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住宅修繕工程的整體質量與質量通病間有著密切關系,質量通病的存在導致住宅修繕工程質量欠佳,令居民的住宅使用滿意度下降。本文就住宅修繕工程質量通病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住宅修繕工程;質量通病;原因;策略
1質量通病產生的原因
1.1成本的過度壓縮
隨著住宅量的增多,住宅修繕方面的工作量不斷加大,設計單位的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大。基于成本等因素,很多設計單位未做好設計工作,甚至照搬原設計圖紙。設計費用過于緊張,加之和現場實物未能夠充分結合,最終導致住宅修繕項目質量不佳。除了設計方面外,施工材料與施工單位的選擇等都收到成本因素的影響,催生了住宅修繕工程質量通病。
1.2施工方式太落后
現階段我國建筑行業仍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施工以依賴人工經驗與手工技術,施工過程無法實現標準化,施工質量堪憂。
1.3施工單位的管理與技術水平過低
部分施工企業管理水平與技術水平太低,在管理方面應沿襲經驗式的管理方式,對工程質量缺乏重視,未依據實際情況而構建起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難以實現全過程的質量控制。此外,最近幾年來我國建筑行業迅速崛起,建筑項目增多,施工現場以農民工為主要勞動力,這些人員未接受技能培訓,進一步導致施工技術水平差,以導致工程質量通病產生。
1.4監理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由工程監理同時兼任監理,旁站在現場中處于缺失狀態,使得“監”而不“理”成為一種常態,難以為工程質量提供有力保障。同時,部分建設單位出于“人情”考慮,面對存在的工程質量問題采取容忍態度,導致質量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
1.5制度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現階段,建筑行業在質量管理方面仍未建立起較為規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制,通常只是在項目快結束的時候進行驗收,沒有形成對整個項目各環節進行動態跟蹤及追溯的有效機制。此外,面對存在的個別質量問題沒有給予及時必要的處罰,使得施工方對質量問題重視度相對不足。
1.6來自外部因素的影響
1)未按規范要求使用建筑物。部分業主對房屋用途進行隨意改變,有可能導致某些墻體局部承壓變大,進而產生不均勻沉降使得墻體出現裂縫。2)“沉、裂、漏”彼此作用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沉降作用下裂縫會進一步加劇,并使得墻體更容易出現滲漏;滲漏一旦發生會進使得又開裂有所擴大。
2防治質量通病的建議對策
2.1完善設計管理體系
首先是規范管理。設計單位在設計環節需要不斷完善項目質量管理制度及保證體系,根據國家相關標準規范對圖紙開展審查,特別是對于某些通病易發生環節或位置要進行重點審查,以此降低通病發生風險;其次是進行合理設計。合理設計是預防質量通病發生的基礎,在設計時要做好預防方案與措施,對于可能產生裂縫或滲漏的位置要及時采取預案;最后是加強對設計過程的控制。在質量驗收時設計單位要充分發揮自身應盡責任與義務,嚴格遵照相關法律要求或標準規范進行認真審核,盡可能減少質量通病發生的可能。
2.2優化質量管理體系
首先是建立規范合理的質量保證體系。要堅持“抓小、抓早、抓嚴”三個基本原則,同時還要逐步建立起較為規范的質量保證及管制制度,為質量通病的預防及管理提供基本制度保障,并在此基礎上抓好責任落實工作,以免質量規章只是一種形式;其次是打造專業能力合格的項目團隊。在項目經理的領導下,建立由其擔任組長的質量管理小組,小組成員應包括項目總工程師及各部門管理人員,為質量通病治理提供基本的組織保障;第三是完善人員培訓體系。建筑工程質量的保障離不開項目施工人員的支持,為此需要加強對施工人員專業技術及質量意識的培養,以保障項目施工質量,減少質量通病發生可能性;第四是強化責任落實。在項目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及驗收標準對項目質量進行驗收。
2.3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制度
首先是加強對工程材料進場的管理。逐步完善材料進場、見證取樣及檢查驗收等多項制度,對于檢驗不滿足相關要求或沒有進行檢驗的材料不得使用。同時還要重點加強對與工程質量有密切關系的材料質量的管理;其次是認真開展抽檢監督工作。為保證工程質量要堅持實施監督抽檢,對于項目建設中所使用到的墻體材料、防水材料等進行必要的質量抽檢,以保證工程實施的質量。
2.4嚴格按照規范施工
首先是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完善。施工技術方案是工程項目施工的基本依據與重要保障,為此需要結合工程建設目標對項目技術方案進行優化與完善,以便為工程質量的提升提供基本保障;其次是對質量控制點進行認真檢查。應強化對工程控制點的檢查,對于存在的問題要及時進行上報,待處理完成后還需對其質量進行重新檢查,以此來提升控制點的質量;第三是對施工工期進行有效管控。通常來說,工期壓縮或過快施工都會導致質量通病的發生,為此,要對工程施工時間進行有效控制,一旦發生工期偏離預定計劃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調控,以此降低質量通病發生的可能性。
2.5突出關鍵環節控制
首先是要加強對現場薄弱環節的治理。對于工程建設中易發生問題的環節要制定合理預案,以此降低質量通病發生的可能性;其次是對于施工措施要進行細化,通過這種措施的細化有效解決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第三是要強化過程管理。對于整個工程施工過程都要進行動態管理,要求施工人員完全按照有關標準規范進行施工,在施工結束后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對工程成員進行必要保護。
2.6加強驗收環節的規范化程度
工程施工關系到人們生命安全,所以每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要對不同環節的質量進行詳細檢查與管理,以此提升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另外,還要對可能存在的質量問題做好預防工作,將質量通病發生或帶來風險的可能降到最低。
2.7構建治理長效機制
首先是積極開展專項檢查。根據質量通病類型的不同進行專項檢查,根據檢查結果給出具體整改辦法,并加強懲戒力度,增強施工單位對質量通病問題的重視度;其次是做好歸納總結工作。通過對住宅修繕工程所存在的各類質量通病及特征進行歸納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導致其發生的原因,有針對性的提出防治質量通病的有效手段與措施,并保證這些措施落到實處;第三是完善治理體系。通過對過往住宅修繕檢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并總結相關經驗,在此基礎上形成規范化的制度文件,并逐步建立起有效防治質量通病的治理體系。
3結語
導致住宅修繕工程中出現質量通病的因素有多種多樣,為此,在預防質量通病發生時也要采取綜合措施,既要提升設計的合理性,也要增強施工過程的規范性,同時還要加強對整個施工周期的全面控制與監督,只有如此才能使質量通病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為建筑物質量提升提供充分保障。
參考文獻
[1]趙芝飛.建筑工程質量通病成因及控制措施分析[J].居舍,2018(04):14+18.
[2]熊小淵.高層住宅工程常見質量通病防治淺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4):69-70.
作者簡介
陳向前(1998.01-),性別:男,民族:漢,籍貫:廣東梅州。
(作者單位: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