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敬義 王鴻祥
摘 要 “四診法”是戰國時期名醫扁鵲根據民間流傳的經驗和他自己多年的醫療實踐,總結出來的診斷疾病的四種基本方法,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精髓。“四診法”的“望、聞、問、切”也為當前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思路。
關鍵詞 四診法 大學生 思想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切實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一代新人,是完成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多年來,法學院結合自身實際,著力推進大學生思政教育方法創新,注重運用“四診法”,不斷提升工作實效,開創工作新局面。
以“望、聞、問、切”為主要內容的“四診法”,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精髓。通過觀察、聽診、詢問、把脈等綜合手法的運用,醫生可以全面準確地發現問題,并以對癥下藥來解決問題。在工作實踐中,由黨政管理干部、輔導員、學生導師組成的法學院學生思政工作隊伍,積極借鑒“四診法”的思路和手段,并針對學生自身特點加以靈活運用,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
1“望”:多方觀察,事事留意
“望”為觀察,開展大學生思政工作,要善于觀察學生群體的動態,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從細微處察問題,從表象上看實質。
(1)觀察學生精神狀態。學院制定了管理干部和輔導員“每日接觸學生”制度,真正與學生打成一片,接觸學生的真實生活狀態和學習狀態,掌握學生的所思所想,及時發現問題,并將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學院將本科生導師作為學生思政工作的重要力量,在對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社會實踐、職業規劃和考研就業指導等方面進行精準指導的過程中,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2)觀察學生課堂表現。學院設立了管理干部和輔導員“聽課”制度,每月2次深入課堂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和課堂問題,并及時收集學生對教師教課情況的反饋,提升教學質量;開展本科生導師“一人一課”課程思政,利用課前5分鐘的時間,精心準備時事熱點內容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利用課堂陣地開展思想政治。
(3)觀察學生宿舍狀況。學院設立管理干部和輔導員定期“進宿舍”制度,在學校每月2次的基礎上,增加到每周2次,通過進宿舍與每位同學談心談話、檢查宿舍內務、觀察宿舍風氣等方式,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生活狀態;學院還組成了“學生黨員公寓服務隊”黨員先鋒崗,包干關注宿舍區域,從特殊學生關注、少數民族同學關懷、公寓衛生安全常態化檢查等方面,發揮學生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發現和反映學生學習生活情況。
2“聞”:廣開言路,聆聽心聲
“聞”為傾聽,開展學生思政工作要開門迎客,不可閉門造車。通過各種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建立輿情動態的手機網絡,營造“學生愿意說、老師積極聽、言談中聞輿情”的良好氛圍。
(1)學生干部例會。抓好學生中的關鍵少數,發揮起班干部、學生會干部及學生信息員的作用,及時聽取和收集他們傳遞過來的有效信息,作為制定政策、組織活動和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據,始終圍繞“為學生服務”的宗旨,真正實現“權為學生用、情為學生系、利為學生謀”。
(2)日常接訪學生。設立學院領導“開門辦公”制度,堅守實事求是、真抓實干的主線,認真對待每一名來訪學生,切實聽取學生呼聲,關心學生需求;為每一名學生發放輔導員聯系卡,將輔導員的手機、座機、QQ、微信等聯系方式送達到每一位同學,讓同學們有問題能夠第一時間找到輔導員,確保輔導員第一速度為同學們答疑解難。
(3)網上互動交流。建立了年級、班級QQ群和微信群,確保每位同學有問題時都能實現與老師單獨交流,輔導員進群與同學們加好友、有互動,取得學生信任,與學生交上朋友,廣開言路,避免出現由于溝通不通暢、信息不對稱而帶來各種問題。
3“問”:主動關心,集思廣益
“問”為關懷,對于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主動找尋根源,及時分析原因,通過個別談心談話、師生座談、網絡問卷等形式進行調研,本著“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態度,對于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漏洞不避諱、不推脫,對于同學們心中的希望與訴求做到了然于心,及時掌握,實時解決。
(1)個別談心談話。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原則,輔導員推進“每生必談”工作,實現與每一位同學談心談話,了解每位同學的個人情況及思想動態,及時開展相關工作;發揮本科生導師指導學生數量少的優勢,實現對學生的點對點關照,根據每位同學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制定個性化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指導方案。
(2)學生座談交流。面向全體同學,定期隨機挑選學生開展座談會,引導同學們發揮主人翁意識,暢所欲言,從而收集學生的意見建議,為同學們解決實際問題;設立“本科生導師談心談話”制度,拉近師生距離、傾聽學生心聲,實現每位導師隨時反映學生訴求,并能實現實時反饋。
(3)網絡調查問卷。對于評獎評優、管理規范等同學們普遍關注的問題,進行網上征求意見,傾聽學生的真實想法,根據學生的意見訴求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確保面對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真正從維護學生利益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
4“切”: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切”為探析,在開展學生思政工作的過程中,要實現發現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更要學會挖掘分析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舉一反三,探求實質,總結歸納出有實效、可推廣的好做法、好政策。
(1)大數據分析。重點關注易出問題的領域,及時匯總整理有代表性的頻發問題,通過數據收集比對、問題共性研究,反思漏洞、總結規律,及時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將功夫下在平時,把工作做到前頭。通過SPSS、問卷星等軟件對學生學業情況、價值觀念、就業意向等情況進行分析,為工作開展提供參考,實現有的放矢。
(2)思政工作聯席會。確立“全員育人”工作理念,定期展開思政工作聯席會,由管理干部、輔導員、導師全體參加,通過“多種角度的觀察現象、多個渠道了解情況、多種思路分析問題”等形式,共同分析研判學生思想情況,合力開展學生思政工作。
(3)特殊學生追蹤。對于已經明確的重點問題、確定關注的特殊學生,學院建立實時綜合數據庫,并進行全程關注、及時更新;根據特殊學生實際情況,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通過安排綜合素質過硬的學生干部進行實時觀察,及時了解存在問題的狀態,隨時分析研判發展動態,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運用“四診法”,從“望:多方觀察,事事留意”“聞:廣開言路,聆聽心聲”“問:主動關心,集思廣益”“切: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四個方面著手,開展大學生思政工作,是法學院針對當前大學生思政工作實際探索出的方法思路。隨著大學生思想觀念的不斷更新,如何更好的開展大學生思政工作,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新方法、開拓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樊曉軍.運用中醫“四診法”教好思想政治課[J].甘肅教育,2016(18):67.
[2] 尚蘇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四診法”原則[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0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