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摘要:我校處于農村與城市相結合的地區,每年都會有大量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到我校接受初中教育,就本班而言班級人數40人,其中進城務工子女占26%,由于進城務工人員大多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所以這些孩子普遍內向,膽小,不善言談。本文以班級為范本,分析一些影響孩子學習的因素,初步探討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法。以期望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能夠健康成長。
關鍵詞:外來務工子女;教育;因素;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030-01
隨著城市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問題也日漸突出。在義務教育過程中,這些孩子雖然跟大多數孩子一樣接受著均等的教育條件,受教育于優質的教育環境,但是影響進城務工子女學習的因素卻未能在同一時間解決,收效甚微。其主要的影響因素如下:
(1)進城務工子女心理障礙:大部分進城務工者工作環境欠佳,經濟收入低,勞動強度大等。有的學生還會受到父母不良情緒的宣泄,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表現出自卑,膽小,自信心不足。
(2)進城務工子女交往障礙:這些進城務工的孩子面對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會有一些交往障礙。他們渴望得到認可,交到新朋友,但是長時間的生活方式卻導致孩子們害怕交流,怯于參加班級的集體活動。,但是在其家里卻判若兩人。比如,我們班有一位學生小陳,該生在班級中很少說話,性格很內向。但是到該生的家里跟家長溝通后了解到,該生并沒有害羞,膽怯的表現。只是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就會有沉默,內向不善言談的表現。
(3)進城務工子女學習障礙:如果一些進城務工子女在心理上長時間沒有受到疏導,行為上沒有改變,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就會忘記了父母的初衷,產生攀比心理,偏離學習中心,具體表現有厭學,逃學,最后甚至輟學。
面對以上問題,如何有效的預防這些問題呢?經過初步的實踐之后,作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完善各種社團,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
隨著青少年個體,身高,體重顯著的變化。青少年的心理也會發生很明顯的變化,同學在初中階段面對新環境,新老師,新同學,也會表現出很強的表現欲,希望別人了解自己,能夠成為好朋友。尤其是對于進城務工的孩子來講渴望交流也會變得更加的強烈。教師可以通過對孩子們的了解之后,根據孩子們的喜好,建立相應的興趣小組或者社團,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幫助進城務工子女盡快融入集體,在集體中找到歸屬感。
本班同學進城務工子女小敏是一位典型的膽小,自卑的學生。該生剛入校一段時間后引起了我的注意,尤其是在課外活動中,其他同學恨不能下課的鈴聲早一點,課間的時間長一點,但是小敏卻一直在教室里不活動,精神狀態不佳。通過老師委派某同學跟小敏的閑聊,了解到該生家庭特殊環境影響下,長期以來孩子一直很膽小。但是小敏很愛畫畫,家庭條件特殊不能提供相應的條件,通過班委會的商議后,學生幫她準備了基本的用具,以后課外活動時,孩子主動地選擇了畫畫小組,在小組內結識了“志同道合”的同學,大家經常在一起交流,切磋。此后小敏的臉上一直洋溢著甜美的微笑,愛跟同學交流了,自信了,陽光了。
通過這樣的實踐證明,孩子的膽小和內向并不是天生的,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搭建適合的平臺,讓孩子重拾自信,多樣的興趣小組或者社團是必不可少的補充。
2.教師的愛心
白居易說過“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愛是教育的前提,因此作為教師,應該首先端正思想,努力走進這些學生的心靈世界,對他們多關愛一點,多理解一點,多幫助一點,用真誠的心去和他們建立一種平等,友好的關系。讓他們明白老師心中永遠有他們的位置永遠都在關注他們。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熱情的鼓勵,一次和藹的談話,甚至是拍一下他的肩膀之類親切的動作,縮短師生間的心理差距,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情誼,自然就會消除恐懼,自卑的心理,主動地向教師敞開心扉,親近教師,從而接受教師的教育。我所在的學校是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較多的學校,每到新學期開學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外來務家長前來給孩子報名。家長的行為上看起來也不是很胸有成竹,信心倍增,反而似乎生怕做錯什么一樣。其實越是在這樣的現實中我們老師越應該用滿滿的愛,讓孩子們感受到不一樣的溫暖。
我一直相信“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要愛護孩子,體貼和關心學生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親近和愛,這才是順利開展工作的基礎。
3.用正確的價值觀為孩子護航
青少年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他們時刻都想探尋問題的究竟,他們的價值觀尚未成熟,有較強的虛榮心,甚至出現盲目攀比的現象。
每年開學報名初都會有很多進城務工家長給孩子報名,他們主要來自于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家長文化程度比較低。但是即使是這樣,他們也會盡力把孩子能送到教學環境相對優越的地方,能讓孩子接受優質的教育。孩子們剛入校的時候,臉上寫滿了純真,樸實。但是經過較長時間的學習,有些同學受到了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比如:接觸到了不良人員,網絡的誘惑等。孩子就會偏離最初的方向,迷失自己,攀比心理愈演愈烈,如果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講座,心理輔導幫助同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念,這些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就會保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心態,努力奮進。
進城務工人員的教育問題不是個例,隨著社會的進步會成為普遍現象。所以我們今后應該在社會,家庭,老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形成合力從根本上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