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麗峰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日益發展,國家對稅收體制的變革也在逐漸深入,并且為了減少企業的稅務壓力,從2012年開始就在少數區域開始實施“營改增”試點工作,而且會計師事務所也在這個工作范疇內。因此,文章對于“營改增”實施后會計師事務所受到的影響進行研究,并在該基礎上闡述了一系列應對策略。
關鍵詞:“營改增”;會計師事務所;影響;應對策略
為了更好完善現行的稅制結構,逐漸降低企業所肩負的稅負壓力,國家從2012年開始逐漸在部分行業及地區開始“營改增”試點業務,而會計師事務所進行的咨詢與鑒定工作也被引入試點范圍。
(一)對稅收的影響
實行“營改增”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對企業進行反復征稅,降低企業的稅收壓力,促使現代化服務企業與物流型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通過分析注冊會計師事業的“營改增”試點得知,屬于規模很小的納稅義務人的會計師事務所本質上是由于“營改增”制度的執行而得到諸多利益,降低自身的稅負,不斷推動會計師事務所的經營發展的[1]。另外,因為會計師事務所作為非生產性服務組織,所以“營改增”的功能并未輻射至整個服務領域,對部分大中型的納稅義務人的會計師事務所來說,在很長時期內難以利用進項抵稅來降低自身的稅負壓力,反而會由此加大自己的稅收負擔,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還未實行“營改增”以前,注冊會計師領域的稅率是5%,屬于價內稅,經換算以后,價外稅率是5.26%,但在實行“營改增”以后,會計師事務所需要結合自己的應稅業務年銷售額差異分成不同的納稅義務人,其分類標準是:少于500萬的劃分成小規模納稅義務人,適宜“營改增”的3%納稅稅率,超過500萬就劃分成一般納稅義務人,適宜“營改增”后的6%稅率,相對于未實施“營改增”以前,小規模納稅義務人的稅率由5.26%降至3%,這在較大程度上降低了小規模征稅對象的稅務壓力,但是,相較于大中型小規模納稅義務人而言,稅率是從原本的5.26%提高到6%,加大了大中型納稅對象的稅負壓力,所以,稅負壓力可否真正減少,主要在于會計師事務所在生產運營中能夠獲得進項抵稅的高低。
(二)對業務的影響
通過上述分析發展,“營改增”在短時間內不僅未對大中型會計師事務所稅負壓力的降低帶來有利影響,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其稅務壓力,但就長遠規劃方面來說,可以對會計師事務所拓展業務與業務轉型造成有利影響,不斷推動會計師事務所的長遠健康發展。其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①有助于促進各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提升其整體服務水平,注冊會計師領域相應的專業涵蓋范圍很大,如統一用戶或是某個很大的項目要求除專業會計以外的其他行業的協調合作,則用戶通常會更注重集會計、法律、稅收等于一體的整體性服務單位,而非將其項目劃分成幾個不同的版塊,如此可以提升工作效率;②在實施“營改增”以前,各專業組織間的合作還存在重復征稅的情況,盡管營業稅的差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這個情況,但是因為受到各種條件、處理復雜性等因素的制約,對專業組織間合作的熱情與有效性造成不良影響[2]。但在實施“營改增”以后,因為“營改增”自身具有防止重復征稅的功能,所以促使會計師事務所間與事務所同其他專業組織合作過程的稅負壓力獲得有效解決。另外,在與其他專業組織進行合作時,令內部職工能夠進行溝通與學習,拓展其眼界,開拓其思維,還可以提高其服務水平及專業技能,除此以外,還能夠為其提供更多業務,所以可以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得到更多利益,提高其競爭力,推動其全面發展。
當前,“營改增”試點的領域延伸到全國,得到了全面實施。這針對會計師事務所而言是一次較大的挑戰,也是一次發展的機遇。怎樣優化自身的管理,且在市場上有目的的開拓新業務,是所有會計師事務所應當重點思考的問題。
(一)優化內控機制
相較于營業稅來說,增值稅中一般納稅人采用的是進項稅抵扣的征稅模式,所以,整個會計業務處理環節出現實質性改變,包含的會計科目變多,會計處理標準也在提升,尤其是抄報稅過程相對于以前復雜許多。所以,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注冊會計師與相關職員要秉持職業操守,優化內控機制,嚴格根據稅務法規開展增值稅計稅與征稅工作,不能采用任何方式非法逃稅漏稅。而且,要保證各注冊會計師間相互支持,如果出現影響注冊會計師事業發展的稅務問題,要依靠行業協會的力量,來積極獲得稅務優惠政策,降低稅務壓力。
(二)嚴格控制增值稅發票
在實施“營改增”以后,會計師事務所若想增強增值稅發票使用的安全性,就必須嚴格控制增值稅發票,若出現增值稅發票遺失的情況,就要求及時上報給稅務部門,再積極采取科學的措施來解決。而且,會計師事務所內管理者也應當安排專業人士來負責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業務,唯有具有專業資質的員工方可負責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如此就能有效防止亂開增值發票的情況出現,會計師事務所若發現了亂開增值稅發票的情況,必須根據相關規定進行懲罰,情況比較嚴重時,要對相關責任人追究法律責任[3]。此外,會計師事務所還需要選用能夠開具增值稅發票的用戶合作,盡可能獲取住宿費、燃油費等業務的增值稅發票,如此就能夠實現進項抵稅目的,減少會計師事務所承擔的稅負。會計師事務所應當制定出科學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控制機制,規范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傳輸、管理等過程,確保增值稅專用發票滿足實際、項目完整、字跡清晰等。
(三)仔細分析“營改增”稅務優惠政策
在全地區內實施“營改增”的目的是防止產生重復征稅情況,從具體的實施效果來說,實施“營改增”能夠起到節稅的效果,但就某個行業來說,節稅的效果并不明顯[4]。在“營改增”稅務改革中,會計師事務所是其中的一員,需要及時掌握“營改增”環節的稅務優惠政策,統籌分配業務。而且,會計師事務所為得到更多的稅務減免優惠,還能夠積極朝海外開拓新業務,并通過購入不動產能夠抵扣的政策,加速事務所設施的更新,如此不僅能夠降低事務所的稅務壓力,還能夠提升會計師事務所業務效果。
(四)科學籌劃稅務、減小稅負
“營改增”實行之后,會計師事務所要及時進行稅務增減與對比研究及統計整理工作,研究稅負浮動主因,科學籌劃稅務,便于減小稅負。例如,有些非關鍵性業務能夠選擇交給其他增值稅一般納稅者主體去做,便于獲取增值稅發票來實現抵扣目的。如此不僅保證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競爭水平,而且還能夠減小增值稅稅收壓力;另外,在采購過程盡可能購入能夠抵扣的實物資產便于減小增值稅稅負。
(五)拓展市場,研發新的服務范圍及服務工作
在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會計師事務所需要結合自身特征尋找應對途徑,比如,為境外企業提供服務能享受免繳增值稅的優惠政策,并且以往征繳的增值稅能夠進行退還。所以,增值稅一般繳稅人的小型事務所能夠考慮朝境外拓展市場;而針對增值稅小規模征稅人的小型事務所來說,因為在行業競爭中沒有一定的優勢,選取非增值稅繳稅者和增值稅小規模繳稅人視為服務主體,特別是能夠參與小型微利單位的咨詢、鑒證以及代理服務。
總之,會計師事務所是服務組織的代表,在實行“營改增”以后,不管是在稅負方面,或者在業務處理方面均會受到較大影響,為此,會計師事務所內管理人員應對這些影響問題有個全面的了解,需在具體業務中積極采取科學可行的措施來減少“營改增”造成的不良影響,如此方可順應“營改增”政策改革的要求,掌握稅務變革的契機,推動會計師事務所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凌坤.芻議"營改增"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影響[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 (24):30+29.
[2]張燕.“營改增”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新經濟,2016 (17):67.
[3]朱敏.“營改增”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 (20):206-208.
[4]陳秋云.探析“營改增”對鑒證咨詢行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時代金融,2014 (02):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