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
摘 要:課堂評價語是“教師以口頭的形式,判斷學生的‘學業進展程度,為學生改進學習提供依據”。課堂評價語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有效的課堂評價語可以增強課堂的活力和生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促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經驗,形成反思并加以改進,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評價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評價語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也是目前我們教師誤區較多、行動較難的一項課堂活動。有效的課堂評價語可以豐富課堂的活力和生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促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經驗,形成反思并加以改進,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現結合本人教學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來談談我對課堂評價語的認識。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要求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由原先的“一人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課堂模式,因此,教師不能用一成不變的課堂評價語來針對學生變化的學習靈感。教師角色轉變的同時帶來了一個新的變化,那就是用充滿愛智慧的牽引和評價,營造愉悅、寬松的學習氣氛,給學生創造出一個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間,激發其內在發展的動力,使其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產生爭取進步的信心,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濃厚興趣。
二、因人而異,尊重個性發展
在評價中,對于基礎知識不同的學生,優生回答出簡單的問題,不能過于贊賞,讓他們產生驕傲的情緒或覺得表揚來得過于容易,從而對教師的評價日益冷淡。但對于后進生來說,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應給予肯定和鼓勵,即使回答錯誤,也不應過于指責,而應用鼓勵性的語言來樹立他們的信心。我班小B在家中排行老三,上面是兩個姐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父母都是農民工,無人關心她的學習,導致孩子學習基礎差,三年級了卻連一年級20以內的進位加和退位減都不熟,課堂上我沒有一味地批評她,而是經常用鼓勵性的語言來樹立她的信心。我在課堂上經常對像她這樣的后進生說:“雖然你說錯了,但老師和同學看到了你的努力。”“相信自己,再仔細想一想,別著急。”“你需要誰來幫幫你嗎?”……讓他們體會到老師對他的尊重和理解,逐漸樹立學習信心。
在新課改的形勢下,關鍵是要尊重學生。倘若我們要求孩子完美而不犯錯誤,那這孩子的成長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缺陷。故孩子犯錯是不可避免的,讓孩子大膽經歷錯誤,為其提供反思錯誤、改正錯誤的機會,老師的評價指引其在錯誤中尋找正確的道路才是明智之舉。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要講究策略,不論其某方面表現得是否盡如人意,都應該讓其在“鼓勵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在人文性的評價中得到熏陶、感染,保證其健康成長。
三、正確導向,全面提升能力
隨著學生年齡和思維的發展,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或是彎路,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發現并正確引導。引導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勇敢探索和嘗試,創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全面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對于學生發表的不同觀點,教師應該充分從學生的角度考慮這種觀點的來源,爭取找到問題的出發點,從而正確疏導學生的思路,絕對不能打著正確答案的旗號強制打壓學生的想法,這樣會打消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而且或多或少地傷害到學生的內心。
在學生掌握梯形面積的解法后,我校的一位老師讓學生求解這樣一道題:一個梯形的上底是3米,下底是5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積。學生一般列式為
(3+5)×2÷2=8×2÷2=8(平方米)
可有一個學生卻列式為3+5=8(平方米),顯然他的列式是錯誤的,教師及時糾正了錯誤,并讓這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他說:“我發現梯形的高是2米,計算面積時又要除以2,乘2和除以2可以互相抵消,實際上就是梯形上底和下底和。”聽完后老師覺得有道理,于是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最后達成共識,如果這樣列式,求出的是梯形上下底之和,不符合題意,但列式后可以采用這位同學的計算方式計算,比較方便。
以上是教學中的一個片段,老師在教學時如果沒有考慮學生的思考過程,直接給予否定評價,應該是不恰當的。也正因為這個老師在思想上有了轉變,能夠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從而很好地處理了這樣的問題,讓全班同學的思維都活躍起來。不僅讓學生明確了面積的計算方法,也掌握了簡便計算方法。因此,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要具有正確的導向性,使學生能夠正確歸因,從而感受學習的樂趣。
鐘啟權認為教師的課堂評價語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載體,對課堂生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評價語反映了教師的素養、對教學的理解力、對課堂的把握力和與學生的交往力。而諸多因素都會影響課堂評價語的內容和效果,包括教師的語言積累程度、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學準備的充分程度等。所以,教師若想使用好課堂評價語,則需要不斷地對自己教學中所使用的評價語言進行回顧和診斷,必要時還要對其加以否定和改正。同時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讓自己的課堂評價語充滿溫暖和關懷。
參考文獻:
[1]董蕾.教師語言評價要促進學生發展[J].中國教育學刊,2009(1).
[2]汪曉滟.小學課堂評價語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教育科研論壇,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