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明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10-194-02
摘要 文章結合企業實際,對確實加強作風建設,服務于企業發展需要進行了一些探索,建議從加強黨性修養、確實改變作風、緊密聯系實際,提升企業效益幾個方面著手更好地貫徹落實與執行“八項規定”。
關鍵詞 八項規定 轉變 緊密聯系 企業效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級黨委政府都積極采取措施落實“八項規定”。同樣,我們國企也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及上級主管部門精神,制定出配套規定,對干部作風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黨員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風為之煥然一新,落實“八項規定”取得了明顯成效。作為一名基層企業黨務工作者,就如何結合企業實際,更好地貫徹落實與執行“八項規定”,確實加強作風建設,服務于企業發展需要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企業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重要性
貫徹落實中央“八項項規定”精神意義重大、深遠,毋庸置疑。對于公路運輸企業而言,面臨著安全生產和其它運輸行業的激烈競爭,制約企業的效率與發展,建立落實“八項規定”長效機制,對于黨員干部轉變作風、提高效率,對于黨員干部深入基層聯系職工、穩定職工隊伍,對于勤儉辦企提高效益,尤為重要和迫切。
(一)有利于企業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效率
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關鍵是轉變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特別對于國有型企業來說,黨員領導干部是企業的“火車頭”、“領頭羊”,轉變工作作風,不僅是密切聯系職工群眾的可靠保證,更是加強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效率,保障企業穩定發展的根本途徑。貫徹執行“八項規定”精神,密切聯系群眾改進工作作風,有助于踐行“做足一百分,服務為大家”的質量方針和“誠信立足、創新致遠”的經營理念,有助于黨員干部樹立大局意識、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執行力。能夠使各級管理人員按照“八項規定”精神要求,改進作風,身體力行,把精力投入到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利益、克服行業困難的各項工作中去,從而帶領廣大職工群策群力、戰勝困難。
(二)有助于企業密切干群關系
中央“八項規定”提出要改進調查研究,深入基層了解真實情況,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要求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要深入一線深入基層,了解職工的生產、生活情況,為一線職工排憂解難。落實“八項規定”精神的重要性,就在于通過深入基層和職工群眾,與職工群眾打成一片,進而穩定職工隊伍,為企業發展提供人力保障。
(三)有利于勤儉辦企提高效益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八項規定”提出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業有關規定,嚴格車輛使用、各種待遇的規定,正是傳承優良傳統。厲行節約不僅關系黨和企業的形象,而且是針對當前復雜困難的企業形勢的有力舉措,關系到企業的成本和效益,關系到企業是否能夠在市場中生存。因此,建立落實“八項規定”長效機制十分迫切。
二、企業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仍然存在不容忽視問題
通過堅持深入基層,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改進新聞報道,嚴格廉潔自律,加強監督檢查;開展廉潔文化建設,引導黨員干部廉潔從業,加強責任文化建設,加大追責力度,更是清風拂面,成效喜人。但是,在貫徹落實“八項規定”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視的現象和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上存在偏差。少數人存在“與己無關”的錯誤思想,認為“八項規定”針對的是高級干部和中央機關的問題,與基層與自己無關,個別人存在“小事思想”,認為八項規定針對的是小事,既解決不了大問題,違反了也沒有什么大不了;少數人存在“一陣風”看法,有的說是走過場,有的認為一陣風過去就無所謂;有的認為“八項規定”是“一般號召”的思想,認為工作干好了,請請吃,公車私用等都不是違反紀律問題。還有的存在“法不責眾”、“內部溝通”、“外人不知”等等想法,錯誤思想和偏差認識仍頑固,較長期存在。
二是落實情況不盡人意。通過媒體的報道不難發現,一些領導干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少,或者到基層解決問題少,指責命令多;一些領導干部對職工群眾不了解、不關心等等。
三是對違規規定監管不到位。主要存在落實“八項規定”措施不具體,機制不健全,對黨員干部的監督不到位。
三、企業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建議
“八項規定”言簡意賅,內容樸實,每一項都切中要害。筆者認為,其實質就是密切聯系群眾、求真務實、艱苦樸素。而聯系企業實際,就是要改進作風、提升效益,促進發展。
(一)貫徹落實與執行“八項規定”中,要把握兩點意義
第一,要讓領導干部特別是基層的領導從文山會海的事務工作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精力放到解決具體實際問題之中,放到調查研究和深入實際問題之中。
第二,領導干部要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拉近同群眾的關系,更密切地聯系群眾,真正融于職工群眾之中,從而更高效地開展工作,構建和諧穩定的發展局面。
(二)加強黨性修養,把好“五個關口”
一是要把好思想關,謹防自腐蛻變。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怎樣的思想,就會造就怎樣的人生。為此,領導干部一定要自覺加強理論學習,以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楊善洲為榜樣,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標,自警自律,從思想上筑起拒腐防變的堅固長城。
二是要把好情感關,謹防情隨事遷。領導干部也是人,也有親情、友情、鄉情等人之常情。然而,現實生活是紛繁復雜的,有些情誼并非真情,而是借“情”之名,圖“利”之實。倘若把握不住用情的度,勢必為情所困、為情所害。
三是要把好小節關,謹防蟻穴毀堤。從一些領導干部墮落軌跡看,悲劇往往始于小事小節,最終小事成了大事,小節變為“失節”。
四是要把好嗜好關,謹防失足落水。領導干部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習慣,絕不能視為“小事一樁”,更不能恣情放縱。否則,就有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為他們“曲線投資”的對象。
五是要把好名譽關,謹防好大喜功。領導干部應該認識到,個人的進步是組織培養、關懷的結果,取得的成績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個人只是“滄海之一粟”。在對待個人名利地位方面,應該有淡泊的心態。
(三)確實改變作風,做到“三個反對”
在國有企業中,長期以來存在著不少把開會當做落實完成工作的一項形式手段。工作只停留在會議上,而沒有進一步的跟蹤落實,確保實效,造成許多工作只停留在會議上、文件中。
一要反對本本主義,端正良好學習風氣。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指導發展實踐,通過帶著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傾聽群眾呼聲、服務基層群眾,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改進學風,不斷增強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本領,以實實在在的效果體現學習成效。
二要反對官僚主義,堅持密切聯系群眾。作為基層領導干部,要堅持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特別要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多同群眾座談,多同干部談心,了解真實情況,研究解決問題,為群眾辦更多實事、為企業謀取更大利益。而作為企業管理層,也應時常深入基層,傾聽基層的呼聲,不能光坐在辦公室內想問題、定政策,發文件。因為公司出臺的文件許多是指導性意見,而如果脫離了實際,反而讓基層無所適從、無法操作,甚至產生抵觸情緒,為了應對檢查而絞盡腦汁,弄虛作假,最終讓文件和工作要求形同虛設。
三要反對形式主義,務求取得實際效果。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想問題、作決策、抓落實都以企業和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為重,簡捷行事、簡短為文、簡樸生活,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創業上,真正踏踏實實地做好打基礎、促發展、惠職工的事。
(四)緊密聯系實際,提升企業效益
有史以來,總站通過“勞動競賽”“節能減排”等各種活動載體倡導節油、節電、節胎,堅持勤儉辦企業,堅決反對講排場,認真落實厲行節約各項措施,嚴格控制公款支出,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都用在刀刃上。這些仍是我們值得繼續發揚的好作風。但新形勢下,需要提升理念,拓展領域,確立全新的立體勤儉節約觀,充分實現效能至上、資源集約、科學決策。
一是要確立效率效益觀,全面改進作風、提升效能。效率就是效益。一天的工作半天完成就節約出半天時間干更多的事,拖拖拉拉2天完成就是時間上的浪費。因此,要把“轉變作風、提升效能”作為勤儉節約觀,大力倡導,帶頭弘揚。
二要確立決策長效觀,堅持民主、科學決策。我國每年盲目拍板、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相當驚人,有的腦袋—拍、大筆一揮就可能損失上億。在企業,同樣存在決策風險。因此,在作任何決策前,領導干部必須慎之又慎拍好板,使各項決策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贏得群眾的“口碑”,達到利益長效化。
(五)做到“三個避免”,促進效益提升
一是要避免“一陣風”。改進作風,重在實際行動,貴在持之以恒。一方面,企業一把手要帶頭倡導、率先垂范。另一方面,要強化日常監督,把監督執行八項規定作為紀檢監察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完善監督檢查辦法,提高制度執行力,讓好的制度和規定最大限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而讓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成為黨員干部的一種高度自覺行為。
二是要避免盲目加碼。不能為了表明創造性地落實,過于追求形式創新,不顧實際地針對中央八項規定制定具體落實意見或細則,層層加碼,而忽略八項規定的精神內涵,對八項規定理解有偏差以致矯枉過正。
三是要避免紙上談兵。對于一項規定而言,得到執行才有生命力。而執行的最高境界,在于將規定內化于心,使之成為習慣。落實八項規定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少說多做、真抓實干,善始善終、善做善成,讓職工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總之,好的制度只有得到貫徹執行才是實現好的效果的唯一途徑。國有企業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正確落實八項規定,推動企業改革發展。企業領導干部要從自身做起,從嚴要求,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廣大黨員要切實擔負起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把八項規定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把中央精神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