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榮,馬 萌,范稚堅,李明武
(大理大學第六附屬醫(yī)院結核二科,昆明 650041)
淋巴結結核是淋巴結受到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后出現(xiàn)的一系列疾病的總稱,它既可以是全身結核病的一個局部表現(xiàn),也可以是局部感染的結果。體表淋巴結結核以頸部淋巴結最多(占68%~90%),腋窩淋巴結結核次之(10%~15%)〔1〕。目前國內(nèi)外對淋巴結結核的常規(guī)治療方法為抗結核化療、局部注射抗結核藥物治療、手術治療〔2〕。本文擬將超聲靶位透藥治療頸部淋巴結結核的新方法與傳統(tǒng)治療方法進行對比,為治療淋巴結結核尋求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大理大學第六附屬醫(yī)院結核二科收治的120例淺表淋巴結結核病人為研究對象,均經(jīng)癥狀、體征、PPD試驗、淋巴結超聲、CT、淋巴結針吸活檢等明確診斷為淋巴結結核,診斷標準參照《臨床結核病學》中淋巴結結核相關章節(jié)〔3〕按病人就診順序進行編號,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超聲透藥組、局部注射組,各40例,病灶部位主要為頸部。對照組40例中,男13例,女27例,平均年齡(40.2±18.3)歲;超聲透藥組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平均年齡(37.1±19.5)歲;局部注射組40例中,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齡(38.2±17.2)歲。3組患者年齡、性別、淋巴結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guī)抗結核治療,不做局部處理。超聲透藥組:在以上常規(guī)抗結核的基礎上聯(lián)合超聲靶位透藥治療淋巴結結核。具體方法:將含液藥貼治療發(fā)射頭固定在體表淋巴結最大處,導入異煙肼和阿米卡星即超聲電導耦合凝膠貼片,每個貼片含異煙肼0.1 g、阿米卡星 0.2 g,1 次 ∕d,40 min∕次,28 d一療程。局部注射組:在以上常規(guī)抗結核的基礎上,采用淋巴結結核局部注射異煙肼注射液、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治療,療程同超聲透藥組。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斷 觀察3組病例在治療滿28 d時,淋巴結的臨床表現(xiàn)及癥狀和超聲探及淋巴結大小的變化。臨床療效判斷:顯效:淋巴結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熱退;有效:淋巴結疼痛減輕,體溫有所下降;無效:淋巴結疼痛、發(fā)熱癥狀均無改善。淋巴結超聲判斷:顯效:腫大淋巴結縱橫徑乘積與治療前縱橫徑乘積之比≤1∕2;有效:腫大淋巴結縱橫徑乘積與治療前縱橫徑乘積之比<1且>1∕2;無效:腫大淋巴結縱橫徑乘積與治療前縱橫徑乘積之比≥1。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癥狀及體征觀察 超聲透藥組的總有效率為90.0%,局部注射組總有效率為72.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0.0%,超聲透藥組與其他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21,5.000,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2.2 局部超聲療效觀察 超聲透藥組的總有效率為87.5%,局部注射組總有效率為70.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7.5%,超聲透藥組與局部注射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660,P>0.05),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88,P<0.05)。

表2 3組患者的超聲療效觀察
2.3 超聲透藥治療組不同時間段療效觀察 在治療第7天的總有效率為42.5%,治療第14天的總有效率為72.5%,治療第21天的總有效率為87.5%,治療第28天的總有效率為90.0%;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治療第7天與第28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182,P=0.000<0.01),治療第14天與第28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21,P=0.045<0.05),治療第21天與第28天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25,P=0.723>0.05)。見表3。

表3 超聲透藥治療組不同時間段療效觀察
目前認為化療對淋巴結結核的治療是有效可靠的,但也有相當部分化療效果欠佳,因為這些患者淋巴結外有完整的纖維包膜,全身抗結核藥物難以進入病灶內(nèi)達到有效殺菌濃度,因此多數(shù)學者主張以手術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但部分手術治療后易復發(fā),局部注射治療易形成瘺道〔1〕。
超聲藥物導入治療淺表淋巴結結核是目前治療的新方法,超聲波法利用壓電晶體在接交流電發(fā)生振動后,產(chǎn)生超聲波能,使吸收介質(zhì)改變角質(zhì)層脂質(zhì)結構,從而促進藥物透入皮膚之下,其最大特點是在短時間即可增加藥物的吸收〔3〕;同時用超聲波局部透入藥物治療頸淋巴結結核可避免全身用藥的不良反應,是對傳統(tǒng)給藥觀念的重大突破〔4〕。超聲電導治療大部分用于體表病灶,也有用于肺結核〔5〕和其他肺外結核〔6-7〕的治療。貢獻華等〔5〕利用超聲靶位透藥治療復治涂陽肺結核,結果應用超聲電導儀可以提高患者的痰菌陰轉(zhuǎn)率、空洞好轉(zhuǎn)率。本研究方法主要參考北京309醫(yī)院的研究,梁建琴等〔8〕利用超聲電導儀靶向藥物治療頸部淋巴結結核,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1個月的住院治療后,有效率為93.5%,明顯高于對照組,且發(fā)現(xiàn)失敗的病例均為膿腫型淋巴結結核。前期我們以超聲透藥組與對照組進行臨床觀察,治療組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9〕。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加用局部注射組進行對比,經(jīng)統(tǒng)計在臨床療效及超聲療效觀察,超聲透藥組有效率均高于其他兩組。超聲透藥組的4例失敗病例中,3例為膿腫型淋巴結結核,通過超聲波局部振動易引起淋巴膿液播散,1例為合并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故效果不佳,且淋巴結大小有反復。本研究局部電導藥物為異煙肼和阿米卡星,也有部分學者采用中藥〔10-11〕局部電導透藥治療,也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本研究對超聲透藥組的不同時間段的療效進行評估,發(fā)現(xiàn)治療28 d的總有效率比較高,與治療7~14 d的比較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梁桂琴等〔8〕將治療6個月與治療1個月進行比較,總有效率并沒有提高;但黃璐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完成超聲電導藥物透入治療半年有效率可達到99.9%,推薦頸部淺表淋巴結結核行超聲電導藥物透入治療6月可達最佳效果。下一步將延長治療時間觀察治療效果。
超聲電導藥物透入治療頸部淺表淋巴結結核能提高淋巴結局部組織的藥物濃度,縮短了淋巴結消散時間,減少全身結核的毒副作用,增加了患者抗結核的依從性。超聲透藥組的總有效率優(yōu)于傳統(tǒng)治療方法,且更易讓患者接受。綜上所述,通過超聲靶位定向?qū)胫委燁i部淋巴結結核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