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竇穎

自1998年起,我國將每年的10月8日定為全國高血壓日,呼吁全社會參與高血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將血壓控制在正常水平,為血管減“壓”,才能遠離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發展的重要因子,臨床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患動脈粥樣硬化的幾率比血壓正常的人群要高出3~4倍。這是因為血壓升高以后會導致血液對血管內皮的沖擊力加大,時間長了就會引發血管內皮損傷、血管壁增厚、管腔變細,而血管內皮受損又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始動因素,內皮損傷以后,血液中的脂質和血小板就會聚集、沉積于損傷處,逐漸形成粥樣硬化斑塊,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出現粥樣硬化斑塊會使管腔變狹窄或堵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就會引發冠心病,而冠狀動脈完全堵塞時,局部心肌就會發生壞死,從而引發心肌梗死。
專家指出,高血壓患者不僅要積極控制血壓水平,同時要做好一級預防,防止冠心病的發生。在絡病理論指導下研制的通心絡膠囊,不僅可以保護血管內皮不受高血壓等因素的損害,而且能修復已受損的血管內皮,讓血管內皮變得光滑平整,粥樣硬化斑塊沒有可以形成的環境,同時還可以解除血管痙攣。血管內皮光滑平整,粥樣硬化斑塊無法形成,血液就可以順暢運行,心臟能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自然就不會出現冠心病心絞痛、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因此,通心絡膠囊常被作為高血壓患者對于冠心病的一級預防用藥,被廣泛用于臨床。
高血壓和心律失常有著密切的關系,血壓長期處于一種較高的狀態會引起心血管和心臟的病變,而高血壓引發的左室肥厚是導致心律失常最常見的原因和危險因素。高血壓最容易引發的心律失常有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房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房室傳導阻滯、室內傳導阻滯等。專家提醒廣大高血壓患者,平時要長期堅持將血壓控制在相對正常和穩定的范圍內,減少各類心律失常的發生。而一旦發生心律失常一定要及時治療,尤其是高血壓引發房顫后,不僅會增加腦梗塞的風險,還會增加猝死的可能性。
對于心律失常的治療,在絡病理論指導下研制的創新中藥參松養心膠囊,具有獨特的整合“調”治心律失常的優勢,取得了快慢兼治的臨床療效,既可以調節心臟多離子通道,調節心臟自主神經功能,又可改善心臟傳導功能,改善心肌供血,一個藥物可有效阻斷引發心律失常的四大發病機制,避免了其他藥物單純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導致心率緩慢和傳導阻滯的弊端,而且對目前臨床上藥物治療空白的竇緩伴室性早搏、心衰伴室性早搏等復雜性心律失常治療效果顯著。
由于參松養心膠囊對心律失常表現出的良好的“快慢兼治,整合調節”作用,因此入選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中國藥師協會組織編寫的《心律失常合理用藥指南》。同時,還因為該藥對房顫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良好療效分別入選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專業委員會心房顫動防治專家工作委員會發布的《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2015》以及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員會發布的《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家共識》。
高血壓長期得不到控制的一種必然趨勢就是導致心臟左心室肥厚和擴大,左室舒張功能減退,心肌細胞肥大和間質纖維化,稱為高血壓性心臟病,病情逐步發展就會出現心肌收縮功能減退,最終發生心力衰竭。研究顯示,70%的心力衰竭是由高血壓導致的。
在脈絡理論指導下研制的通絡中藥芪藶強心膠囊對于心衰具有整合調節、多靶點干預的治療作用,既能強心、利尿、擴血管,顯著改善心衰患者臨床癥狀,又能干預神經內分泌過度激活,減少心室重構,可以說同時具有目前常用的四大類西藥聯合應用的作用,對心衰可以發揮標本兼治的效果,能有效緩解心衰癥狀,改善心衰患者的長期預后,延緩心衰進程,為患者解除痛苦。芪藶強心膠囊對于心衰的良好療效得到了循證醫學研究的證實,被寫入2014年《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并被2018年5月發布的《中國擴張型心肌病診斷和治療指南》列為推薦用藥,得到了國內外醫學界的廣泛認可。
高血壓,除了可引發上述疾病外,還會導致腦血管病、高血壓腦病、慢性腎功能衰竭等疾病,對人體健康有著巨大的危害。因此,高血壓患者一定要遵醫囑積極治療,將血壓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遠離心血管疾病等各種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