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磊
設計專業基礎選修課程中存在版畫教學課程,筆者負責版畫教學多年,根據設計專業的不同培養方向設置課程進程及側重點,總結出了一套相對比較適合設計專業教學的模式。
設計專業本身的適應性和培養目標是非常明確的,是為了塑造符合社會及市場中設計方面需求的專業型人才。尤其在視覺傳達設計方面,學習版畫藝術形式及其它純藝術形式都或多或少的為學生思維及技巧等多方面提供見識和應用手段,更有利于專業學習及作品形式的拓展,但是,在設計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存在和純藝術專業的區別,例如:設計專業學生更應該強調形式運用和版面表現,更注重實際應用與設計作品的關聯性。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有計劃的針對這幾個方向進行指導,并結合實際的案例或具體項目進行計劃性實施,如此,在有限的教學課時下才可以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將版畫教學的課程目標推向實際應用。
首先,作為基礎選修課程來說,學習版畫是基于學生自愿的情況下,大多數學生能夠積極面對該課程,并按照老師的教學大綱深入研究并學習。該課程本身需要相對較多的課時,作為初學者來說,必須存在至少四十課時的實踐完成基礎教學,剩余的課程進行實際項目或虛擬項目實踐參與,針對剩余時間的分配,將會采取選拔小組的方式針對性的訓練。實際項目由學習較為優秀的學生作為主要承擔對象,盡量在課程內將想要學習版畫藝術形式的學生能力和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同時存在競爭機制。結課后將繼續探討項目內容,并結合版畫工作室教學安排調節熱愛版畫藝術形式的學生參予到工作室事物中來,鍛煉繪畫技巧或開拓設計內容,以便形成良好的循環機制。
具體課程設置及分配如下:第一階段課程為版畫技法研究。首先,前期課程設置為統一的四課時為一次課,其中理論課程將占用二分之一時間,然后開始具體的操作。版畫制作的工具、材料、方式等作為第一次課主講內容。在提前準備好的材料基礎上,將刀法的運用先傳達給學生,將利用至少八個課時時間訓練基本刀法。之后,通過八課時時間將傳統木刻如何制版及油印方式傳達給學生。在學生能夠了解木刻版畫的基礎上開始臨摹作品,要求利用至少八課時時間完成一幅小幅臨摹作品并印制,教師將利用四課時時間將油印印制過程及過程中的技巧和容易出現的問題傳達給學生。接下來將改變制版手段,省略木板制版過程,用膠板替代木板,膠板的特性是直接可用,如此,可剩余出很多時間進行課時分配和訓練。將十課時作為臨摹和創作訓練時間,但必需要求學生在選擇臨摹內容和創作內容上從設計角度出發,不將純藝術形式作為重點描繪??山梃b各類版畫類型的海報、招貼、平面廣告、插畫、CG等代表性成型作品作為臨摹對象,創作作品的形式也應符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需要,可以將其它科目的作業,模擬實際的項目內容作為創作主體。此時,教師要再三強調專業實用性要求,對于喜愛并主觀上想做藝術品樣式的學生應鼓勵并支持其在課后制作,在課上訓練中要嚴格要求針對性問題,如此才能更好的體現專業方向性。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適當的通過指導和理論講解讓學生開拓版畫形式,如小版畫、藏書票、石版畫、絲網、蝕版等各種形式,并提供實物作品作為比較。該階段課時完成后,將利用一次課進行總結分析,并通過教師暗箱篩選選拔出部分人員作為后續課題制作的主體人員。到此,四十課時的基礎訓練內容結束。
該選修課程的課時分配在綜合類院校教學計劃中較少,而在專業藝術院校的課程設計中占用實踐時間較多,尤其是版畫專業。但從尊重教學規律的角度上,不能以課時的具體時間為標準草率完成教學任務,所以,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四十課時課程時間還是五十六課時時間,對于版畫藝術的研習都是短暫的。而針對設計專業,尤其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通過版畫形式結合設計應用才是教學重點。所以,從筆者所在學校的課程設計出發,還有十六課時時間可進行實際應用。雖然時間緊張,但通過合理的分配還是能夠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剩余十六課時,如上文描述,將作為具體的實際項目內容和虛擬內容進行訓練。
實際項目的來源基本由教師或與學校合作企業提供。如果確實不存在適當的實際項目,將會應用具體的參賽項目進行補充,當然,這兩者可同時進行。對于實際項目和參賽項目來說,在筆者所在學校來源普遍,所以,課程可持續性和實際教學較容易實現,本文也將提供案例進行描述。案例:電視臺提供的項目,是為某地區文化藝術節制作招貼廣告及道路路燈架廣告。形式要求不限,需體現文化節內容及相應文化性宣傳標語。通過交流,項目負責人將創意內容界定為套色版畫藝術形式,并可運用絲網印刷手段完成項目內容。提供標語內容及相關信息,要求圖示創意內容由制作方提供,時間要求在十五天內完成。十六課時時間完成該項目還是很有難度的,但時間夠用。首先,分組進行設計。將基礎課程中選拔出的人員作為主要設計組,將其他學生正常分組,共五組。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在八課時內完成創意內容并提供虛擬電子文件,教師與組長通過討論確定主選方案,剩余八次課制作(實際超出了正常課時,并在制作過程中需要教授學生套色版畫方法)。制作完成后將五組作品呈現給客戶方選擇,最后確定了其中的一組。至此,該課程總體教學內容完成,后續,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組合成立版畫小組,開始自由學習并適當集體性參加比賽活動或完成對接項目。除此案例以外,針對專業和非專業展覽活動也有具體的實踐內容。但在要求上沒有實際項目嚴格,并且是自愿參加,實踐效果上因為沒有一定的利益性,所以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得到成果,本文將不作為案例分析。
專業課程的應用性實踐一直以來在教學改革要求下呼聲很高,但實際上因為高校在校企合作上的開拓性和銜接性不夠,所以一直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學校的專業教學目標的設定需要明智并符合時代特性和要求,其中主辦者的思路是一方面,而實踐者是走在一線的教師和學生。提高一線教師的開拓心理十分必要,是保證高校專業發展的基礎,建立專業高效并拔尖學科的希望要通力合作才可以達到。學生的可塑性是極強的,高校發展的機制和競爭也是殘酷的,有正確的教育領導進行開拓性的教育嘗試,就需要有開拓性的教師敢于承擔,同時給予學生正確的教學嘗試和理念,筆者相信,專業出成績、學科有影響是必然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