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良
摘要:作文思辨能力是高中學生的一項重要能力。培養思辨能力,不僅可以提高作文成績,還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寫作實際和需要出發,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思辨能力。
關鍵詞:高中作文;思辨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071-01
作文的本質是表達思想,作文的魅力是思辨色彩。思辨是屬于哲學的。簡單地說,“思”即思考,是進行比較深刻的思維活動;“辨”就是辨別分析。思辨就是從理性的角度看問題,把握事物的過程和結果、整體和部分、對立和統一、主觀和客觀等哲學關系。
1.高中學生作文思辨能力的現狀及原因
1.1 應試性過強限制了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
高中作文雖在文體上沒有過多限制,但在應試環境下,教師往往傾向于學生寫復雜記敘文和議論文,有時還對作文的形式、構建模式等作相應的要求[1]。這就導致高中生在寫作中受限制比較多,無法將自己的第一感觸和想法表現在作文中。受應試教育影響,學生更多考慮的是如何寫作才能得到更多的分數,從而忽略了對于作文本身的思考,限制了作文思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1.2 缺乏思辨思維能力培養的環境。
高中階段多是半封閉、甚至全封閉式學習。學生的課余生活局限于教室內,課余時間短暫而課上時間也過于緊湊。在快節奏的學習環境中,高中生很難靜下心來思考一些問題。盡管教師會安排學生閱讀,但這種有限的閱讀時間和閱讀內容都無法很好地幫助他們提高思辨能力。學生在考場上寫作,需要顧及考試時間等一系列綜合因素,在這種環境下很難深入思考,不利于作文思辨能力的培養[2]。
2.提高學生作文思辨能力的策略
2.1 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多種文體的寫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只訓練學生適應高考作文文體的寫作,還應讓學生對其他文體也進行深入了解并學會寫作。如果發現學生寫雜文、隨筆等創新文體,教師應及時給予鼓勵。在寫作之前不給學生講解作文要點或大體立意,而是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思考能力進行寫作。通過不同文體的訓練,學生可以在寫作過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一種模式,并可能產生不同方向的思辨,以提高作文中的思辨能力。
2.2 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思考。
作文訓練中,有的學生想運用思辨思維寫作,卻出現立意與命題者的立意產生偏差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作文時,應引導學生正確解讀作文內容和要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堂讀范文并展開討論,讓學生談談多角度準確立意的作文的感覺。這樣,學生對作文題目的理解可能會有一個新的定位,明白自己的思考辨別有哪些優勢和不足[3]。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擴大思考方向與范圍,提高思辨能力。
2.3 運用素材,培養對思辨能力的興趣。
多數高中生對于思辨能力了解不多,忽略了思辨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作文時穿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在課堂上提出一些與提高思辨能力有關的趣味問題。比如,教師利用高中生關注的社會熱點話題,在課堂上讓學生討論看法;或者拋出一個關注點給學生,讓他們充分發散思維,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通過思考和表達來培養思辨能力。
3.提高議論文思辨性的常見方法
3.1 由此及彼想開去。
讀完命題,不妨想一想現實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與命題提到的事實有相似之處,若能快速準確地舉出兩三個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當然,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我們可以把話題材料的內容(或命題內容要點)進行分解,如果各個小點對應相似,整體必然神合。要注意的是,不應站在單一角度選擇同類材料。多角度聯想,擴充材料的涵蓋面,為揭示問題實質作好量的準備。
3.2 透過表面看實質。
有些學生在文章中列舉很多材料,但只下一個結論,這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分析。這里的分析是指要注意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即探求事物內部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系。判斷一篇文章的思辨性,往往是看作者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問題產生的根源,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的預測性。
3.3 多問一個為什么。
當得出某個結論時,不妨再想一想產生這個結論的原因,那么問題分析也就向前推進了一步,當然也就顯示了深刻透徹的文章特點。寫議論文時,要在思辨中立意構思,只有在作文中不再出現“片面性”“幼稚化”的思想觀點與思想方法,我們的作文教學才有成效。
3.4 用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思辨能力要求思辨個性化。個性化就是獨特視角、情懷別致,不同體驗,見仁見智。個性化體現出來的就是創新能力。作文創新能力體現在:(1)要勇于突破舊思想、舊觀念。(2)思維方式要新,作文才新。(3)作文角度要新,與眾不同。轉換視角,寫出事物的另一面。(4)多問幾個“為什么”,而不是淺嘗輒止。(5)多側面、多層面深入思考問題。(6)用聯系發展的眼光,寫出事物的變化與關系。
在寫作時,從審題到構思,再到具體表達,都要有強烈的思辨意識。提高作文思辨的辨證性,要用辨證的觀點來看問題,避免片面地看問題;聯系地看問題,避免孤立地看問題;發展地看問題,避免靜止地看問題。提高作文思辨的深入性,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揭示原因,從它的深層含意去洞察人生百態。提高作文思辨的逆向性,讓思維形成對立面,從問題的相反方向進行探索,得到新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鄭雪英.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1):4-4.
[2] 胡慧娟.簡析高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作文思辨能力策略[J].小作家選刊,2017(20):84-85.
[3] 楊紅梅.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5(29):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