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明珠
摘 要:“對數學的認識不僅要從數學本質的觀點去領悟,更要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這兩句話說明數學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關鍵詞:數學;生活;問題
對小學生來說,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認知和體驗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數學教學建立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和一些普通的生活體驗上,將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通過解決生活問題從而達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應用技能、掌握計算技巧的目的。
這些知識是學生所感興趣的,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的積累再通過一系列操作,不知不覺中就學習了數學,讓學生深切體會到原來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讓數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與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同時也增強了數學的親和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數學課堂教學煥發了生命的活力。
在二年級下冊中,“認識方向”這一內容對于二年級的學生顯得十分抽象,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和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能根據給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學習用東、南、西、北等方位詞描述方位和物體間的位置關系。
本單元的第一課,一開始我就給孩子們聽了一首兒歌,希望以此引起他們的注意,調動他們的興趣。又結合教室里的四個方向學習了東、南、西、北。通過學習學生可以在教室里辨認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根據孩子們的課堂表現,我覺得孩子們學得都不錯,心里也想這么簡單的內容不會有什么問題。可是作業一交上來我傻了眼,這么簡單的內容怎么還會有這么多人錯呢?為什么東和西相對會寫成東和南相對,為什么面向東面站立還不知道右面是南呢?
細細想來也不能怪孩子,因為對于方向我小時候也迷迷糊糊的,而且學校的建筑也不是很方正,南京的地理分布也不是很清晰,孩子們對方向的認識都有一些負面影響。
回想教學過程,我似乎發現了一些問題。本節課的內容是讓孩子們根據太陽從東邊升起,然后再認識西、南、北。當我問道:“你知道太陽從哪面升起的嗎?”孩子們異口同聲答道:“東面!”我緊接著說:“你能把東面指出來嗎?”這時全班居然只有3名學生指出了正確的東面,其余的孩子主要分成兩派,有的指向南、有的指向北。這種局面是我始料未及的,一時之間我也不知如何解釋。既然有那么多孩子沒有指對,那他們肯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先了解一下再作考慮吧。我問了一名指著南的學生:“為什么你覺得這面是東?”孩子一臉天真地說:“上午的時候太陽在東面,現在還是上午,太陽就在這里,所以這里當然是東面啊!”說著他還指了指南面。一時間我對孩子的回答無言以對,沒想到在導入的這一環節就栽了這么多人,為了讓課堂繼續下去我說道:“只有3位學生答對了,這才是東面。”邊說邊用手指指著教室的后面。
為什么這么一個“簡單”的問題他們都不會呢?太陽不是從東面升起的嗎?回想起高中學習的地理知識,再通過網絡查詢資料發現,北緯40°地區,只有春分、秋分這兩天,太陽是從正東方升起來的,其余時間都不是。具體來講,秋分到第二年春分的冬半年內,太陽是從東偏南的地方升起來;春分到秋分的夏半年內,太陽是從東偏北的地方升起來。因此,就北緯40°地區而言,說太陽從東方升起來是不準確的!而且在學生上課時看到的太陽已經緩緩升起,使得他們更分不清哪面是東。我決定以南為主線再講解一下,幫助他們更加清楚地認識方向。
學習數學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研究、探索,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增進對知識的理解,了解知識的價值,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在教學“測定方向”時,我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留出了課堂的最后十分鐘,讓每個小組走到校園里觀察,為了讓他們更有效進行小組合作觀察,我不是讓他們觀察后回來討論交流,而是在出發前就安排好各項內容,首先小組共同商議觀察點(選擇校園內的一個地點,小組間不重復),其次選出每組的臨時小組長(主要是負責安全問題)、記錄員(統一記回來再交流)、方向測定員(負責帶自制的方向紙盤),最后強調是集體一起觀察。在學生觀察的同時,我在校園里四處走動,查看他們的觀察情況。孩子們對于走到校園里的這一模式都十分喜歡,但有個別孩子就玩了起來,大部分學生都能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在合作性科學教學中,教師在布置完任務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組之間,進行旁聽、指導、幫助或糾正,這樣的學習氣氛顯得輕松、活潑而又團結互助,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有利于學生間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勵,從而促成他們建立親密融洽的人際關系,進而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于生活中,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自然滿足了學生求知的心理愿望,產生了強烈的教與學的共鳴,同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問題。
數學作為小學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會孤立于生活之外產生作用,也不能從教材和課堂教學中與現實生活自發產生直接的聯系。如何讓生活和數學教學無縫連接,讓學生自然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是我們長期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