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
【摘要】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黃金期。學生在初中三年的集體生活中需要掌握大量的語文知識,當然這些知識都是有層次、有步驟地加以展開的,而許多語文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卻經常把初一、初二階段的教學內容當成初三學段來教,并沒有從根本上關注到學生身心的發展與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導致初中語文并未能達成符合學生實際發展的梯度,教學效果也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
【關鍵詞】初中語文;梯度教學;教學方法;相關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多關注學生每個學段不同的學習特點,無論是初中一年級的起始階段或者是初中三年級的最終復習階段,都應有策略、分步驟地展開教學活動。唯有如此,才能使初中語文教學課堂的教學設置更加科學、合理,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融洽。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重點分析了初中三年三個不同階段的語文梯度教學活動,希望能夠幫助學生從易到難、由低到高地適應學習內容,更有效率地掌握不同知識點。
一、梯度教學的相關含義
梯度理論最早源自于經濟學領域,德國經濟學家杜能認為農業集約化水平經歷多個梯度由城市向周邊農牧區緩慢下降,最終出現了荒野的梯度分布。而這一理論同樣適用于教育、教學,學生想要提升學習水平也是需要經歷不同的學段而逐漸進步的,這一過程也是按照不同的層級呈梯度分布的。有些學生簡單地將語文學習理解為重復的記憶與背誦,其實語文本身是有梯度的,具有復雜、多樣、抽象的特征。因此,語文教學活動也具有“由淺入深”的梯度特點。
二、初中語文梯度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初一階段做好小學到中學間的銜接
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的最初階段會感覺到不適,步入初中學段之后,學習內容以及知識內涵和生活方面都邁入了一個更高的臺階,他們無法做到迅速融入這一環境中,初中階段的語文知識容量更大,試題的難度與靈活性更高,單一依靠死記硬背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針對這些問題,語文教師應積極調整教學策略,不能只是照搬老套的教學流程在課上開展“填鴨式”教學,過度地強調知識的硬性傳播會使學生感到難以適應,理不清學習思路。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基礎知識占比較大,但是進入初中之后考試內容被細分為閱讀、寫作、基礎內容等模塊。在文本內容的選擇上,小學語文課本篇幅較短,情感的抒發也較為明顯,而進入初中之后大量的古詩文出現在教材中,文學作品的比例也大幅增加,這些名人佳作中大都含有豐富的情感,表達也較為含蓄,因此對于剛剛升入初中的學生而言不容易掌握。首先,教師應在教學之初引導學生學會抓住課本展開學習,對于所學的每一篇文章可以從“讀提示、勤預習、提質疑、寫總結”等步驟做起,逐漸通讀,熟讀文章,加深自身的理解。其次,要鼓勵學生自己找重點、找難點,事先將一些難解詞、重點句畫出來,更加有針對性地學習,必然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充分利用課上時間,將身體感官的各項機能運用起來。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學生要聽講,將重點、要點及時記錄在本上,還要隨時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勤加思考,積極提問。如此一來,自身的思維就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學生只要持久地堅持下去,就可以培養出好的學習習慣,做好知識的銜接。
(二)初二階段拓展學生的思維廣度
學生在進入初中二年級后,已經漸漸適應了初中的學習模式,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節奏,他們還沒有迫切地感受到中考的緊迫感,因此在學習態度上較為輕松,一些學生對文學知識開始有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也愿意在課下花費一些時間了解更多的文學知識。初中語文教師應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從教學活動、閱讀活動、寫作活動等多個方面入手,來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多讀好書,多分享、多交流,在互動的過程中將自己對文章以及語言文字的深層情感表達出來,增強理解的深度。初二階段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期,優秀的語文教師應培養學生對語文內容的深層內涵。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增強他們自身的知識儲備,還可以拓寬語文知識面,使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例如,在教學魯迅先生寫的《社戲》一文時,有些學生在閱讀與學習的過程中只是單一地感受到了作者與小伙伴真摯的情感。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從這些小伙伴的行為舉止中可以體現出哪些優秀品質,有些學生想到了善良、真摯、淳樸等品德,接著可以請大家拓展思維,從更深的角度去思考,最終得出作者對小時候農家朋友真摯情誼的懷念這一深層思想。
(三)初三階段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
學生進入初三階段之后,神經也跟著緊張了起來,每名學生都想抓住分分秒秒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各學科的成績。各學科海量的練習與學習使學生時常感到應接不暇,一些理科知識由于標準明確因而更容易完成,而語文學科知識例如寫作等內容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不容易取得高分。因此,學生也容易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厭倦與挫敗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將教學內容與初三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起來,運用策略性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初三階段的語文學習應該講求內容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對于考試中經常涉及的題型、易錯點以及得分點,都應該分時、分段地進行專題強化練習,使學生在運用與思考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知識網絡平臺。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爭取在初中最后一年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認知廣度,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廣大教師應以教材為依托,運用好的教學方法推進學生初中每個階段的語文學習成果,使更多的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巨大魅力。
參考文獻
[1]葉秀寶.語文教學梯度探討[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7).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