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亞晴
20世紀以來,現代革新主義者勇于探索世界文化藝術,音樂世界產生了序列音樂。奧地利作曲家勛伯格是這一領域的代表人物,其十二音作曲理論和相關作品對20世紀世界音樂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而言是一個極大的突破。勛伯格《鋼琴組曲》OP.25是首次實踐古典十二音體系的劃時代的偉大杰作。其中,諸多因素保持傳統習慣,選擇少數因素進行實驗、突破或創(chuàng)新;六個樂章統一建立在一個典型的無調性序列基礎上;六個樂章各自的起止使用的都是序列原型或各種形式的原位;這個序列包含兩個有特性的音組;作品中的音高序列搭配幾乎全部是倒影關系;所用序列移位全部都是三全音關系;展示了多樣化的序列陳述方式,“違例”“特色”強調“規(guī)則服務和讓位于音樂效果或創(chuàng)作意圖”;包含前期試驗的總結和作曲新律的示范。十二音序列在《鋼琴組曲》中的具體運用分析如下。
一、《加伏特舞曲》與“特性音組”
此組曲共六樂章,分別是《序曲》《加伏特舞曲》《風笛舞曲》《間奏曲》《小步舞曲》和《吉格舞曲》。《加伏特舞曲》全曲共28小節(jié),以原型序列(O)開始,以逆行(R)結束,有兩個動機。其中,曲目的最后四個音是縱橫陳述的序列第一動機,如表1所示。
二、縱橫陳述
縱橫陳述,即按多聲織體,尤其是對位性多聲織體,各聲部發(fā)音點按順序先后依次出現序列各音,如2-3小節(jié)(I6)。
示例中,十二音采用序列的倒影三全音移位,1至8號音在上方聲部,9至12號音在下方聲部,以縱橫陳述按兩個聲部形成對位性多聲織體。上方聲部的八個音依次出現(Bb-A-G-bD-bA-B-#F-C),除了第4號音是一拍長音外,左右兩邊均是時值較短的跳音,似乎是以四號音bD為中心軸。下方聲部的四個音(bE-D-F-E)在節(jié)奏上與上方聲部形成對位,并以鏡像的方式呈現(9-10-11-12-11-10-9),這一做法打破了嚴格的十二音序列,即在十二個音出齊前不能有重復的原則,也就是后來稱謂的“自由十二音”。這種鏡像的方式將下方聲部拉長,與上方聲部在音的數量上形成平衡。
三、分割陳述
分割陳述,即把十二音序列分割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階段,并在不同聲部上同時陳述。有三種分割方式:順次陳述的順次疊合、不順次陳述的順次疊合和不順次陳述的不順次疊合。
(一)順次陳述的順次疊合
示例為1-2小節(jié)原型O,其中十二個音為樂曲主題,分割成兩個階段,在上下兩個聲部上陳述,上聲部是原型序列的第一動機E-F-G-bD,即第1、2、3、4號音級以及bG-bE-bA-D,即第5、6、7、8號音級的兩個四音截斷的橫向陳述;而左手則是與之相對位的巴赫動機的逆行和原型,B-C-A-(bB)-A-C-B,即原型序列的9、10、11、(12)、11、10、9號音級,其中12號音以四分音符的強音(>)作為巴赫動機的中軸音,左手的橫向陳述形成了巴赫動機的鏡像關系;而左右手同一序列的分割陳述,又形成了縱向兩層的順次疊合。
(二)不順次陳述的順次疊合
示例為第6小節(jié)I6,其將十二個音分割成三個階段,在三個聲部以不順次陳述的順次疊合方式陳述,上方聲部是5、6、7、8號音#G-B-#A-C,中聲部是1、2、3、4號音bB-A-G-#C,下聲部是9、10、11、12號音。這三個聲部縱向結合,音都短小而有力,從中間音區(qū)逐漸向兩端以大跳的方式擴張,最后形成小字4組的c到大字一組的d這樣跨越接近7組的大距離,力度從弱到強ff,從而推動樂曲進入高潮。
(三)不順次陳述的不順次疊合
示例4為27-28小節(jié)R。這種陳述序列的方法在本曲中運用得較多,在總共28小節(jié)的樂曲中占有13小節(jié)。這種方法打破了原型和變形序列的順序,使音樂添加新鮮的旋律進行。示例中將十二個音分割成三個階段,以不順次陳述的不順次疊合方式陳述,三組音分成三塊出現在樂曲的尾聲中,第一塊是1-4號音C-B-Bb-A,連續(xù)的四個十六分音符不順次陳述(3-4-1-2)分布在兩個聲部依次出現,第二塊音又分成兩個八分音符的音程在兩個聲部,5-8號音D-bA-bE-bG亦是不順次陳述(7-8-5-6)。第三塊音bD-G-F-E與前面一樣分布在兩個聲部,最后一個音以較低的音區(qū)、較強的力度以及較長的長度結束全曲,沉重而耐人尋味。
四、結語
勛伯格把大量的傳統技法與現代技法相結合,如節(jié)奏的對稱、模進、卡農模仿、各種多變的節(jié)奏織體、首尾相一的連接、持續(xù)音以及延長音,其中還有巴赫平均律里主題答題的密結合應、縱橫疊合的技術手法等。分析總結可知,勛伯格的這首序曲所用的序列移位全部是三全音關系,作品中的音高序列搭配幾乎全部是倒影關系。由十二音與自由十二音的嚴格結合、鏡像與自由鏡像的嚴格結合以及順次陳述與不順次陳述的結合等都能看出,勛伯格在意圖打破傳統去創(chuàng)新的同時不忘傳統,就像有些多聲織體一樣交織在一起讓人難以揣測。
(湖南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