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麗紅
摘 要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產業化是每一個產業發展的必然。目前,中國紀錄片產業化發展復雜市場環境下遭遇了“瓶頸”。文章通過分析中國紀錄片產業化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困境,結合社會發展的特點,提出了相關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 紀錄片;產業化;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4-0186-02
1 產業化的概述
1)產業化的定義。產業化是指某種產業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以實現效益為目標,依靠專業服務和質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確定某一產業是否實現產業化是通過看這一產業在市場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是否轉化為商品,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效益。
2)產業化的特征。產業化具備以下4個特征。首先是市場化。產業的產品應該實現實用價值和商品化價值,產業的成長要按照市場規律發展,產品要緊跟市場需求。其次是規模化。產業產品的生產要形成群體規模,并且通過多種形式不斷的擴散和推廣,在產業發展的后期形成規模經濟。再者是一體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實現效益產業的生產和銷售環節應該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最后是現代化。指產業由初級產業向高級產業轉變,由傳統產業向現代化產業轉變的一個過程。
3)產業化的意義。實現產業化有利于提高產業產品的生產率和市場轉化率,有利于實現產品生產和產品加工結合,使得產品從生產、加工和銷售形成一個產業鏈,這樣不僅能是生產者得到利益保障,同時也提高了生產企業、銷售單位的綜合效益。產業化能夠結合市場信息,有效利用先進的生產手段實現產業的效益和規模化經營。產業化能夠使產業躋身國際競爭行列,以國際標準生產加工和出口產品,有利于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總之,產業化對一個產業來講是產業在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尋求自身發展,創造更多產業效益的有效途徑。
2 中國紀錄片產業化的背景和意義
為了促進文化大繁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國務院下發文件《若干意見》,提出紀錄片要轉型發展實現產業化,在政策上為紀錄片的產業化轉型給予了大力扶持與鼓勵。另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發展作為新媒介為紀錄片創造了更廣大的播放空間,紀錄片的播放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網絡媒體上的紀錄片資源豐富,使觀看者在對紀錄片觀看的選擇上不再是被動接受,可以主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紀錄片來觀看。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出現提供了制作人與受眾之間。受眾與受眾之間的評論和交流互動的平臺,從而擴大了紀錄片的影響力,有效實現了紀錄片產業化的推廣,有利于形成紀錄片產業的規模經濟。
網絡播放平臺出于提高自身下載量、瀏覽量與用戶注冊數量,會為豐富其內容類型而向制作方購買紀錄片版權,這為紀錄片增加產業效益實現產業化轉型提供了有效幫助。為紀錄片產業發展開辟了新的銷售渠道。
3 中國紀錄片產業化困境
1)紀錄片產量少、質量低。由于紀錄片制作周期長、節目質量要求高,所需要的資金龐大,時間長導致中國紀錄片在數量上一直不多。數量達不到市場需求量,直接影響到紀錄片產業化的發展。紀錄片數量少的根本原因就是電視臺的重視度不足,研究表明,在我國2?000多個電視頻道中,只有7個頻道是播放紀錄片的頻道,其他頻道只會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播放且都非黃金時間段。紀錄片的質量低最要體現在紀錄片的內容廣闊寬泛且沒有“話題性”,難以引起受眾共鳴,對節目內容有交流。而且紀錄片的內容枯燥無聊,表現手法單一,在題材上缺乏獨特性和個性化,無法引起觀眾的興趣。
2)題材選擇片面化,內容創新度不足。我國的紀錄片在題材上的選擇片面化,這就限制了紀錄片的受眾群體。在現有的紀錄片中歷史題材占很大的比重,其他題材的紀錄片在題材的選擇上也不夠新穎,多為抄襲國外優秀紀錄片,有的甚至直接沿用國外紀錄片的主題,在紀錄片內容上的創新意識不強烈。這就導致紀錄片在市場上站不穩腳跟,限制了紀錄片的產業化發展。另外除了題材單一的問題之外國內紀錄片的重復率過高,其原因就是制作方看到優秀紀錄片的市場地位以后,仿照優秀紀錄片去迎合大眾的口味,歸根到底,還是紀錄片制作方的創新思維不足導致的重復率過高的問題。
3)市場營銷能力弱,衍生品不足。在我國,不管是中央電視臺的大型紀錄片,還是地方或者企業制作的小型紀錄片都沒有形成品牌意識,并且在紀錄片制作前期沒有做夠足夠的調研,為紀錄片產業化發展形成一個良好的營銷環境。在紀錄片衍生品的方面也沒有做到及時的開發,比如相關書籍、玩具、光碟、紀念品等,沒有為紀錄片在市場上的推廣形成良好的鋪墊。
4)紀錄片人才缺失,現有人才專業素養不強。目前國內許多電視紀錄片導演都是電視臺里的導演,并不是專業制作紀錄片的導演。國內電視紀錄片的專業隊伍始終不夠健全,需要吸收大量的專業人才。民間的紀錄片制作公司和一些獨立的紀錄片人雖然致力于電視紀錄片的創作,但他們需要在電視紀錄片制作過程中面對資金短缺、播出渠道狹窄等各種問題。專業人才的缺乏,始終是當前電視紀錄片行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已經限制到行業自身的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高。
4 中國紀錄片產業化發展策略
1)樹立紀錄片產品營銷意識。中國紀錄片進行市場營銷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意識,將品牌打上自己的“烙印”進行傳播。采取各種手段對紀錄片實施品牌戰略,使自己的欄目成為名牌欄目,使自己的頻道成為品牌頻道。在紀錄片制作過程中有意識的建立自己的品牌。紀錄片制作的前期要充分的進行市場調研,以滿足市場的需求為基點,通過網絡宣傳和衍生品銷售等方式推廣紀錄片,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為紀錄片產業化發展助力。在紀錄片的受眾市場上,要做大細分受眾,通過新媒體建立紀錄片討論平臺,將喜愛紀錄片的受眾聚合在一起,對紀錄片的受眾做相關的調查問卷,調研受眾喜歡的紀錄片類型、內容、表現形式等,完善紀錄片的制作與營銷。為提升紀錄片的國際競爭力,在紀錄片的制作上要開展國際合作,汲取國外優秀紀錄片在制作、內容和營銷模式等方面的優點,為中國紀錄片打入海外紀錄片銷售市場做好鋪墊。
2)提高紀錄片質量。提高紀錄片的質量首先要實現題材的多元化,在紀錄片選題上要放開眼界,著眼點要廣泛。我國紀錄片的題材應該脫離歷史題材“一家獨大”的限制,結合現代社會的發展特點,跟上時代的步伐,注重選題的新穎性。只有在題材上那個推陳出新,才能滿足觀眾不斷提高的文化品味。在紀錄片的表現手法上也要擺脫傳統表現手法的束縛,結合新時代的特性,在表現手法上突出紀錄片的個性化。地方紀錄片在紀錄片的內容上可以加入地方特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以塑造紀錄片的獨特性。
3)加大紀錄片的資本投入。目前我國紀錄片制作的主要資金來源是電視臺,投資模式單一導致制作資金不足。所以建立多元化的籌資渠道,緩解紀錄片制作的經濟壓力。制作方可以通過爭取企業冠名以獲得企業的投資,實現與企業之間的雙贏。國家政策方面要大力資助紀錄片的制作,同樣也可以鼓勵企業為紀錄片投資。紀錄片的制作方也要通過推銷自己的創作方案,為紀錄片爭取企業的投資。另外,在電視頻道上、網絡平臺上擴大紀錄片的播放空間,增加紀錄片的播放數量,為紀錄片的推廣和發展助力。
4)注重紀錄片人才的培養。國內許多高校都開設的有廣播電視新聞等專業,大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接觸到紀錄片的相關知識,可以使他們快速的掌握紀錄片的制作與拍攝技巧,在這一點上大學生具備相關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大學生作為年輕的一代,在對社會問題上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可以豐富電視紀錄片的創作視點和內容元素。學校可以對相關專業的學生進行專業的培訓,在課程中增加紀錄片的相關課程,培養紀錄片的未來人才;同樣社會相關團體也可以舉辦以紀錄片為主題的專業比賽,將紀錄片喜好者聚集到一起,從中發現優秀的紀錄片人才,推動紀錄片的生產。
5 結論
紀錄片的產業化是新時代下文化經濟市場發展的要求。實現紀錄片的產業化以及推動紀錄片產業化的快速發展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中國紀錄片產業化發展面臨這許多嚴峻的問題,產業化發展的止步不前令紀錄片在制作上也難以得到發展。因此,在中國紀錄片產業化的發展上,需要政府、電視臺、網絡媒體、紀錄片人和社會各界緊密聯合起來,不斷完善,共同推動中國電視紀錄片產業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紀錄片能夠突破困境,不斷完善自身,總有一天會站在國際文化的舞臺上發光發亮。
參考文獻
[1]姜寶娜.中國紀錄片產業化現狀及發展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2.
[2]王君一.產業化背景下電視紀錄片發展問題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0.
[3]徐夢菊.西南少數民族紀錄片產業化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6.
[4]柳園.中國紀錄片市場化的困境與出路[D].廣州:廣州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