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梅
摘 要 微信公眾平臺2012年8月正式上線。騰訊CEO馬化騰在2018年媒體融合發展論壇上表示,在機構運營的微信公眾賬號中,媒體號盡管數量占比不足1%,但粉絲總量卻高達近23億,充分體現了主流媒體在傳播領域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傳統媒體的標配,并成為其借力新媒體進行轉型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相信每個人的微信里也都關注著不少公眾號,它們成為媒體發布信息的重要平臺。紙與端齊飛,如何才能與時俱進,打造獨具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呢,文章從5個方面圍繞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淺談了些筆者的拙見。第一部分前言引出微信公眾號要想“脫穎而出”著實需要下一番功夫。第二部分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要走心,從4個方面即標題擬定要接地氣、內容為王是根本、微信制作也要注重色彩搭配、必不可少的粉絲互動,點明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并非簡單的復制粘貼,它處處體現著智慧與用心。第三部分簡明指出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要積極探索市場化改革。第四部分從人才是第一資源,第一生產力,敘述微信公眾號的穩定運行人才是關鍵。第五部分總結,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是一門藝術,需要用心去經營。
關鍵詞 內容為王;新媒體;微信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4-0097-02
在互聯網時代,很多事情都被網上活動所取代,各種五花八門的微信公眾號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想要在其中“脫穎而出”著實需要下一番功夫。
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運營微信公眾號必須有明確的定位,要是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今天關注時事,明天發養生,時間長了就沒有人看了。人們關注你的公眾號,往往是有所需求與期望,在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人們對新技術的認可與使用不斷加快,如何才能做好微信公眾號,更好的傳播正能量,服務百姓,保證受眾的活躍度也是媒體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下文筆者就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淺談些拙見。
1 公眾號的運營要走心
1.1 標題擬定要接地氣
文章的標題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是奪人眼球的第一步。硬新聞往往不用刻意去提煉標題,只需將新聞事實說清楚,就會吸引人的注意。如標題“取暖費漲價啦!”“今年,你家暖氣熱不熱”“最新的學區劃分出爐!看看你家在哪個學區”這些都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自然會帶來流量贏得受眾的普遍關注,且吐槽、互動留言的受眾頗多,用戶的活躍度能在這些推文中體現的淋漓盡致。然而,類似的新聞不是天天有,大部分公眾號的推送文章標題還是需要反復推敲、精雕細琢,力求在不失本公眾號的“氣質”與“品味”,不“失真”的原則上擬出接地氣,又能提升點擊量的標題。
這里要強調的是“標題黨”不可取。作為一個有責任、有社會擔當的公眾號而言是不會濫用失真、浮夸、娛樂化的標題,或頻繁使用熱詞跟風博得公眾眼球的,而且這樣得來的流量也不持久,受眾不會一直追捧。擬題時,回歸到新聞本身,常常思索其新聞價值及其傳播規律才能擬出真正奪人眼球的好標題。
1.2 內容為王是根本
受眾對某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持續關注往往影射著其興趣所在。讀新聞、學養生、品文章、觀身邊,各種微信公眾號豐富多彩的內容帶給讀者的是閱讀的快感,在確定好公眾號的定位后,有規律的推送高質量的內容才能吸引來越來越多的粉絲。
首先,優質內容的生產要講導向。要在正確的新聞觀引導下傳播正能量。這要求編輯記者在進行策劃、選取稿件、審核和傳播內容時要心中有定力,行動有準繩。
其次,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文章往往不拘泥于傳統媒體的表述形式,可以廣泛使用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行文,使閱讀更加輕松,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
再次,要堅持推送優質的原創內容。毋庸置疑,堅持原創是最具長久生命力的。當下各種微信公眾平臺可謂五花八門,內容同質化現象普遍存在。做原創,保護原創、做有品質的原創內容是保證用戶黏性的根本。
最后,優質內容的推送,形式可以多樣,要有創新。微信內容的傳播不僅僅是快捷,它還可以圖文并茂以圖為主,還可以增加視頻、音頻,做成H5。在短視頻備受公眾青睞的當下,也可以推送短視頻,還可以利用現場云等技術實現人們通過手機足不出戶觀看現場直播等。多樣的傳播形式,為優質內容的推送提供了多種可能,帶給受眾的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全新感受。
1.3 微信制作也要注重色彩搭配
微信制作雖然有現成的模板可尋,但獨具匠心的編排制作和顏色運用,會讓好的內容增添不少“顏值”。如一篇長文章,配圖又很少,如果僅僅套用模板,讀起來很容易疲勞,很難將其讀完。
如果編輯選取主調是檸檬綠的配色,視覺效果很清爽,在編排時盡量突出重點,增加底紋、插圖等做些與整體效果搭調的處理,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視覺疲勞。也能在無形間讓受眾感受到編者的用心,使其賞心悅目。
由此,作為一名新媒體的小編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搭配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據了解,主調是紫色的適合凸顯女性的優雅氣質,在排版中通過調換紫色和藍紫色的比例能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以薄荷綠為主調可以給觀者一種冷靜思考的氛圍,較適合需要思考分析的類型,有些顏色偏暖的色調,適合訪談類,正能量的雞湯文章。冷色系適合主題比較大,比較悲情氣息的推送文章。新媒體小編通過熟練、靈活運用這些主色調,將更有助于其引領時尚。
在細節上,每一個努力做出的小小改變,都可以讓內容的推送更加顯得專業化,對于公眾號的運營可謂是細節里彰顯出品味與內涵。
1.4 必不可少的粉絲互動
公眾號必須有粉絲互動,有活躍度。于公眾號推送者而言,有互動才能了解到有多少受眾在認真看其內容;于受眾者而言,有了互動讓他們感受到被關注、關心。互動的字數可多可少,甚至可以是一個表情,它能讓人們隔著屏幕感受到“溫度與感情”。
尤其是受眾關切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復。互動方法也有很多種,可以發起調查,話題,有獎活動等。此外,互動還要善于運用受眾懂的和喜歡接受的語言去交流。這里要注意的是,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公眾號,要弘揚正氣,引導社會正能量,發表留言時要有政治意識。
2 要積極探索市場化改革
有了高品質的內容,穩定而持續增長的粉絲,在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中還要積極去吸引、對接企業商家投放廣告,逐步探索進行市場化改革。要善于利用多媒體的手段,承接、推廣各種各樣的活動,秉承著媒體搭臺、企業唱戲、百姓受益的宗旨共謀發展。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宣傳的尺度,廣而告之,也要走心,不能將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公眾號的運營中,也可以探索將某些行業性強,又備受百姓關注的推送內容欄目化,定期推送,這樣既能擴大社會影響力也能產生經濟效益。此外,微信公眾平臺要逐步添加服務菜單,完善使用功能,合理的開發利用也能產生很好的社會效果。
3 人才是關鍵
人才是第一資源,第一生產力。公眾號的運營要有穩定而專業的人才隊伍。于內容的編輯制作而言,要有專業素質較高的人把關、審核,集團隊之力做好策劃。公眾平臺的定位,內容的品質,吸引受眾的范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編輯團隊的思想與能力。
由于公眾平臺所能包容的內容有很多,如視頻、音頻、H5、直播等,對于技術人才的需求較大、要求較高,要想“玩轉”公眾平臺打造優秀而能滿足人們各種視聽需求的平臺,專業的攝像、剪輯、導播維護等人才一個都不能少。這就需要運營者不斷引進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到隊伍中;同時,要有意識的培養現有的人員,激勵他們要有自我提升的意識,要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學習機會,讓他們能夠與時俱進。
4 結論
小指尖上也有大乾坤。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是一門藝術,需要用心去經營。它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信息搬運、表述正統、流水化的編排,而是要在努力創新、增強宣傳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提升原創水平和社會影響力,改變原有的編輯思路和制作模式,用具有表現力的編排,貼近百姓的表述方式,以及通過新媒體的多種技術手段實現內容的多方面、多角度、立體化的呈現。
它要講導向,需要經營、需要創新、需要進行市場化的改革。有人說,技術決定了一家網絡平臺的起跑速度,價值觀則決定了它最終能跑多遠。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營也需要讓主流價值、時代精神與責任更好地融入技術,使其行穩致遠。
參考文獻
[1]陸子昕.色彩搭配土的掉渣?首次揭秘攝影大師Andrea的春夏色卡[J].
[2]路艷霞《淺談傳統媒體微信公眾號運營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