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
摘 要:數據是繼互聯網和云計算之后IT產業出現了一次具有顛覆性的技術革命,主要通過高速捕捉、發現以及分析數據信息,已獲取具有應用價值的新型技術架構。預測是大數據的核心,其主要是采用數學算法對海量數據進行計算,以實現預測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數據時代到來之后,不僅推動了數字檔案信息服務的技術提升、理念變革和策略調整,而且推動了數字檔案信息服務的新型化建設。本文針對數字檔案信息服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其后探討了大數據時代下數字檔案館建設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數字檔案館;建設;探討
大數據時代,數字檔案館信息服務模式呈現人性化、個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務發展趨勢。就人性化發展趨勢而言,要求在數字檔案館服務中展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尊重、理解、方便用戶,給用戶提供平等獲取和自由選擇檔案信息的權利,檔案工作者由管理員轉變為服務者;設計服務體系時重在突出實用性的特點,建設管理制度時突出科學性的特點,設計檔案信息系統時突出功能性的特點,設計技術融合時突出適度性的特點,設置工作時突出服務性特點。就個性化發展趨勢而言,伴隨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利用者增強了關于檔案數據資源需求的個性化要求,檔案館借助于科學技術細節化測量用戶的閱讀需求、行為、情緒以及滿意度。為更好地構建個性化的數字檔案館,應采取有效方式分析已采集的用戶閱讀行為數據以及社會關系數據,以便分析和預測用戶的習慣以及需求,及時調整和改良服務模式以及內容。就智能化發展趨勢而言,大數據時代到來之后在數字檔案館服務技術方面的要求更高了,這是因為智能化服務即節省了數字檔案館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又提高了服務手段的智能化程度。
1 數字檔案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 統籌規劃力度不足以及資金來源單一
宏觀層面,全國缺乏統一規劃的數字檔案館,出臺的指導性文件以及標準規范具有滯后性,不夠健全的標準體系和不合理的字眼配置,導致了各地數字檔案館建設的水平存在差異[1]。微觀層面,單個數字檔案館建設的特點表現為重建設輕利用,許多單位高度重視數字化設施建設而忽視了內容建設,并未深度挖掘和分析檔案資源,進而導致了數字檔案館信息服務功能并未得到充分發揮。
我國數字檔案館建設,主要來源于政企事業單位的資金投入,其缺乏長期有效的投資機制。就整體而言,各地數字檔案館的不協調發展,導致了建設水平的高低錯落。其一,不平衡的資金投入;由于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較好,因而能夠供應在數字檔案館建設方面的資金較為充足,而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較落后,因而供應給數字檔案館建設方面的資金較為缺乏。其二,數字檔案館的投資結構具有單一性,其主要以財政以及企事業單位的投入為主,有限的專項撥款力度以及社會資金融入程度不足。
1.2 人才結構不合理
盡管我國副省級以上檔案館現在已經完成了三網一庫基礎設施建設,但是多數的數字檔案館并未能夠實現在網絡資源以及電子文件的一體化管理。此外,早已部署好的網絡架構,多是在傳統檔案信息化實際要求之上建立起來的,此類檔案館并未運用互聯網以及云計算等新型技術,故無法正面應對來自于大數據時代的強數據壓力。
數字檔案資源呈現出類型多樣、內容豐富、時效性顯著的特點,既挑戰了檔案工作者在數據的處理、挖掘以及分析等方面的技術水平,又提高了對檔案工作者管理工作以及服務工作的要求。各地區檔案館,尤其是市縣級檔案館、企事業單位檔案室,其受到諸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如編制、人員結構等,在專業性人才和計算機人才方面嚴重不足。現今,檔案工作者的思想觀念、技術水平、管理能力以及知識結構等諸多方面,同新時期人員素質嚴重不符。
1.3 組織資源不足以及信息服務落后
我國多數的數字檔案館仍處于存量數字化階段,其在技術以及管理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而大量電子文件并為能夠及時地收進檔案館內,故呈現出數字檔案館資源總量不足和結構單一的情況[2]。與此同時,資源開發深度和廣度方面的呈現出明顯的不足,現有檔案館資源建設以傳統館藏資源編研為主,在新增數字檔案資源的內容開發方面存在明顯不足,各數字檔案館仍處于相對獨立的狀態,故無法有效整合數字檔案資源。
我國檔案服務工作成績喜人,但是數字檔案館的信息服務工作依然是起步階段。在服務內容方面,數字檔案資源結構呈現單一化的趨勢,其開發的深度和廣度存在一定限制,因而在知識轉化方面存在較大難度。在服務方式方面,數字檔案資源利用還處在以目錄查詢為基礎的階段,其單一的利用形式同用戶在個性化和智能化方面的需求不符。在服務途徑方面,主要通過檔案網絡為數字檔案資源提供在線信息服務,有限的服務渠道降低了數字檔案資源的競爭力。
2 大數據時代下數字檔案館建設策略
2.1 加強自主創新能力
大數據具有雙面性,面對在大數據時代得到迅猛發展的數字檔案館信息服務,需要從根本上上降低信息安全風險,切實保障信息安全。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現階段,我國對于大數據的研究依然處于初級階段,數字檔案館信息服務中均無法深入應用大數據開展理論和實踐研究,強化自主創新能力,能夠推進數字檔案館的技術應用創新,故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重在研發關鍵技術、研發平臺、構建平臺方面的創新,此外,還需創新推廣、應用以及示范大數據信息服務模式。立足于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基本情況,并同我國目前研究實際情況相結合,選擇合適且具有成熟型的技術,以達到改進數字檔案管理系統的目的。
2.2 人才結構的優化
大數據時代,在檔案館人員技術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工作人員若想轉變成一名數據方面的科學家,需要掌握多個方面的能力。其一,數據及建模的數學能力;其二,發現用戶需求并能夠發表獨到見解的能力,也可以被稱為是洞察能力;其三,建成數據模型分析系統的工程能力。當前,數字檔案館展開信息資源服務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最為需要具備的一項能力便是出色的洞察能力。另外,數字檔案館應該高度重視檔案人才的合作以及交流。首先,需要加強與高校之間的合作,高校專業的檔案教育能夠培養專業性的人才,檔案館不斷強化人才培訓工作,積極引進優秀的高校檔案人才,為檔案館提供新鮮的血液。其次,強化同企業以及信息機構的合作,共享人才資源。
2.3 建立健全有效合作機制
數字檔案館從內至外建立并健全有效的社會合作機制,需要做好以下三點工作。其一,建立數字檔案館之間的合作聯盟關系,其既能夠有效縮小建設成本,又能夠顯著提高使用效率,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共建以及共享[3]。其二,強化數字檔案館同數字博物館以及數字圖書館等機構之間的合作,一共打造一個信息資源共享平臺,開放公共數據窗口,不斷挖掘具有數據價值的拓展服務內容,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發新技術和培養人才。其三,構建起同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之間的長期合作機制,收集數字檔案資源后做好歸檔和服務工作,廣泛地吸收社會資金,以進一步完善投資結構。
3 結束語
伴隨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意識的解放,人們關于數字檔案館建設方面的認識得到了解放,面對數字檔案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從多個方面出發,為數字檔案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做好人才結構的優化工作、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健全有效合作機制,推動數字檔案館的智能化、個性化和人性化建設,滿足數字檔案館可持續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楊冬權.在個國檔案局長館長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檔案,2014,(4):22.
[2]金波.論數字檔案信息資源建設[J].檔案學通訊,2013,(6):46.
[3]楊茜茜.基于共享的數字檔案館信息資源整合田.浙江檔案,20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