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余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4-091-01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黨建“小薇”模式的定義,然后分析了“小薇”模式黨建工作在企業中的優勢,并探討了黨建“小微”模式實施現狀和前景,最后就如何推進“小微”黨建模式的路徑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 “小薇”模式 黨建 企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我國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當前在經濟新常態不斷演進,能源產業結構調整,電力體現改革推進等內外形勢不斷變化下,提升國企黨建工作、強化黨建作用發揮,以進一步增強企業黨組織領導核心、政治核心作用,是企業黨建工作面臨的核心任務和重要課題。
一、對“小微”模式的定義
本文所探討的黨建“小微”模式,是指區別于企業黨建工作總體性布局、全局性架構、系統性部署或品牌動作的“大工程”的小措施、小平臺、小方法、小渠道、小創新。“小”與“大”、“微”與“強”是相對而言的,“小微”模式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實施主體小,一般以黨支部或黨小組為單位,以黨支部或小組的黨員為主體,參與人數往往在幾十人甚至十幾人為主;二是運作范圍小,一般在部門、黨支部、黨小組或班組范圍,現場以局部小場所為主;三是措施“細”,采取短、平、快的工作或活動方式;四是作用“細微”,只在局部空間、階段時間內起作用。
二、黨建“小微”模式的優勢
1、因地制宜,精準發力。黨小“小微”模式找準與中心工作的結合點,找準重點、攻堅難點,采取針對性措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務實措、求實效,以點帶面、精準發力。
2、先行先試,點面結合。“小微”模式通過黨支部在黨建工作平臺、措施上的探索,可以更靈活機動,以局部帶全局,以點帶面。
3、黨員主體,輻射帶動。黨建“小微”模式因其充分考慮了黨支部、黨小組、黨員隊伍的差異性,充分體現了基層工作的可操作性,避免了“大而全”,故而更加“平易近人”,從而發揮對周邊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黨員的“乘法”效應。
三、黨建“小微”模式實施現狀和前景
1、“小微”模式呈現的良好態勢。
1)彰顯個性化。基層黨建工作統一于共性、提升于個性,“小微”模式的最大優勢就是凸顯個性化。
2)彰顯靈活性。圍繞“企業發展到哪里、黨建工作就推進到哪里”的工作要求,“小微”模式彰顯其隨時隨地、應時而生、靈活多樣的優勢。如嘉華公司推行創先爭優活動黨員“動態”承諾、履諾機制。
3)彰顯針對性。“響鼓還須重錘敲”。“小微”模式往往找準與部門中心工作的結合點,“對癥下藥”、問題導向,突出黨建與行政工作的融合,彰顯針對性。
2、“小微”模式發展前景。將黨建工作目標聚焦基層,將工作抓手落地于“小微”,是加強和改進企業黨建工作的必由之路。推進“小微”模式是企業黨建工作的趨勢所向。
四、推進“小微”黨建模式的路徑思考
1、加強扶持力度,營造“小微”模式良好環境。一是植入理念。加強“小微”理念的引導倡導;二是重點培育。主動向基層送點子,在制訂黨建工作年度目標的同時,細化落地的措施做好總體布局,使“小微”模式培育突出重點;三是強化宣傳。在“小微”模式實踐中,形成重視“小微”、崇尚“小微”的輿論氛圍,既而形成有利于“小微”模式發展的人文環境。
2、強化支部主體,促進“小微”模式生根發芽。一是讓黨支部成為責任主體,可通過簽訂責任狀等向黨支部創新“小微”壓擔子、加壓力;二是讓黨支部成為創意主體,“智慧來源于基層”,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哪里就是黨建“小微”模式的身影;三是讓黨支部成為服務的主體,把黨支部堡壘和黨員先鋒作用發揮作為黨建“小微”模式的根本,做到“快速出擊”與常態長效相結合,提升“小微”模式的服務力。
3、完善參與機制,強化“小微”模式工作動能。“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小微”模式雖然“草根”,但優勢在于集聚效應,只有多點開花,點多面廣,才能合縱聯橫、連線成片,相互促進、相互帶動、形成聲勢,才能長盛不衰。因此從企業黨組織層面要構建“小微”模式的展示平臺、評價機制,前者強化“小微”模式的精神激勵,后者強化“小微”模式的物質激勵。
4、加強創新力度,提供“小微”模式生機活力。一是要拓展創新視野。應多請進來、走出去,開闊創新工作視野,引進地方、其他企業黨建工作的好方法、好經驗,豐富黨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二是增強創新能力。加強企業黨務工作人員的培訓,除黨務知識、理論培訓;三是強化創新保障。可設立“小微”模式工作基金,為基層黨支部創新提供經費支持,便于一些工作平臺的展示和措施的落實,提升“小微”模式的品牌形象。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微”模式既是加強企業黨建“系統工程”的一種工作視角,也是夯實企業黨建“大工程”的一種途徑方法。讓黨建“小微”模式在企業中生根發芽、蓬勃發展,從“小微”做起厚植企業黨建大工程,不斷將企業黨建工作優勢轉化為企業改革發展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