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 段濤 張玲 薄華本 周林 李黃金
【摘要】《生物分離工程》是一門實踐屬性突出的課程。實踐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程整體的教學效果。從“強實踐”的特點出發,重構教學大綱,創設新型課程,改革考核形式,有力地提升了教學水平,推動了培養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生物分離工程 實踐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141-01
《生物分離工程》主要闡述生物活性物質分離純化的原理、技術和方法,以及設備的應用。該課程是生物工程、生物制藥、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等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在學生專業能力培養中,特別是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該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的成敗。由于它是一門實踐屬性非常強的課程,實踐教學的效果直接決定了該課程教學的效果[1]。
一、《生物分離工程》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生物分離工程》的主要教學內容是生物活性物質特別是生物大分子的分離純化,檢驗課程的學習效果,就是看學生能否設計和改進蛋白質、多肽或核酸的分離純化技術路線并進行操作,最終獲得質量符合要求的產物。很明顯,這是個系統型的教學任務。它不僅需要對原理的深刻理解,還需要對目標產物和雜質物性的熟悉、對技術過程的熟悉、對設備的熟悉以及技術之間銜接的熟悉,而后者恰恰需要通過實踐操作才能完成。因此,實踐屬性是《生物分離工程》的標簽。
但在實踐教學中,常存在以下問題:1.由于條件所限,實踐學時及內容偏少;2.實踐過程僅為簡單的驗證性實驗,一方面技術呈現碎片化,另一方面缺少探索的趣味,學生不易形成實際能力;3.實踐重點不突出,學生方向感不強。對《生物分離工程》的實踐教學進行改革,對課程的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2]。
二、《生物分離工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措施
1.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
《生物分離工程》是生物工程、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等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但各專業的培養目標不同,制定《生物分離工程》的教學大綱時,在課程內容的側重點、實踐教學的學時和載體也不盡相同。鑒于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專業側重于培養從事基礎研究的專業人才,《生物分離工程》的實踐教學以“實驗室規模的小量制備”為目標,以“生化物質的分離純化”為載體,開展教學。而生物工程、生物制藥專業側重于培養從事生物產業化的人才,《生物分離工程》的實踐教學以“工業化生產的大量制備”為目標,以“重組蛋白的分離純化”為載體,開展教學。這兩類分離純化案例,改變了過去簡單驗證的做法,凝練了課程內容,呈現了實際生產過程,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與其它課程的實踐教學相銜接,創設獨立的實驗課程
生物活性物質的分離,原料可能來自動物的臟器組織材料,也可能來自微生物、動植物細胞的發酵產物,目前工業產品的生產主要以后者為原料。與產業相對應的學科內容的分布上,則是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在上游,發酵工程在中游,生物分離工程在下游。在實踐能力培養中,為了避免知識與技能的脫節、達到貫通式的教學效果,我們在部分專業中,將《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生物分離工程》的實踐教學從原有的課程教學中抽離出來,整合成一門獨立的課程——《生物工程綜合性實驗》。該課程契合實際的生產過程,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的理解,形成了實際的專業能力。
3.改革課程的考核方式,加強學生課程技能的考核
傳統的實踐課程考核,是以實驗報告作為評判依據,根據實驗報告的撰寫質量進行評分。這對于分散的單個實驗內容比較合適。但對于連續開展的綜合性實驗,單一的報告評判模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也不便于對教學過程進行管理。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將傳統的單份實驗報告更改為論文式的實驗報告,增加過程考核成績。過程考核成績以考勤、當天的實驗狀況為依據進行評價。兩者的結合,很好地改進了學風,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三、結束語
從《生物分離工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出發,結合當代生物醫藥行業對人才的專業需求,我們重新構建了《生物分離工程》的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領會并梳理學過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進行知識的遷移、應用和創新,最終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該門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朱夢冰,劉晶如,楊燕,張洪文,劉春林,陳智棟.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改革.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7):186-189
[2]趙永軍,馮德明,李俊峰,孫詩清.基于科研反哺教學的生物分離工程實驗教學改革研究,2016.(4):849-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