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要:文章從水利事業會計信息系統發展現狀著手,找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效的處理方法,目的在于推動水利事業在大數據背景下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
關鍵詞:水利行業;會計;信息化;大數據
會計信息化屬于會計和信息系統的統一,是信息時代對財務數字管理提出的新型要求,是會計工作迎合信息化潮流所做出的重要革新。其是網絡背景下企業領導者采集數據的主要途徑,有利于提高市場競爭水平,處理會計電算化出現的“孤島”情況,提升會計控制決策水平與財務管理效果。財務部門始終高度關注會計電算化、數字化工作,努力創建相關標準、優化管理機制、支持產業建設、完善市場秩序等業務,推動了信息化在會計活動中的廣泛使用與日益推廣,進一步提升了國內會計處理水平及經營管理能力。但從整體上來說,國內的會計信息系統大數據還處于發展階段,存在很多尚待處理的問題。
一、水利會計信息系統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水利會計信息系統正處于發展過程,在發展階段還需要多方扶持,妥善處理所面臨的各種現實問題,推進會計信息系統建設進度。目前,水利會計信息系統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認識片面,缺少重視
許多企業領導及會計者認為開展會計信息系統建設的目的僅僅在于使會計者從繁瑣的人工操作中解放出來,僅僅為了減少會計者的勞動量,提升工作效率,提升數據輸出速度,并未全面認識到會計信息系統在水利行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1]。還有些單位僅僅滿于現狀,覺得不進行會計信息系統建設單位也可以做好相關工作;就算部分水利公司發展額,但管理能力依舊停留于以往的水平上,管理方式及措施沒有出現明顯的改變。
(二)缺少科學的規劃
政府部門針對水庫、灌區均加大了投資,水情、雨情也實現了數字化,但同時也產生了數據應用單調,各部門單打獨斗,資源巨大耗費等情況。
(三)缺少專業人才
據調查發現,在水利行業中針對高端人才十分緊缺,供不應求。主要表現在會計方面,即人工記賬的人員非常多,而真正可以將現代化信息系統引進會計領域,并滿足會計數字化要求,促進會計信息系統建設的人才卻非常少[2]。雖然當前又很受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會計專業人才走進社會,但與社會發展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會計人員的綜合素養并未得到明顯的提升。現階段,會計人員額素養尚待進一步提升,唯有如此,方可迎合會計信息系統建設要求。
二、推動水利會計信息系統大數據建設的途徑
(一)集中資源
要把項目、人力、數據、設施德國資源加以集中、科學調配、平衡與優化,創建一個資源共享系統。處理當前各部門、各組織獨立創建信息化平臺的方法,單位集中編制計劃,創建統一的平臺,充分發揮出系統的內在作用。
(二)重組項目流程
依據扁平化、程序化、標準化、科學化、合理化的系統需要,對現行的組織部門及業務流程實現整合、梳理及規范。根據“簡潔標準、綜合統一、權責清楚、適用有效”的原理,對內部控制實現重組與調整,在分配系統前做好組織結構的整合與流程再造工作,通過實現業務程序的重組與規范,處理各部門職能交叉、多方管理等缺陷[3]。保證管理職責清楚、流程簡潔、層次明確,為系統分配提供條件,為系統正常上線運行打好基礎。
(三)創建信息化系統
創建一個及時、共享、綜合的信息化系統,促進“項目、財務、人力”三方統一、集成和共享。基于信息系統,單位決策層能及時掌握與了解數據,提高操作效率。
(四)增加資本投入
各單位需將會計信息系統建設的經費納入財務方案中,進而實現有領導、有組織、有系統的開展。上級主管者在業務投資上也需納入計劃,加強扶持力度,經多方努力推動水利行業信息系統大數據建設。
(五)注重人才培育
會計信息化大數據的核心之一便是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的培育。訓練精英骨干,積累經驗,提高才能,因為會計信息系統一經運行就無法停止,系統的科學性、安全性、穩定性及先進性便顯得十分關鍵。所以,單位必須具有一支熟悉IT技術的精干力量。其不僅要了解企業流程,還要熟知IT技術,可以用IT語言表示企業流程,能夠成為單位和軟件公司協作的基礎力量。
三、會計信息化業務重點朝著大數據價值化趨勢發展
(一)積累技術力量,增加認知水平,開發大數據的內在價值
水利事業的大數據主要以工作人員實踐環節人為智慧創造的價值凝聚形成的,這比傳統含義上的物質更具備不可估計的價值,且具備不可消耗性及資源再生性,了解并使用好水利大數據該種性能,能夠為水利勘察規劃、施工控制、變革創新發展等帶來價值含量大的技術力量,有助于推動水利行業的科學長遠發展。
(二)創新智能技術,完善管理策略,實施大數據應用措施
加強水利會計大數據控制力度,形成便于控制、整體服務,給決策者帶來精細化、流程化、規范化管理的信息依據,為水利會計活動的開展創造價值。新時期,大數據系統將科學的軟硬件平臺水利會計工作、管理策略相統一,依靠安全穩定的存儲與保障平臺,形成一套完善的智能化管理措施。
(三)加強信息挖掘,掌握數據價值,開發高等級信息資源
水利會計的大數據通常只是直觀、淺顯的客觀存有的原始信息,其對從業人員來說只是價值有限、不能做出決策的非安全依據。因此,信息開挖技術在較大程度上給大數據價值挖掘帶來了良好的技術支撐[4]。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挖掘技術的使用并不是取代傳統統計分析方式,信息挖掘采取統計學原理及人工智能手段對信息實時多樣化的繁瑣統計處理,主要是對后者的進一步深化及擴展。
(四)加強基礎設施創建,優化安全保障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水利會計大數據是脆弱、敏感性的信息,因為環境安全隱患導致的信息變化、失效等,將導致其原本能作為參考以及能作為決策依據的信息轉變成負能量,對行業及社會發展帶來了不良印象。對信息安全有兩種應對方法:首先,對信息本身安全性的保障,比如提高磁盤陣列容錯性能、改進信息備份方式、差異化容災等。其次,對信息預防的加固,即避免信息被盜取造成國家秘密外泄。信息形成后通過傳遞交互、研究檢測、審核批準、交付使用等各個環節,所以每個環節流轉均有保障信息全生命周期穩定的方法。①建立信息形成環境的安全保障制度。結合形成環境,建立安全管理機制并進行嚴格的監督根據管理信息平臺,配備信息安全保障軟硬件設施,以備防控與事故善后檢查。②建立信息使用權限控制制度。結合信息屬性及應用權限建立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可控性,嚴格控制使用者權限,并將之細化成應用方式、應用權限周期、授權應用條件、應用者他權申請等各種類目。③采取隧道化傳遞制度。注重點對點傳遞的意義,原則上防止點對面的傳遞。隧道化傳遞令信息傳遞途徑中僅有從出口至入口的唯一通道,整個途徑全密封,大幅度提高了傳遞的安全程度。④交付安全確定制度。信息通過諸多環節計算處理后交給下級客戶后,是否滿足客戶需要的規定要通過客戶確認,其對確認后的信息負責,這點在大數據處理中常常被忽略,引起造成的重復勞動在很大程度上下降了工作效率,甚至出現了會計數據錯誤。
四、展望
(一)會計信息化發展離不了科學的制度約束與基礎設施的支持。制度建立根據各單位實際情況進行,也能借鑒同級兄弟單位成功經驗總結建立。大數據背景下的會計信息系統設施建設要求依靠科學的計算機系統及高速穩定的互聯網技術。
(二)基于國家標準文件,以協同控制、高效使用為目的,組織有豐富經驗的人員建成開發隊伍,在全單位協同努力下完成滿足本單位生產、運營、管理等業務的軟件系統。
管理平臺的創建完成,達到了辦公控制、運營管理、技術質量控制、規劃合計業務管理、測量勘察活動管理、信息檔案等常規工作的全面集成管理;而且,實現信息共享,初步邁進大數據管理系統中。
參考文獻:
[1]李小娟.探討如何加強水利行業的會計基礎工作[J].時代金融,2017 (24):256+260.
[2]李金成.關于水利工程管理單位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問題的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 (17):312.
[3]徐新同.經濟新常態下的水利會計監督管理職能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 (06):200-201.
[4]周慶波.我國水利行業會計基礎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林業經濟,2014 (0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