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摘要: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起點,也是啟蒙教育的開端,識字能力是學習的基礎。為了使學生學會識字,教師要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愛好,拓展識字途徑,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059-01
1.理論依據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什么和怎么教,絕不是憑空可以規定的。他們都包含'人'的問題。人不同,則教的東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著不同了。”因此,本課在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的時候,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學為本,“以學定教”。學生會的不教,學生能合作解決的就讓學生合作解決,學生不能理解的再進行點撥。
另外,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認為,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語境,提供了了解這個字和詞的諸多線索。所以在識字方法的選擇上,重視利用教材、引導學生利用語境去了解生字和詞語的意思。低年級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抽象思維能力強,所以重現了會意字的造字規律,并且用先觀察實物照片后識記生字的方法擴展生字。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直觀印象,達到了既認形又明意的效果。在寫字方面通過老師邊范寫邊說本字口訣、學生描一遍寫一遍,老師巡視總結糾正,學生再次練寫一遍來落實,做到寫字有層次,層層有要求。
2.設計意圖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要實現“不教”的目的,就要求識字教學在“授人以魚”的同時,更要注意“授人以漁”。提高學生自主識字能力一直是識字教學的重點。據此,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自主認識12個生字,重點認識“躺、晶、透、展、翅膀”6個生字,會寫“機、朵”2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激發學生多種方法識字的興趣。
首先,在課前發放預習卡,現場收集并反饋學生預習掌握程度,靈活調整教學內容與方式。利用跟課題有關的謎語和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設計了幫小青蛙通過“智慧荷塘大闖關”回家的故事情境來激發其想要學習生字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由此進入第一關“讀一讀”環節。通過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標出段落初步認識不會的生字,感知課文。然后,學生通過自己拼讀第二關集中出示的帶拼音詞語自主學習,齊讀正音;再去拼音開火車讀檢查自學情況;請學生分享自己的識字方法,師重點補充并講解“躺、晶、透、展、翅膀”。使用形聲字識記法去記憶“躺”,并擴展身字旁的字,增加識字量。使用會意字識記法學習“晶”,先觀察字理演變過程,強調后鼻音并為其組詞,再說明品字結構并拓展同結構字。使用歸類識記方法識記“展、透、翅”三個半包圍結構字。最后,通過猜字謎、字詞游戲檢驗并鞏固學生本節課生字的學習及掌握情況。
寫字任務重點放在了“機”和“朵”兩個生字的書寫,二者都由“木、幾”組成、但結構不同,關鍵筆畫橫折彎與橫折彎鉤易混淆。學生通過觀察生字的異同、筆順演示動畫、占位、教師邊說口訣邊范寫、學生自己書空描紅、師巡視反饋并糾正、生再次練寫這一系列環節后,也能夠一步一步地增強自身寫字的規范性。
3.課堂呈現
以學定教,課堂評價積極正面,寫字指導有層次。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需注意:其一:預習卡沒有在下課時補寫完整;其二:提問缺少指向性。范圍過寬或歧義;其三:忘記總結并板貼歸類識記;其四:過關游戲落實不到位,沒起到鼓舞激勵作用;其五:讀文沒有評價和總結;其六:“晶”會意字錯講成象形字;其七:寫字環節無音序,沒有標紅關鍵筆畫。
4.課堂優化方向
首先要做到真正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以學定教。其次提問要考究準確。最后識字、寫字方法的落實與改進,羅列如下:
4.1 形聲字識記。先出示生字,由學生進行觀察形旁聲旁,體會形聲字特點。再組詞運用。最后利用此偏旁引申出更多相同偏旁的生字,進行擴字練習,從而認識更多的生字。比如“躺”。
4.2 歸類識記。可采用以下幾種分類標準: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翹舌音、偏旁、結構、象形字、形聲字、會意字等。學會該識字方法后可立即進行“實戰演練”,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生字,為這些生字進行歸類,既鞏固又拓展。比如使用本課的“展、透、翅”以“半包圍結構”歸類。
4.3 會意字識記。通過實物圖片、會意特點使學生認識、理解生字,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擴展同一品字結構的字。比如:本課的“晶”。
4.4 猜字謎識記。此方法適用于間架結構相對比較簡單的,每個部件之間能建立一定聯系的漢字。既可調動學生積極性,又可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本次講課時我沒能關注到學生興趣點的變化,沒有讓學生將他的字謎說出來,失去了一個很好的激趣機會,日后要留心孩子的表達,情感的轉變,興趣點高低的起伏。如本課的字謎“三日——晶”,“一支羽毛——翅”。
4.5 語境識記。學生識字是以語言環境為依托的,離開了語言環境孤立地進行識字教學,必然是耗時多,收效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把識字與閱讀相結合,使識字與感知識課文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在讀文的過程中促進識字,通過識字幫助閱讀。
4.6 寫字方面。將易混淆近似筆畫的生字放到一起去講解,邊范寫邊說本字口訣、學生描一遍寫一遍,老師巡視總結糾正,學生再次練寫一遍來落實,做到寫字有層次,層層有要求。
參考文獻:
[1] 呂含貞.談“交往互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構建[J].課改縱橫,2016,(4).
[2] 何振中,洪濤.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交往互動”摭談[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4,(112).
[3] 李素芹.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1).
[4] 王海濤.小學語文課堂“互動式”教學的嘗試[J].現代閱讀,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