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博
摘要:提高中職院校電力拖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的集中體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與實踐,有利于進一步推動中職院校教學改革的發展。本文從優化直觀教學方式、夯實理論基礎教學、重視檢修課題訓練和加強實踐技術教學四個方面,探討了提高中職院校電力拖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希望這些觀點能夠有效促進電力拖動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推動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達成。
關鍵詞:中職院校;電力拖動;課堂教學
引言
電力拖動課程是一門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的學科,需要學生內化常用電力拖動的控制線路原理,掌握常用低壓電器的選用和維修、電動機基本控制線路的安裝與檢修等技能。中職院校在開展該學科教學活動過程中,要注重將電力拖動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生產實際相統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轉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營造民主、活躍、開放的教學環境和氛圍,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優化直觀教學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電力拖動課程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門檻,很多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沒有接觸過電力拖動的相關知識,缺乏對電氣元器件以及線路的感性認識。如果在課堂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極易觸發學生的抵制和逆反心理,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在教學過程中,中職院校的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調整自身的角色定位,靈活應用實物、模型、多媒體等教學工具,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之中增強對元器件和線路的感官認識,從而有效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激發其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在講解元器件常開觸頭與常閉觸頭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給每位學生分發按鈕,依據教師講述的內容,“按下按鈕,常閉觸頭先分斷,經過一小段行程,常開觸頭再閉合;釋放按鈕,常開觸頭先分斷,經過一小段行程,常閉觸頭再閉合?!币贿厔邮植僮饕贿呌^察,從而有效理解觸頭動作順序的重要性,為掌握電動機控制電路工作原理奠定基礎。
二、夯實理論基礎教學,規范基本操作
在理論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性作用,以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和教學流程,不要將完整而復雜的電氣控制電路直接丟給學生,要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間和平臺,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引導其進行積極探究,從而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最終幫助學生完善其知識體系。例如,在講授接觸器聯鎖正反轉控制電路時,教師要巧妙的設置問題空間,激活學生頭腦中舊有的知識經驗,促進“單向連續運轉控制電路”知識點的遷移,引發認知沖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若希望電動機既能正轉又能反轉該如何?”讓學生在思維碰撞和情感交流之中,獲得反轉的實現方式。與此同時,在引導學生學習電力拖動的理論知識時,教師要格外注重對電力拖動技術的相關電氣、電路圖設計要求以及布線安裝步驟的講解,幫助學生內化基本操作規范,形成良好的實踐操作習慣[1]。
三、重視檢修課題訓練,培養創新意識
落實對檢修課題的訓練,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應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精神,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以習題“兩臺電機順序啟動”為例,在引導學生在主線路上或控制線路上進行順序控制的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對該問題進行一題多解,探索不同的問題解決路徑,先讓各小組代表在黑板上畫出相應的電路圖,隨后組織其他組學生不斷進行分析和完善,從而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內化、順應和平衡。與此同時,當學生對教學內容提出不同意見時,教師不要立即展開評價,要耐心的進行點撥和啟發,引導學生自覺的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梳理,使其解決自身的疑惑,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肯定其質疑精神和批判精神,重視其觀點中的閃光點,以“學”促“教”,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依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班級學生進行隱性分層,布置不同層次的課題作業,將基礎題目、中等鞏固練習以及能力拓展課題納入其中,供學生自由選擇,并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不同類型的題目,在維護學生自尊心的同時,促進班級學生整理實力的提升。
四、加強實踐技術教學,提升操作能力
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在電力拖動的教學中,實踐是其教學的核心內容之一。中職院校教師不僅要在電工專業實訓室中,利用電氣控制模擬示教板,引導學生掌握各種元器件的基本性能、電氣線路的工作原理以及故障診斷方式,給予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從實踐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更要將學科知識延伸到課外,以“產教一體、工學結合”的模式,鼓勵學生參與到實習崗位之中,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促進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有機結合,以理論指導實踐,不但提高自身在故障診斷和檢測中的洞察力和敏銳力,而且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力和社會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進行實踐操作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承擔起自身的安全監護職責,當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及時的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其選擇最佳的檢修方法,以保障故障的安全消除。在課堂教學的尾聲,中職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對實踐操作活動進行經驗總結和評價,讓學生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掌握多種檢查維修技巧,促進自身人力資本的提升[2]。
結論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在開展電力拖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強化職業教育的就業導向,合理規劃教學設計和教學目標,將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點與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有機結合,給予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電力拖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積極促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其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新,張自雷.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電機與拖動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07):86-88.
[2]張佳薇,賈鶴鳴,劉一琦.工程教育認證理念下的電力拖動基礎考核模式改革探索[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8(07):110-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