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網絡普及的視角出發,探析網絡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入手,試圖找到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網絡 思想政治教育 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54-01
自從網絡普及以后,青年人成為了使用網絡的主要群體。高職學生的網絡使用率幾乎達到了90%以上,網絡已經成為他們獲取外界信息,對外溝通的主要渠道。網絡文化同樣對職業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新形勢下,研究和探討網絡文化對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就顯得十分有意義。
一、網絡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網絡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積極的影響。首先,更新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已經完全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在網絡的背景下,只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思想上與時俱進,才能圓滿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其次,開拓了高職生的眼界。網絡內容豐富、更新速度快等特點極大的滿足了高職生對于知識的渴求,開拓了他們的思維,更新了他們的觀念。再次,網絡改變了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教育者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學模式,學會用一些自媒體網絡工具和學生進行溝通,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網絡對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網絡一方面帶來積極作用的同時,還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沖擊。首先,網絡的多元性影響高職生的判斷力。網絡內容龐雜,錯綜復雜。而高職學生普遍認知能力低,好奇心又強。這使得高職生不能正確的進行辨別,影響高職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其次,網絡的隱匿性使高職生的責任意識淡漠,人際交往能力下降。這樣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對于社會的責任感普遍降低。再次,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很多高職生在網絡的世界里總是美化自己,自己總是最優秀的。而一旦在現實中面臨學業和未來的職業選擇時,他們又不愿意面對現實,不能正確地調節自己的身心,往往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二、加強網絡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網絡時代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的開放性、海量的信息、自由性、時效性等特征讓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師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在職業院校里,高職生往往是互聯網的主要使用者之一,他們熱衷于網絡,經常瀏覽網絡上的信息,甚至對于信息的獲取還要先于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者,網絡的普及對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思政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拋棄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水平,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同時,要建立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網絡技術過硬的輔導員隊伍。他們能夠通過網絡載體,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傾向,并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人的目的。
(二)培養高職學生運用現代網絡的正確觀念和素養
網絡的使用主體是參與其中的人,對于校園網絡文化來說,高職生就是網絡主要使用群體,面對網絡的不良影響。如何趨利避害,發揮網絡平臺更大的優勢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必須加強高職生的人文修養教育,培養高職生運用現代網絡的正確觀念和素養。通過加強高職生的人文修養教育,提高高職生的道德感和社會責任感。將一些社會學科、人文等知識引入到高職教育中來,有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明確如何理性愛國,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法治觀,注重個人修養的養成,養成網絡自律的道德品質,還網絡一片純凈的天空。
(三)創新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普及,高職學生不再僅僅滿足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強制灌輸式的教育方法。他們對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希望教育者能帶給他們更多的全新的大量的信息,能和他們多討論一些社會熱點、社會現象。希望教育者能夠和他們一樣思想同步。同時在教育的手段上能采用一些視頻、音樂、圖像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能夠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進行交談,而不再是呵斥和怒罵。
參考文獻:
[1]馬陳清.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 學理論,2014(12):148-149
[2]《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2017年2月27日
作者簡介:
王展妮,女,陜西咸陽人,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