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253-02
“學徒制”是一種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以師傅的言傳身教為主要形式的職業技能傳授形式,通俗地說即“手把手”教授的學習方式。一般認為制度化的學徒制出現在中世紀,“學徒制”一詞始于13世紀前后。在此之前,無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都出現了學徒制這一技能傳授模式。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的深度合作與教師、師傅的聯合傳授,對學生以技能培養為主的現代人才培養模式。之所以在前面加上“現代”二字,是因其指向的是職業院校學生。這些試點現代學徒制的學生,一半時間在學校跟老師學習理論知識,一半時間在工廠做學徒由師傅言傳身教。概括起來講,就是既重理論也重實踐。德國很早就創設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其實就是“現代學徒制”。這一育人模式,被認為是德國經濟騰飛的秘訣,也是很多行業效仿的模板。如今,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都廣泛開展了現代學徒制,形成了各自的經驗和培養模式。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引進德國式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模式,并在很多學校和企業嘗試和推廣。總體上講,現代學徒制在我國還很不成熟,本文試圖結合當前我國的實際,探討一下現代學徒制實施中應該貫徹的現代教育理念。
一、從國家層面講,現代學徒制實施中應該注入“工匠精神”的教育理念
2016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可見國家的重視程度。職業教育的初衷就是培養“工匠”,然而受限于管理體制與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講授、知識灌輸仍是教學的主要內容。有些職業技術學院因此遭遇尷尬,以往專業教師帶學生到企業車間參觀見習,回來試著做幾個零件,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但是當與企業合作后,發現對方對技藝的要求非常嚴格,產品誤差控制的級別也非常高,經過短期實訓,學生根本達不到這個水平。相比傳統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基礎是校企深度合作,工學交替、實崗育人,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這也正是工匠精神的根本。有人把“工匠精神”概括為四個方面。即:1.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孜孜不倦,反復改進產品,把99%提高到99.99%。2.嚴謹,一絲不茍。不投機取巧,必須確保每個部件的質量,對產品采取嚴格的檢測標準,不達要求絕不輕易交貨。3.耐心,專注,堅持。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因為真正的工匠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進步,無論是使用的材料、設計還是生產流程,都在不斷完善。4.專業,敬業。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可見,素質培養與技能傳授只是基礎,精益求精、嚴謹耐心才是工匠精神內涵。真正的匠人不惜花費時間精力,精雕細琢,把自己的產品做到更加完美。對他們而言,工作不是為了賺錢養家,打造完美產品的過程就是享受,精益求精、注重細節是融入血脈的信仰。無論中國古代學徒制或西方行會學徒制,都是靠這種精神代代相傳,長盛不衰。我們的教育不管是學校還是企業,整個社會都要樹立這種教育理念。
二、從社會層面講,現代學徒制實施中應該融入“和諧合作”的教育理念
現代學徒制是傳統學徒制融入了學校教育因素的一種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不斷深化的一種新的形式,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是一種遞進關系。支撐現代學徒制的要素包括學生、學校、企業和社會。學校和企業是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實施現代學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體制與機制上的瓶頸,使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協調好學生、學徒、學校、企業、政府及社會多方面關系。堅持政府統籌,協調推進。要充分發揮政府統籌協調作用,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系統規劃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把立德樹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試點工作的根本任務,統籌利用好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科研機構等方面的資源,協調好教育、人社、財政、發改等相關部門的關系,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決試點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堅持合作共贏,職責共擔。要堅持校企雙主體育人、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教學,明確學徒的企業員工和職業院校學生雙重身份,簽好學生與企業、學校與企業兩個合同,形成學校和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切實提高生產、服務一線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和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解決好合作企業招工難問題。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要根據不同地區行業、企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在招生與招工、學習與工作、教學與實踐、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獲取、資源建設與共享等方面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切合實際的實現形式,形成特色。堅持系統設計,重點突破。要明確試點工作的目標和重點,系統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管理、考試評價、學生教育管理、招生與招工,以及師資配備、保障措施等工作。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統籌發揮好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力爭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取得突破。這就要求社會各方協調統籌,和諧合作。
三、從學校層面講,現代學徒制實施中應該貫徹“改革創新”的教育理念
無論如何,學校是現代學徒制實施中關鍵的一環。現代學徒制要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各專業必須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培養目標,學校不能按部就班走傳統教育的老路,要制訂專業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系和確定課程標準,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及職業成長規律,真正形成融合學生人文素養、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體系,其中包含通過校內實訓、校外實訓和頂崗實習遞進式的系統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學校教育要不斷改革創新,變革教學組織和管理模式。現行學校教學組織模式和管理體制嚴重阻礙了工學交替。由于教學空間延伸由校內到校外,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在教學管理運行中,要求做到工學銜接合理,在教學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體現以他方為中心和一切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的教育理念。具體來講,就是要依據培養過程中學生發展的共性和個性需求選擇教學組織方式,實行校企共同參與的“柔性化”的教學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實施課程管理、共同評價課程實施效果和評估高技能人才培養績效,為現代學徒制培養高技能人才提供管理上的支撐。
四、從個體層面講,現代學徒制實施中應該貫徹“德技雙馨”的教育理念
古代選拔人才就注重德才兼備,現代學徒首先要注重人品。很多領導都很看重員工的為人處世之道,在學徒中的人事紛爭比我們平時工作生活中要厲激烈得多,在這種環境下既要做到強悍,更要保證誠實公正。比如說在與上司和同事的交談中,言論要做到公正和誠實;在和同事有意見分歧的時候,要當
面直言不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背后進行議論;在出現失誤時主動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而不是推卸責任;在工作中不搞小圈子,去故意排擠其他人等等。傳統的學徒制主要培養初等工匠,出師就意味著學習的結束。現代學徒制在學歷層次應該更高,可以有技術本科、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而且教育過程應該是終身制。這就要求學歷層次的高端性。當今世界,日新月異要注重技能培養的超前性。作為一個稱職的學徒應當具備以下能力。1.綜合能力:這部分基本可以算是選手的簡歷,也就是給人的第一印象。用傳統的話來說這個算是敲門磚,如果你的資歷很差,那么別人不可能選擇你。包括選手的學歷和所受的教育,所從事過的行業和職位,工作的時間和經驗閱歷等等。2.領導組織能力:如作為領導要要給人一種強者的感覺,不能讓別人輕視你的存在;作為領導是否能很好的傾聽下屬的意見,不會被下面的人認為是獨斷專行;在進行項目運作時能夠合理分配工作、激勵下屬的士氣,使其工作效率達到提高;能夠使計劃的順利實施,順利處理危機的能力;在領導過程中不會使下屬產生對待不同的員工有偏向性的觀點等等。3.分析判斷能力:如對市場和客戶的需求、任務的目標都有清晰的認識;能找出各方面的意見的優缺點,在進行分析后制定出合理的策略的能力;能夠預見到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提前制定對應計劃或能對突發情況做出合理的變化能力;在每次項目完成后,能夠正確認識到成功或失敗的真正原因的分析總結能力。4.工作能動性:這方面主要體現在你做下屬時的表現,作為領導會很看重你是否容易被駕馭,如果你不易被領導,那么你能力再好也會失去很多機會。現在社會中很多人都奉行這點,少做事少出錯,其實你的表現領導都會看在眼里。5.溝通表達能力:與人溝通是很重要的一點,在工作中你必須要讓別人明白你要做什么,你在想什么,這也是工作效率最基本的保證。學徒應該具有自信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交談時少說沒用的話,表達能切中要害;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可以適時的緩解緊張氣氛,例如用一些身體語言;在和別人的觀點有分歧時,能夠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并從對方的觀點與其溝通從而解決問題等等。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國務院常務會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OL]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2014-02-26發布
[2]2016年《人民日報》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3月
[3]鄧志輝,王兆奇,趙明威.“高等職業教育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贏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研究與探索”[OL]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2010-01-15發布
[4]梁幸平. “建立高職院校集團化辦學體制機制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1年第4期25-27頁
作者簡介:
陶維平,男,漢族,1970年6月生,黃岡市骨干教師,麻城市學科帶頭人,麻城職教集團德育教研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