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對高校大學生加強黨性修養非常具有必要性。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思想對加強大學生黨性修養提出總體要求,我國現代化建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對加強大學生黨性修養提出現實的要求。高校自身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進一步加強大學生黨性修養的提高,而且作為大學生黨員群體具有特殊性,必須重視對其進行系統教育、科學引導。
【關鍵詞】大學生 黨性修養 全面從嚴治黨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064-01
我黨在加強黨員黨性教育方面從未放松。作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高校重任在肩,不僅要向大學生傳授先進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為國家、為黨培育優秀的經得起考驗的建設者。這就需要提高大學生的黨性修養,提升大學生黨員群體的政治素質和思想境界,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黨員。
一、習近平全面從嚴治黨思想的政治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繼承我們黨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從嚴治黨。黨的十九大,習近平對加強黨的建設進行了更高要求,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習近平指出,要“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這表明作為一名黨員,要時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身份,時刻加強黨員的黨性修養尤為重要。
全面從嚴治黨應當與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宗旨密切契合,實現黨對高校所有工作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的有機統一,鞏固高校的社會主義性質,構筑中國共產黨對高校的全面統領地位。2012年習近平在與中央黨校校委座談時指出:“黨性教育的任務和目的,是幫助廣大干部在各種風浪和誘惑面前經得住考驗,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始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全面從嚴治黨并非只針對黨政領導干部,是面向所有廣大黨員,高校大學生黨員作為我們黨最有活力與前途的群體,責無旁貸。因此,高校實行全面從嚴治黨就要從提高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做起。
二、我國現代化建設發展的時代要求
黨性錘煉是傳承傳統與時代發展的有機統一,擁有濃烈的時代特征。黨性,主要是指一個政黨的性質,是一政黨性質在黨員個體身上所呈現出來的具體屬性。因此,中國共產黨的黨性,一是體現在黨章規定的黨的指導思想、根本宗旨、奮斗綱領、路線政策、組織原則、工作方法、工作作風上;二是體現在廣大黨員的理想信念、思想觀念、道德品質以及學習、工作、生活等行動中,是黨的性質、目標、宗旨、作風、道德等各方面要素在黨員個人身上的綜合反映。[1]目前中國正經歷復雜而深刻的時代變革,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目標砥礪前行,這是時代賦予我們黨的偉大歷史使命。高校大學生黨員群體肩負著秉承黨的偉大事業的重任,一方面要繼承革命先烈所開創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承優秀革命傳統,另一方面更要積極投身到現代化事業中去,勇擔歷史重任。這就對大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切實加強黨性修養,增強黨性意識,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繼承黨的優良傳統,發揚黨的頑強作風,才能發揮我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作用。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任務就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和政治意識形態教育。大學生黨性修養的提高,并非只針對大學生黨員。大學生黨員會根據要求進行形式多樣的黨性教育,但思想政治教育同樣是黨性教育的重要平臺,是學習黨性相關知識的主要渠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普遍性的公民教育,也應開展先進性的黨性修養教育,二者緊密結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培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才。因此,非黨員的大學生群體,同樣應接受黨性教育。
四、大學生黨員群體的思想要求
“90 后”大學生黨員整體素質相對于普通學生素質較高,他們中的大多數能夠嚴格自律,自覺把個人發展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相連,不斷加強黨性修養錘煉,他們黨性修養的主流是積極的。[2] 大學生黨員思想活躍,樂于接觸新事物,但部分大學生黨員對黨的性質、宗旨、紀律等不了解,而高校黨建工作沒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與學生思想脫節,黨性教育效果不佳。部分大學生入黨動機不純,思想不重視,而學校方面對入黨考察偏重學業與品性,對其黨性的考察流于形式,不夠嚴謹。據此,精準把握大學生黨性修養的現狀,有效加強大學生黨性修養教育成為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鄭永扣.人性、德性、黨性的統一:共產黨員堅定理想信念的人學基礎[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7(6).
[2]郭沛.“90 后”大學生黨員黨性修養教育研究[J].高教學刊,2015(12).
作者簡介:
周琳(1982-),女,漢族,山東東營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高等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