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南
摘 要 微課憑借著短小經(jīng)驗的特點滿足了對于教學的需求,也是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從目前的教育現(xiàn)狀來看,很多教師已經(jīng)開始將微課融入教學內容當中,但教學效果卻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因此,如何在滿足微課設計原則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教學設計模式,探究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 微課教學 小學語文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微博、微信、微電影等各種微事物的出現(xiàn)讓社會進入了“微時代”,而在教育領域當中,也出現(xiàn)了微課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理解微課的概念和理論基礎,并在課程教學中融入相關內容,讓教學變得更加有效,將知識與信息技術相整合,讓傳統(tǒng)教育模式能夠具備新的資源。
1微課教學的理論基礎
微課的主要特征是針對教學中的重要知識點對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或是通過一個小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教學目標來看,知識與技能的訓練、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和情感與態(tài)度的理解是教學工作的關鍵目標,微課可以將這些目標細化,并選擇側重點進行規(guī)劃設計,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它在主題上更加明確,對教學資源可以更好地進行利用。
其實在微課這個概念進入中國之前,就都已經(jīng)產生了微課的形式,但沒有應用在傳統(tǒng)的課堂之上。例如網(wǎng)絡上的視頻教程,這就是微課,也是國內最早的微課形式,是現(xiàn)代教學微課的雛形。一直以來我們采取的語文教學方式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實際上并不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且新課程改革與語文課程標準中也強調了現(xiàn)代化手段對于教學的重要作用,因此這也為微課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微課是目前媒體界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以在線學習為基本目的,在短時間內將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規(guī)劃,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動機,幫助學生有意義地去構建所需要的知識儲備。至于微課教學的具體內容,有相關研究表明,內容的模塊化與內容簡短的特征是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保持集中裝備,微課可以在某個時間段內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講解,對于一些語文基礎薄弱的學生具有顯著的作用,也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而提升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借鑒。
2微課應用存在的問題
2.1應用頻率低
從實際的微課使用率上來看,很多教師只是偶爾使用微課,并沒有長期使用,甚至于部分教師都沒有接觸過微課。從具體原因分析,一方面教師由于教學壓力難以抽出時間制作微課,另一方面,微課資源過少、質量難以保障的問題也成為了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除去這些因素外還有一些潛在的原因,如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等,這些都會導致微課的應用頻率下降。
2.2應用方式問題
一般情況下語文教師都是將微課應用在課堂之上,并沒有在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與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進行使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微課成為了一種輔助式的教學手段,例如在引入新課內容時進行微課的講解。但這種應用方式顯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學生對于微課的興趣并不突出。微課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并未起到顯著作用,教師使用微課的效果也并不顯著。
2.3缺乏系統(tǒng)化設計
部分教師在使用微課的過程中并沒有進行系統(tǒng)化的教學設計方案,僅僅只是將其生搬硬套至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當中,對于教學內容的規(guī)劃缺乏系統(tǒng)化的設計。實際上,如何正確應用技術手段才能有效地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而不能單純地注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例如部分教師的技術意識譚波,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微課的難度普遍較大,這樣的結果必然帶來教學效率的下降。
3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教學的應用
3.1符合交互性原則
交互性原則的前提是以學生的學習和認知作為中心。因為微課是為學習者服務的,因此微課教學的應用也應該注重交互性原則,除了在課程內容與資源組織上要注重小學生的主體地位外,在內容的選擇方面也應該滿足學生的需求,分析學生的學習特征,始終將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進行體現(xiàn)。另外,為了體現(xiàn)出交互性原則,在微課的應用過程中需要避免純文字講解,避免陷入傳統(tǒng)教學的誤區(qū)。換言之,如果能夠將微課的課程內容與畫面進行融合,那么必然能顯著提高學習的效果。例如在學習到《長城》這篇文章時,為了滿足教學的需要,可以在微課中加入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圖片、視頻等元素,以此來提升微課的主動性與有效性,構建學習的情境。此時,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習者能夠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尤谌雽W習,不僅激發(fā)了學習積極性,還能保障教學效果。
3.2明確教學目標的設計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例如從階段性的要求來看,按照識字、閱讀、寫作的內容設計,課程標準重點強調綜合性學習,強調知識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所以從微課教學的內容來看,也應該按照不同的目標來設計微課內容。例如在學習到《翠鳥》這篇文章時。這篇文章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課文,而這篇散文按照了明確的觀察順序,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活動特點、習性等相關的內容,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首要目的是對生字進行要求,然后讓學生掌握翠鳥的外形特征,能夠從細節(jié)中區(qū)分與其它鳥類的區(qū)別,并以微課播放的方式展現(xiàn)出翠鳥的生活特征,了解文章描寫所使用的觀察方法與表達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最后在學習完畢后,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與環(huán)境意識,強調人與自然、人與動物間的和諧相處。這樣的微課教學目標設計方案,能夠突出教學主體,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偏向于重點內容。
3.3注重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與興趣特征
當學生對學科具有興趣時,他們也會在學習中明確學習目標,從而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相關的內容。再加上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周圍的事務充滿新鮮感,因而他們的興趣也會受到生動形象的事物的吸引。在微課的應用過程中,也應該符合小學生的興趣特點,讓微課的內容符合他們的喜好。微課教學中融入動畫、角色扮演、小游戲的相關內容,都可以減少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下的枯燥乏味。尤其是對于一些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知識系統(tǒng)與理論結構,他們的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構建形象思維,在學習中會根據(jù)興趣來決定思維,在教學中也要考慮到這一方面的因素。例如在學習到《走進信息世界》這篇文章時。這篇文章的主題可以完美地融合微課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到我們在信息時代下通過網(wǎng)絡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在課堂上也可以用微課的模式來了解教學內容,人們獲取信息的便捷程度有了明顯提升。所以,在新時期,我們也應該學好知識,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具體來看,可以在微課中加入一些科技元素,如發(fā)明創(chuàng)造與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融入教學中。
4結語
本文首先分析了微課教學開展的理論基礎,并結合微課的應用現(xiàn)狀制定了具體的教學方案,旨在為今后的課程實踐提供參考與借鑒。通過對微課內容的探索,可以了解到微課的優(yōu)勢所在,因此在未來的教學中,應該重視微課的價值,將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融入語文教學當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孫源婕.淺析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6):44-44.
[2] 張敏.微課,讓語文課堂精彩無限——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小學),2015(11):202-203.
[3] 田菲菲,劉春,寧先達.切中肯綮,辨證施治——我看中小學語文微課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