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恒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4-136-01
摘要 在我國當代發展進程中,國有企業以其獨特的優勢,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業績,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問題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問題。十八大之后,隨著黨中央從嚴管黨治黨的力度不斷深入,把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放在了更加的突出和明顯的位置。
關鍵詞 國有企業 企業管理 企業文化
一、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現狀
(一)思想上認識不位
一些國有企業領導人,在抓經濟效益和黨建設風廉政上存在“一手緊一手松”的現象,認為國有企業的重點工作是經濟效益遠勝于一切,只要發展就不能監督監管的太嚴太多,這樣會束縛手腳,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阻礙企業的發展。甚至有些部分國有企業黨員干部人為,國有企業能不能在管黨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上松一點,國有企業能不能和政府行政部門區別對待等等,諸多不愿意接受監督監管的心態。導致國有企業成為腐敗問題的易發區和高發區,就是因為國有企業黨員領導干部沒有黨風廉政建設的責任意識,長期的放任自流最終形成了國有企業管黨治黨的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
(二)措施上要求不到位
雖然國有企業在黨風廉政上也制定了這樣或那樣的制度,但是這些制度,不是應付上級檢查,就是操作性不強只重形式不重實質,該量化的沒有量化,該具體的沒有具體。諸如,國有企業每年制定了相應的黨風廉政建設考核辦法,但是在執行起來,都是年初制定,年底打分,沒有真執行真考核,即使出現問題大多是以經濟處罰代替行政追究,制度的權威性行同虛設,形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忘掉”的現象。
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之所以會暴露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就是因為沒有用好責任追究這個“利器”,只有用好責任追究才能把國有企業黨員領導干部,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擺進去,承擔起必要的責任和該盡的義務。
二、目前國有企業責任追究的現狀
對責任追究學習認識不足。現在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領導干部,只忙于追求經濟效益,疏忽了對一些管黨治黨條例制度的學習,甚至一些大型國有企業的黨員領導干部對“兩個責任”、“一崗雙責”等黨內追究制度比較陌生。把對業務工作上的失職等同于責任追究,錯誤的認為責任追究屬于“強加之罪”,把違紀和責任追究完全混淆起來;對黨員干部責任的追究顧慮較多,“人家得病,我來吃藥”等思想還相當程度地普遍存在,擔心責任追究會得罪人、傷面子,又以所謂的“愛護”干部不愿追究,即使出了問題,只要上級不問,就不蜻蜓點水般處理;有時出于壓力,雖然進行責任追究也是應付了事、敷衍過關。
三、國有企業進行責任追究的幾點意見
(一)強化學習引導,明確責任意識
要將此次“一準則一條例一規則”和“講忠誠、守紀律、做標桿”學習教育活動,擴大到國有企業黨員領導干部中去,切實喚醒廣大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規矩意識和責任意識,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做守紀律、講規矩的表率。要充分利用責任追究典型案例,經常性警示教育,形成震懾,讓國有企業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理解,“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本職、不抓黨風廉政建設是失職、抓不好黨風廉政建設是瀆職”的理念,讓“履責必盡責、失責必追責”植入領導干部心里。上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更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從自己做起,帶頭執行責任制,自覺接受各級監督。
(二)分解具體責任,確保追責有據
各級國有企業黨委、紀委要將“兩個責任”清單結合單位自身實際,不可按照政府部門進行死搬硬套,進行細化分解,明確黨委的主體有哪些,具體怎么做,什么是紀委的監督責任,去監督什么。按照“一崗雙責”要求,黨員領導干部要體現出崗明責清,黨委要將黨風廉政建設的目標任務和責任追究細化、量化,并逐一分解到主責部門、到領導干部個人身上,哪些是自己除業務工作以外必須要管的黨風廉政建設問題,和“四個親自”的具體要求及出現問題時具體懲處細節,突出權責對等。總之在責任分解上要“好執行、好考核、好追責”,要區分個人責任和集體責任,避免“個人責任變成集體責任,集體責任變成無人負責的狀況”。真正做到對各級黨員干部責任分解具體,追責有規有矩。確保國有企業每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明白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定位和職責。
(三)用好“一案雙查”,形成強有力威懾
一定要把責任追究和案件查處同時進行,不斷加大加深查處力度,讓案件審查同責任追究一起進行,一起深挖,用實用好責任追究這把“撒手锏”,嚴格“雙通報”制度。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對領導不力、不抓不管導致不正之風長期滋生蔓延,或者出現重大腐敗問題不制止、不查處、不報告的,要追究黨委及其負責人和紀委的責任,在責任追究上持續發力、重錘連擊,串點成線,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那些在黨風廉政建設中不抓不管的干部,不敢心存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