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輕工職業學院 255399)
隨著經濟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新經濟形勢下就業形勢嚴峻,企業對從業人員要求越來越高,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素養與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已經被社會認同,高職學校在當今的就業情勢下,怎樣根據學校的特點,通過相關課程或活動的開設,構建適合學生發展和企業需求的職業素養與核心職業能力培養體系,探索積極有效的培養方法,是我們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是學生在社會活動和企業工作中的行為體現,是一個人在從事相關職業和職業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素養,也是一個人的職業綜合品質。職業素養包括個人在職業活動中所依據的職業道德、體現的職業行為、過硬的職業技能、遵循的職業作風和發展的職業意識。一個人在職場發展中的成功與否與職業素養有很大關系,職業素養不僅在職也過程中起到引導作用,在人們的日常行為、職業生活中人與人關系的調節、社會的正常運轉等方面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職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是職業素養的核心部分,核心職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對職業素養的提升、職業活動中個人職業技能的運作等起到決定性作用。2010年教育部職業核心能力的認證培訓項目(CVCC項目)總結為職業溝通、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自我管理、信息處理、創新創業等六大模塊。我們通過實地走訪、網絡調研等方式對企業的調研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看到,企業對職業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管理這3個方面最為看重,分別占到37%、26%、22%,部分企業認為學生的職業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管理這3個方面的核心職業能力對企業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也有部分企業對解決問題、信息處理的能力表示了認同。
3-3-5人才培養模式指的是3類文化奠定職業素養基礎,3種課程設置構建職業能力體系,5段實習實訓促進核心職業能力培養。3類文化指的是將傳統文化、企業文化和工匠精神,將這3類文化融入課培養程體系;3中課程設置是指在課程設置中構建了“職業素養課程模塊+專業技培養能模塊+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模塊”組成三種職業能力培養遞進式課程體系;5段實習實訓指的是職業素養與團隊溝通實訓、專業認識實習、職業體驗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5段實踐能力培養過程。

(1)以核心職業能力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各專業的職業標準,圍繞職業素養和核心職業能力,開發具有3個基礎平臺、5段實習實訓過程的課程體系結構。該體系中,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的核心知識,還需要具備集傳統文化、企業文化、工匠精神為一身的職業素養,構建學生核心職業能力。
同時,新經濟形態下各專業間協同發展,學生培養過程中各個學校可以根據學校特點和崗位目標進行重組,選擇與本專業相關的2-3個專業進行專業群內學生專業知識培養,可以讓學生更廣泛的適應就業崗位和職業發展。
(2)開設專門的職業核心能力培訓課程
在課程體系中,開設溝通表達、商務辦公等相關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有目的性的對專業要求的學生核心能力進行相關訓練,在課程開發過程中,結合企業調研情況,構建動態課程體系,對接崗位核心能力需求,形成課程標準,并根據每年調研情況,不斷優化,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進行課程構建,讓學生在學習和訓練中完成自身職業素養與核心職業能力的提升
在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過程中,推行校企雙主體育人,著重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是通過自身的實踐過程培養的,校企雙主體育人下應加大企業對實訓條件的投入,并將企業文化、企業相關職業課程融入到課程體系中,模擬真實企業場景,讓學生體驗真實的職場環境。
加強校企合作,校企互通,共建項目教學團隊。通過在校企合作項目中的相互合作、崗位互通、專業教練,校企互聘等途徑,提升專業教師的實踐水平,提升教學能力。建立具有“學、賽、研、培”功能的教師企業工作站、教師工作室等教師發展平臺,通過企業實踐、掛職鍛煉、教學研究、技能競賽、技術研發、參培參會、社會服務等項目,實施校企“雙向培養”模式,培養有德、有能的“教練型”教學名師。
(1)培養過程著重“四個增強”
高職學生職業需要和核心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著重“四個增強”一是要增強學生的職業素質與核心職業能力培養意識;二是增強教師的針對性教學;三是增強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四是增強實用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
(2)能力訓練采用“POTTEE六步訓練法”
能力培養不僅有培養體系,還需要要科學可行的訓練方法,通過合理的流程訓練達到真正的效果。根據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理念,高職學生在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核心職業能力的時候,可以采用“六步訓練法”,項目(P roject)---目標(Objecet)--任務(Task)--訓練(train)—考核(evaluation)—總結(evaluation),即POTTEE科學訓練流程,在每個核心能力點中按照六步訓練法進行教學和反饋。
在職業素養和核心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構建核心職業能力內涵指導下的學習評價體系。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重點還是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評價過程可通過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企業評價等綜合評價方式進行,多維角度進行評價,并及時將評價結果進行反饋,形成良好的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