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宇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3—247—01
摘要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企業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企業實施內部控制已成為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對于企業來說,加強內部控制能夠有效防范企業的經營風險,有利于經營管理目標的快速實現,還能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對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風險指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的影響,對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加強內部控制,防范經營風險的措施等問題作了分析。
關鍵詞 企業 內部控制 經營風險 對策研究
一、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治理結構不合理
企業治理結構是企業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也是內部控制能夠有效落實和發揮作用的保證。但有些企業治理結構形同虛設,缺乏良性運行機制和執行力,還沒有將經營權、管理權、決策權這些重要的權利分支機構清理,機構重疊,職能交叉、缺失、推諉扯皮,組織運行效率低下。這就造成內部控制不能很好的被建立和完善,望望導致經營失敗,無法實現發展戰略。
(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國企業實行內部控制的時間較短,雖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不斷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世界上先進的內部控制管理之間仍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對內部控制重視程度不能,導致企業內部沒有建立和完善內控制的相關制度,內部控制標準不統一,內部控制程序不規范;有的企業建立起了內部控制相關制度,但卻沒有進行完善,或是制定出的內部控制制度沒有結合企業的實際,造成制度的執行力不強,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制度設計時也沒有遵循全面性的原則,只是將控制程序一味的簡化,使得部分主要的控制環節沒有相應的制度支撐,為企業帶來了很多風險隱患。如物資的采購環節,沒有相應的控制制度作為支撐,物資入庫時不能進行嚴格的質量審查,導致部分不合格物資銷售出去;可能造成采購客戶質量檢查不過關,造成物資被退換貨,增加企業成本或造成存貨增加。
(三)嚴格控制資金授權審批制度
內部控制是經營者和全體員工共同的職責,并不只是財務與審計部門的事情。內部控制的數據來源于財務,內控的成果也反映在財務,但是,內部控制工作的內涵和實質,卻反映在經營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時,企業內部控制管理也是集控制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于一體的有機整體。
二、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成本控制缺乏市場導向
企業要想獲得成功,一個重要的要求就是能夠對市場反映做出及時的靈敏回應,及時把握客戶需求。但是許多企業都只是注重了企業產品的規模效應,同時極力地降低生產成本,以求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卻沒有注重產品的質量等因素。對于客戶的需求把握定位不準確,雖然暫時在成本上獲得了節省,卻難以在市場競爭中獲得長期的發展。
(二)成本控制管理落后
在許多企業中,都只是注意到了產品成本的核算,卻沒有考慮在實施產品成本時所發生的管理成本,造成成本核算不準確,而對于成本控制的手段也較為單一,主要是限制小號以及節約開支等方法,而沒有考慮從創新的以及企業長期發展的角度進行管理控制,缺乏現代化的成本控制手段。
三、企業實行全面預算管理的具體做法
(一)設置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機構
全面預算管理是一個較長的流程,涉及到面也較為寬廣,因此就必須要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機構來保證預算實施的順利進行。一個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出了設有預算審批和執行機構外,還應該設有預算的控制和執行機構。
(二)構建完善的預算管理流程
為了更好的進行企業成本控制,企業需要構建完善的預算管理流程,只有這樣在全面預算管理中,企業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的預算目標,同時選擇合適的預算編制方法,并且對預算進行有效的監控,消除隱患,防范風險,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成本控制的順利進行。
(三)強化預算監督
需要建立好良好的信息反饋系統,及時的對企業的預算執行進行監控,同時定期對相關支出成本進行核算,當發現成本支出與既定目標不符的時候要積極的尋找原因,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四、結語
內部控制其實就是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形成的預防企業常規風險的管理體制和行為,其目的在于未雨綢繆,在災難與事故發生之前通過良好有效地控制制度對其進行識別和辨識,然后通過良好的信息溝通渠道在企業內部進行傳輸,作為企業各部門制定應對即將面臨的困難的措施,從而避免災難事故或者減輕其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因此,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在本質上是一體的,是相輔相成,相互包含的,在實施內部控制的過程中也既是進行風險管理,在進行風險管理過程中,其實就是實施了內部控制的行為,不能將兩者進行機械性的分離和割裂,應用較強的風險管理意識,加強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才能為企業的正常經營和快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因此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是否健全,關系著企業的經營成敗,必須加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