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真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育中,閱讀教學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而閱讀能力也是新課程改革要求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當然,在初中語文中,閱讀能力是和寫作能力以及口語交際能力同等重要的必備能力。而在以往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尤其是在一些沿海農村學校,受教學條件和教學理念的限制,并沒有形成十分完善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尤其是在學習文章時,更加側重的是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只關注能否準確回答課后的閱讀理解題目,但忽略了閱讀教學的作用,從而使學生并不能形成全面的語文綜合素養。所以,為了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教師必須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方法,同時,教學環境的改善也為這種改變創造了客觀條件。因此,本文將針對閱讀教學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自主閱讀 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089-02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在語文組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在語文教學中,高質量的閱讀教學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增長學生的才干與見識,而且能夠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語言審美能力。可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十分有幫助的。目前,一些沿海農村學校在閱讀教學中依然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閱讀教學過于程式化,從而使學生無法感受閱讀的樂趣;第二,在語文教學中,總是以老師對文章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而無法發揮學生閱讀主體作用,而無法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第三,閱讀教學局限于課內,而忽略了課文內容的拓展,同時,課內的閱讀也僅僅是作為任務來完成的,閱讀教學效果較差。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當中,要不斷豐富教學手段,解決當前閱讀教學當中的問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1.發揮學生閱讀主體作用,注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當中,一線教師一直都在閱讀教學當中起到主導作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任務都是遵照老師的安排,老師講,學生聽,這一直就是傳統語文教學的模式。而在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下,很難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也會比較高,這樣很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中,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閱讀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老師則成為閱讀教學的引導者。此外,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因此老師也需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有效提高。
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這一節內容時,老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不要直接帶領學生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描寫的春景,然后分析文章的經典語言,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手法等。相反,老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讓學生首先對文章的內容有充分的了解,按照自身閱讀方法去感受文章,然后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之后說一些對這篇文章的一些感受,當然,對于學生的發言,并不設定標準答案,對學生要給予鼓勵,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自信。最后,再由老師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賞析。由于學生已經對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再由老師引領去感受文章語言的準確、生動,其感悟會更加深刻,也更能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美好。所以,只有使學生提高自主閱讀能力,才能真正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
2.注重資源積累,拓寬學生閱讀資源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一線老師的教學通常都是按照教材內容來進行講解的,而這樣的方式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因為這樣的做法使得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接觸到的閱讀資源較少,所以不利于拓展學生閱讀的知識面。所以,在閱讀教學中,老師應幫助學生拓寬閱讀的范圍。而在閱讀教學中,閱讀資源的拓展與積累是十分重要的,不僅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還可以使學生在閱讀者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使學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引領學生開展主題教學,在語文課堂中所涉及到的文章,老師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然后學生根據老師的分類去選擇同類型的文章進行閱讀,以達到豐富學生閱讀資源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夸父逐日》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告訴學生這篇文章出自《山海經》,是一篇中國神話故事,然后,老師可以以此為一種分類,比如:《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盤古開天辟地》、《神農嘗百草》等中國古代神話,組織學生在課文閱讀這些中國神話。同時,為了更加便于比較,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閱讀同一種類型的西方神話,比如:《伊利亞特》、《奧德賽》、《神譜》等西方神話,讓學生閱讀這些課外書籍,可以拓展學生的課文閱讀資源,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生活。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這樣的方式,不但能使學生的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豐富課外閱讀生活,提高閱讀能力,而且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獲取大量知識,從而大大提升了個人素養。
3.合作學習,在互相學習中提高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方法同樣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的過程永遠都不能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在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在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可以使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在閱讀中遇到什么難點,可以在同學的幫助下自主解決。同時,當學生完成閱讀后,可以向其他同學分享自己閱讀的心得體會。此外,采用合作學習的閱讀教學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從而提高閱讀質量。
例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閱讀與討論。在閱讀之前,老師可以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理解作者的行為,在心底形成感情呼應。
(2)通過反復品味“好好兒活”這簡單的四個字,體會目前的用心良苦,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3)體會母親對女兒深深的愛,感悟人間真情,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父母的感情。
在小組完成閱讀與討論活動之后,然后在不同小組之間選擇同學進行發言,而通過回答這幾個問題以及小組之間的閱讀討論,可以使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更深刻的了解。由此可見,合作學習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十分有幫助的。
4.情境教學,使學生直接感受閱讀魅力
在閱讀教學中,情境教學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方法。而在閱讀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的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第一,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的方法使學生在閱讀當中感受到文章的語言、色彩以及過程等方面給人的美的感受;第二,通過情境教學,有利于拉近學生與教材內容之間的距離;第三,通過情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體驗與感受能力,使學生能夠設身處地感受課程內容。所以,情境教學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在閱讀教學中,老師應該根據閱讀內容的不同設置不同的教學情境,從而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隆中對》這一節內容時,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隆中對”的選段,通過劇中演員豐富的情感,抑揚頓挫的語言,來充分感受《隆中對》中人物的感情變化,這樣,可以使學生對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情景教學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教育中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的,而在閱讀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完全適應教學發展的需求。因此,教師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不斷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同時,要不斷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閱讀當中,從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謝冰.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開展[J].課外語文,2018(12):20.
[2]張峰強.初中語文閱讀探索思考[J].名作欣賞,2018(1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