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國慶
摘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標也非常關注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傳統閱讀教學模式單一落后,學生的興趣不足,教學實效性較差,所以必須要進行及時的改變。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增加閱讀時間,培養閱讀興趣這兩項實踐措施,同時還要進行教學創新,激發學生主動分析與表達的欲望,革新教學內容目標與方式,創新課后作業布置,從而促進閱讀教學水平得到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實踐;創新策略
引言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教師需積極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需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創造有利的條件。傳統的閱讀教學存在諸多不足,故而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及時的改進,并對其進行創新性地改革從而為學生服務。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還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借此豐富其情感體驗,促進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1 目前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1忽視學生的主體性
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仍習慣理論灌輸的模式,因而抑制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與此同時,學生的創新思維難以提升。由于缺乏及時的溝通,故而學生常常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深藏在心里。而且,對于教師傳授的閱讀技巧總是被動地接受,缺乏思考的機會。為了完成課程進度,部分教師總是要求學生實現答案的一致性,使得學生的主體意見難以施展。
1.2教學實效性缺失
閱讀教學環節中,教師缺乏對學生閱讀方式以及思路的引導,常常將問題展示給學生即可,因而學生的閱讀學習缺乏系統性。除此之外,學生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缺乏與學生的及時溝通,閱讀教學的氛圍不夠理想化。并且,教師組織的閱讀學習機會不夠豐富且形式單一,致使學生的閱讀學習不夠系統、規范,最終難以實現閱讀教學的實效性[1]。
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措施
2.1增加閱讀時間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閱讀的培養才剛剛開始,對一些閱讀課本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很多時候都需要較長的實踐進行閱讀,所以,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閱讀時間,在閱讀中充分鍛煉學生的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置專門的閱讀課程,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杜絕其他課程的占用,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2.2培養閱讀興趣
興趣也是最好的閱讀助手,只有讓學生以積極的主動的態度去進行閱讀,真正的喜歡閱讀愛上閱讀,這樣才會充分調動起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更加用心去感悟所閱讀文章中的含義和精神所在,真正的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2]。例如講解《草原》這篇文章時,一些學生可能很難理解作者的感受,不能真正體會文章情境和深刻內涵,這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視頻和圖片,為學生介紹大草原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情感;最后,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只有對學生的情緒和興趣保持敏銳的嗅覺,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學時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閱讀。
3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策略
3.1激發學生主動分析與表達的欲望
在授課前,教師必須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并且對學生的閱讀水平有基本掌握。繼而積極搜集學生樂于接受的閱讀內容,以此增加學生對課堂的認可,以及對教師的信任。由于小學生存在羞于表達的年齡特點,故而教師需加強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上,教師可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依據學生的不同閱讀能力設置不同的閱讀問題,逐步提升學生主動表達的意愿,幫助學生養成主動發言的習慣。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鼓勵學生針對同一個問題表達出屬于自己的理解與感受[3]。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師均需采用積極的態度鼓勵學生主動表達,或借助形象動畫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3.2革新教學內容目標與方式
教師在制定閱讀教學目標的時候,應將教學目標逐漸細化為提升學生語感以及語言表達,甚至理解與寫作等目標。同時,需進行教學方式的革新,可積極融合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為小學生的閱讀學習提供豐富、形象的資源。讓學生在趣味性的學習環境中高效地掌握閱讀的技巧。閱讀教學的形式還可采用學生授課,教師聽講的創新方式,如此學生便會鞏固閱讀教學的巧妙方法,還能夠鞏固閱讀知識,可謂是事半功倍。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方式也可被用于閱讀教學,教師可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同伴討論、小組交流以及班級辯論的方式來增強學生對內容的多樣化理解,從而促使其閱讀理解能力的豐富發展[4]。比如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教師可采取辯論式的討論教學方法,針對學生思考出的問題,歸納出以下辯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如果人類不加以愛惜,地球資源慢慢衰竭,你們是選擇移居還是不移居?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是選擇發展經濟還是選擇愛護環境?”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心路發展歷程,再轉入正反方的辯論訴說應答環節,最后進入情感誘導、方法指導以及激勵總結的環節,促成各種新想法的誕生和深入。
3.3創新課后作業
小學生還處于生長和發育的階段,各項能力和思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條件和特點,適當安排課后閱讀作業。但是課后作業是對課上所學內容的一個鞏固,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可以不斷創新課后作業,增加閱讀作業的趣味性,擺脫傳統作業的紙質形式,以活動或者是話題為課后閱讀作業,還可以邀請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增進家長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并且輔助和監督學生。
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對學生的閱讀技能得以重視,并且對其技能的有效提升進行深入的研究,積極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授課方式實施教學。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增強閱讀的興趣以及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繼而進行語言表達的及時訓練使得學生的主觀愿望得以實現。由此可見,轉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羅巧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解析[J].好家長,2018 (06):51.
[2]朱艷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初探[J].好家長,2017 (07):96.
[3]李斯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探微[J].亞太教育,2016 (28):31
[4]田春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5 (0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