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黔
摘 要: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我國“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為高等教育事業拉開了新帷幕。目前,我國有1300多所高職院校,相比本科而言,高職輔導員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較大。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意見,以期促進新時期高職輔導員隊伍的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輔導員;隊伍建設
1 新時代背景下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必要性
新時代描繪教育新藍圖。習近平總書記于2016年底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立德樹人的核心教育理念,提倡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方位育人。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把認真落實十九大“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戰略部署,把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高職院校的行為自覺。
為此,高職院校應與時俱進,狠抓輔導員隊伍建設。輔導員是一個特殊而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輔導員的工作與大學生的生活、學習、個人發展息息相關,他們是大學生群體的“生活保姆”、“人生導師”。加強輔導員隊伍的建設是高職院校內涵發展的基本要求,也符合立德樹人教育的時代號召。
2 我國高職輔導員隊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新時期的時代背景延伸了高職輔導員工作的深度和廣度。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實施以來,輔導員隊伍建設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工作成效顯著,但是和“專業化和專家化”的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具體表現如下:
2.1 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
從數量上講,輔導員供給不足。《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要求,高校應按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輔導員崗位。而現實情況是,很多學校輔導員和學生的比例遠低于這個數,有的甚至達到1∶300~1∶400。
從年齡、知識構成上來說,輔導員結構不合理。高職輔導員隊伍整體年輕化,知識構成復雜,專業性不強。年輕人工作精力充沛,但工作情緒不穩定、經驗不足,剛出學校不久就面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使原本經驗就不足的他們面臨更多挑戰。
2.2 核心職能不明,影響工作有效性
高職輔導員角色定位模糊,現實處境尷尬。《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指出,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即是教師隊伍的一份子,也是管理隊伍的一部分。而現實中,他們既不屬于專業教師,也不是的行政干部。不管是往教學方向努力,還是往行政方向靠齊,都有一定的難度。這使很多輔導員心態浮躁,不安于現有工作。
高職輔導員核心職能不明,工作職責異化。從職能上講,輔導員的工作在于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從現實出發,輔導員工作邊界被無限放大,只要是學生的事情最終都是輔導員的事情,輔導員無處不在又無所不能。管理工作和行政工作占用時間過多,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等本職工作前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工作事無巨細,使很多輔導員陷入“角色模糊與自我價值”難實現的矛盾中,產生職業倦怠。
2.3 發展路徑不明確,工作后勁不足
高職輔導員發展道路模糊。職業發展路徑是影響和激勵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推助器,科學合理的發展機制是高職輔導員工作有效性和長效性的有效保障。雖然輔導員可根據國家政策按教師體制評職稱,或按行政體制晉升,但受學校的配套政策和措施限制,科研成果少、課時不夠,很難評上職稱。走行政體制晉升,就更難了。
再加上輔導員很多工作多“軟”指標,難以在短時間內看到顯性的工作成效,這使得高職輔導員身份認同普遍不高,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
3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探討
高職輔導員是立德樹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和先鋒隊,輔導員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是新時代背景下做好高職學生工作的有效保障,也是實現輔導員隊伍自身長足發展的題中之意。
3.1 著力調整結構,打造優質輔導員隊伍
“量”上的結構調整。高職院校應根據實際需求增加輔導員數量,有條件的學校甚至可考慮每個班配一名輔導員。在專職輔導員配給不足的情況下,酌情考慮增加兼職輔導員比例,專、兼結合,雙管齊下。
“質”上的結構優化。提高輔導員準入門檻,寧缺毋濫,在人才選拔過程中全面分析應聘者的綜合素質,并重點測試和分析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其次,搭建平臺提示輔導員隊伍的質量。通過校內外業務學習和培訓、考察交流活動、技能大賽等方式加強輔導員培訓,不斷提升他們業務能力、組織力和執行力,打造一支優質高效的工作隊伍。
3.2 建立科學管理體制,細化輔導員工作職責
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高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保障。建立健全輔導員聘任、培養、培訓、管理和評價體制,提高輔導員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提升輔導員的職業地位和職業素質,不斷推進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和專家化”。
明確分工,細化高職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其中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兩個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即學風建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學生黨建等;日常管理即日常事務通知、班團干的組建和管理、班級活動等。在此基礎上,各高職院校還可根據自身情況不斷細化輔導員工作,做到職責明確,任務能到位、工作能落實。
3.3 完善發展機制,樹立輔導員身份認同
在高職院校建立終身制輔導員,明晰職業發展路徑。輔導員具有有教師和行政干部雙重身份,是故應實行雙重身份管理、雙線晉升政策;可以采取從初級、中級到高級的晉升發展路徑,明確高職輔導員職業價值和專業身份,提升輔導員職業地位;在享受學校教職工同等待遇的同時,還可以設立輔導員崗位補貼,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保障體制,不斷提升輔導員的工作滿意度和責任感,激發輔導員工作熱情。
柔性管理,樹立輔導員“事業化”價值追求的信心,將輔導員工作內化為職業興趣和價值追求。加強對輔導員的人文關懷,為他們搭建展示自我、實現自我的平臺。強化輔導員的使命感和幸福感,提高輔導員對工作的忠誠度和認同感,提高隊伍的凝聚力。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J].中國高等教育,2016(12):3-5.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A].中發﹝2004﹞16號文.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A].教育部令﹝2017﹞43號文.
[4]馬娟.高效輔導員工作有效性研究——基于對廣東省40所高效輔導員工作的調查[J].復旦教育論壇,2014(4):65-79.
[5]白永生,耿俊茂.執行力和領導力:高校輔導員能力開發的核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 (5):95-96.
[6]胡解旺.倡導建立高校輔導員終身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