”的嫌疑,但銀行畢竟不是慈善機構,也需要維持自身發展,保證金融安全,所以銀行更愿意做的是錦上添花的事,不會做雪中送炭的事。
2.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非常少。盡管國家對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對個人創業非常支持,但是真正面向中小微企業并為它們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非常少,現在各地成立的小額貸款公司,雖然能為中小企業提供一部分資金,但由于規模和成本的限制,只能是一個有益的補充。
三、對策與建議
要想解決好我國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融資環境惡劣的問題,不但是要依靠國家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幫扶力量,更重要的是中小微企業自身也要突破自我,不斷提升企業質量,強化企業管理,合法經營、誠信經營,建立有效的融資機制,推動中小微企業健康、快速、有序發展。
一是要加強企業的自身管理。中小微企業要強化自身管理,引進優秀的企業管理人才,不斷改革創新,盡快規范經營機制,尋找最有利于企業經營信息公開、決策透明的經營管理機制。真正同李克強總理要求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所有的企業和人民都投入創業、創新大潮中去,讓企業轉型升級,要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中國精造的轉變,提高產品附加值。
二是要高度重視企業信譽。如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所說“失足,你可能馬上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信譽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已無需累述,中小微企業在于社會各界進行各種往來的過程中,一定要守住法律、道德的底線,與他人坦誠溝通,誠心相待,建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信用關系,爭取對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三是要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目前,我國居民儲蓄規模非常可觀,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一塊資金,為中小微企業注入新鮮的資本渠道,也是中小微企業需要突破的一大難題。中小微企業可以通過股份制改造,吸引民間資本的投入,擴大融資能力和效率。甚至還可以通過一些股權交易,把企業的投資渠道進一步延伸。這樣,既解決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又拓寬了我國居民的投資渠道。這又要求企業加強管理,規范經營,信息透明,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才能引起民間資本的注意,讓其主動投資于中小企業。
四是要提高銀行的服務水平。股份制商業銀行要立足擴大市場占有率,轉變對中小微企業的看法,消除歧視心理在。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不是一句空口號,更要實際行動,國有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地方股份制商業銀行、村鎮銀行都要根據實際,找準市場定位,選擇目標市場,積極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要降低中小企業貸款的門檻,盡心盡力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銀行應建立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組織體系,從客戶咨詢、支付結算、貸款扶持等環節要有全面的服務機構,包括中小企業客戶服務中心、中小企業信貸部等,為中小企業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基于地區經濟發展的中小企業融資國際比較與借鑒[J].趙旭,吳沖鋒.世界經濟研究.2011(05)
[2] 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對策[J].柳建軍.財會研究.2011(20)
[3] 試論我國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J].田玉山,楊冰,王鳳英.中國商貿.2011(27)
[4] 淺談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J].高巍,李煒.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2)
[5]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張喜柱,秦學京. 經濟與管理.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