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雨
摘 要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其語言的豐富程度不言而喻,語文課程的學習貫穿每個人學習生涯的始終,不僅有利于培養一個人的邏輯感、文藝感,而且還有助于其他科目的學習。因此,語言學習、語言閱讀至關重要。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成為了關鍵所在。
關鍵詞 語言學習 閱讀 熟讀 教育環境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對于一個學生而言,取得比較高的分數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至少要認識到這并不是學習生涯中唯一值得去做的事,尤其是在語言類科目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更重要。
1當前學生在語言學習和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語文的學習階段,三年級到四年級是一個質的飛躍,忽然之間發現,作文并不再是幾句話就可以搞定的事情了,它變得講究邏輯、講究情節、講究人物關系,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家長比較惆悵自己的孩子怎么才能夠寫好作文的原因之一,在這種情況下,諸多家長會給孩子買作文參考書,要么死記硬背,要么按照自己的想法,前言不搭后語,這實際上就犯了一個大錯,語文這一學科作為語言類眾多學科之一,它的學習和進步并不在于你記住了幾個名言警句,不在于你會用多少的修辭手法,而是在于你平時在語言學習和閱讀方面對質的追求和對量的積累。而現階段大多數中小學在語言類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對這一點引起足夠的重視,教師的授課內容只是圍繞書本上的內容,學生也只是聽到了,至于是否聽懂了、是否讀明白了就未可知了,個別課文內容會要求學生背誦,甚至會出現學生在不理解文章意思或沒有熟讀的基礎上開始死記硬背,這不僅會嚴重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容易遺忘,會極大地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除此之外,教師課上沒有引導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課下也沒有任何收集學生在語言學習、閱讀方面的反饋,長此以往客觀上來說學生語言類學科提分難度增加,主觀上來說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將大打折扣。
2培養學生良好語言學習、閱讀的必要性
2.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對于學生而言,其在寫作方面會存在諸如思路不清、技術拙劣等問題,但是隨著不斷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端正閱讀態度,這一問題將會逐漸減少,直至沒有。閱讀、寫作是密切相關的,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
2.2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水平
大多數學生在童年時期表現非常好,諸如勤學好問、聰明伶俐等美好的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這一時期的學生,但是當他們到了少年時期,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現出智力下降、頭腦不靈活,究其原因就是他們不會閱讀,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實際生活當中會存在這樣的孩子,他們并沒有在完成作業這件事情上花費更多的精力,但是他們的成績并不落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不僅僅因為他們有過人的才能,而是他們有比較強的閱讀能力,由此可見,好的閱讀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3培養學生語言學習、閱讀習慣的策略
3.1挑選閱讀方法
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對知識的消化吸收能力都不盡相同,所以在選擇閱讀方法的時候應該充分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常見的閱讀方法有熟讀和博覽。熟讀指的是就某一個文章進行深度、細度,對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進行剖析,有利于學生能夠從結構和中心思想等多層次、多方面的理解文章,但同時也應該注意的這種方法耗時比較長,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就中小學的語文課本而言,很難做到每一篇都采取熟讀的方法;博覽指的是學生可以體會到不同作者對同一件事情所表達出現的觀點或思想情感,例如針對“家”這一主題而言,朱自清先生可以透過父親的背影來體會家的內涵,而余光中先生則通過一張小小的船票來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同樣的思想感情,卻有不同的表達方法和展現手段。巴亞德在《不用讀完一本書》一書中曾闡明這樣的觀點:“大部分對數的評論,表面上是在談論那本書,實則不然;真正在談論的,是塑造出當代文化的其他書籍。”我們在談論書的時候,如果忘記了情節和內容,甚至這本書你沒有看過,只要把握住書與書之間的關系,就仍然能把握住這本書的定位,了解它大概會講什么。這些都是博覽所帶給人們的好處。通過博覽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思想的多樣性,知識的豐富性,甚至可以進行作品之間的對比和鑒賞,有利于發現和總結規律,為自己后期的語言類學科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實際上熟讀和博覽并沒有本質上的好壞之分,只有是否適合之別。當學生無法花大量精力閱讀時,不妨選擇廣泛涉獵。陶潛有言:“好讀書,不求甚解。”由此可知,不求甚解也可為好的讀書之法;但是就語文教材中的某個重點篇章或課文的時候,就適合采用熟讀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對重點詞句、段落進行記憶。
3.2訓練閱讀方法
訓練的內容要以語文教材為依托,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所提供的操作要領和具體的閱讀方法為基礎,用于指導單篇閱讀或多篇連讀,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遇到個別生澀難懂的地方,應該重新聯系上下文并根據文章主題再次進行理解和分析,達到熟練運用閱讀方法的目的,而不要過于依賴教師“尸體解剖”式的講解,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讀書筆記,彼此之間可進行交流和探討。
3.3以課內閱讀為基礎,拓寬課外閱讀量
(1)閱讀名著。對于一個學生而言,他們并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靜下心來安安靜靜的讀完一整本名著。例如語文課本上可能會出現關于《水滸傳》的某一個章節,學生可以以該章節為基礎,搜索和收集跟該章節有關的人物、情節有關的線索,即便是學習《水滸傳》中的某一章節,對其整體故事大綱有一定的了解。
(2)閱讀報刊。中學語文中會逐漸涉及到很多社會類內容,如新聞單元、通訊單元,在學習這兩個單元之后可以多閱讀一些權威的新聞報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就同一件事情對比多家新聞報道,從中訓練自己的分析能力、閱讀能力、總結能力,最后盡可能的引導對整個事件的發展結果進行追蹤,從而養成良好的報紙閱讀習慣。
(3)閱讀期刊。有些文章的藝術水平和思想內容比較高的期刊,如《讀者》、《意林》等,與語文教材有著密切的聯系,課本教材與期刊中的內容可以通過話題、題材、體裁等進行互動,在開放的文化文學環境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擇優選擇合適的文章,不僅僅可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品味。
4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一個學生而言,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閱讀習慣至關重要,不僅僅可以提高語言類學科的成績,提高寫作能力,而且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語言類學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創造能力和閱讀能力。閱讀總是給人們帶來好處繁忙的日常生活讓人們忽略了閱讀,知識的普及又讓人輕視了閱讀。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應該在課余抽出時間去閱讀,去照顧長時間被忽略的、寂寞的、充滿想象力的、詩意的靈魂。
參考文獻
[1] 李強.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方法初探[J].學周刊,2018(26):125-126.
[2] 蔣麗葉.淺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6):143.
[3] 盧衍黃.發展語言思維,培養閱讀核心素養[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05):50-53.
[4] 曲韜君.閱讀教學中落實語言文字應用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4):47.
[5] 馮展君.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解讀《書香中國·全民閱讀推廣叢書》[J/OL].圖書館論壇,2018:1-2.
[6] 張麗華.文學經典閱讀教學現代化的方法探析[J].學周刊,2018(27):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