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婷婷 傅麗英 張婉平
【摘要】目的:探討6S管理與PDCA 循環聯合應用于病房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劃分病房環境為六大區域,各區域按6S管理法的步驟進行整改,制定各區域的檢查標準,并與PDCA 循環聯合應用,觀察實施6S管理聯合PDCA 循環前后患者對病區的滿意度情況。結果:實施6S管理聯合PDCA循環后,患者對病區環境的滿意度和對病區的總體滿意度明顯提高,并保持在較高水平。結論:6S 管理與PDCA循環聯合應用,可以使得病房管理標準化、精細化;從而可以提高患者滿意度;同時可以調動護士管理積極性,提高其職業素養,培養其創新精神,實現病區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6S管理;PDCA;分片段責任制;病房管理
【中圖分類號】 R749.0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10-151-01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重視,患者對住院期間病房環境要求也相應提高[1]。通過對醫院環境的精心改善,可以增加身心舒適度,從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并最終改善患者的預后[2-4]。經典5s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6S管理增加了安全理念,確保了護理工作的安全。PDCA 模式是廣泛應用于質量管理的標準化、科學化的循環體系[5],有效運用在護理質量、安全、科研、教學管理等領域。其循環體系的特點是使護理質量持續得到提高。在此,為了實現良好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患者滿意度,本科室于2017年8月起將6S管理聯合PDCA循環引入病房管理,進行質量改進。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科于2017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病區管理中運用6S管理法結合PDCA模式進行質量改進。
1.2 前期準備階段
1.2.1 成立6S小組及分工 于2017年8月成立病區6S管理小組。小組成員由病區護士長(擔任組長)、2位病區責任組長(擔任指導員)、5位病區護理骨干(區域負責人)組成。
劃分病區6個區域:護士站、注射室、治療室、病室、更衣室和值班室,各區域匹配一名負責人。
1.2.2 培訓與學習 組織學習6S管理和PDCA循環法理論與實踐運用。培訓方法:PPT講解授課、微信互動、小組交流。6S小組成員參與全部形式的培訓、學習、討論;科室全體成員參與PPT的講解授課。
1.2.3 制定檢查標準階段 小組成員對所分管區域進行調查并書面總結存在的問題,初步制定各區域的檢查標準(每區域10-17條目不等)。根據6S管理法從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6個方面更精細的劃分初定的檢查標準。制定出各個區域各含6個大條目(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每大條目含相應2-11條不等的小細則。細則下附檢查反饋和針對問題的改進計劃(即PDCA的4個步驟)。賦予各區域整理項、整頓項、清掃項、清潔項各15分,素養項、安全項各20分,共100分分值。
1.3 實施
1.3.1 整理 整理所分管區域的物品。區分出有用的、無用的物品,清理掉不用的,留下有用的物品,騰出空間,創造舒適寬敞的環境。
1.3.2 整頓 各類儀器設備放在具有明確標識的指定位置;一次性物品分門別類,制定基數,方便增補,避免浪費;個人物品備注姓名實行標簽化,避免無人認領情況。
1.3.3 清掃 將各區域內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地方清掃干凈。
1.3.4 清潔 將整理、整頓、清掃進行到底,并制度化。各班維持所在操作區域的整潔。
1.3.5 素養 成員養成良好的習慣,遵守規則。其核心的要求是員工素質的提升.也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本質[6]。所以將環境納入交接班的內容中,養成各班交接班時,檢查各區域環境是否整潔安全的習慣。
1.3.6 安全 重視成員安全教育,時刻都有安全第一觀念,防患于未然。對于各個區域存在的安全隱患,如墻磚松動、設備故障等,實行首發責任制。
1.3.7 PDCA循環法的應用 遵循四個階段(P - 計劃、D - 執行、C - 檢查、A - 處理)八個步驟(P:找出問題、分析原因、確定主因、制定措施,D:執行計劃,C:檢查效果,A:固化成果、將尚未解決或新出現的問題轉到下一次 PDCA 循環)[5]
1.4 評價方法
1.4.1 護理部滿意度調查小組發放不記名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對科室實施6S管理前4個月與后5個月的滿意度調查進行比較。
1.4.2 各區域負責人每周根據檢查標準評分,月底匯總。
2 結果
2.1 病區管理應用6S管理聯合PDCA循環后,患者對病房環境安全和環境舒適的滿意度均提高,病區的總體滿意度也明顯提高,基本穩定維持在98%以上。詳見表一
2.2 實施6S管理聯合PDCA循環后,第四個月的六大區域平均分均比第三個月高。其中值班室的評分最高且最穩定,均維持在98分以上;病室的評分最低,但仍有提高;而護士站、治療室、更衣室的評分增加比較顯著。詳見表二、三
3 討論
3.1 運用分片段責任制,實施區域管理的標準化,做到病房管理精細化
本研究中將病區區域化:將大環境分解為小環境,增加管理的信心,并可以比較各區域的管理難易程度,在各區域的評分中,病室這塊呈明顯的持續最低分,這是由于床位多,管理對象(病人及家屬)多、文化差異大、依從性不一,加上外科床位周轉率快,人流量大等,均造成了管理的難度增加。而值班室的評分呈穩定高值,則是因為對值班室制定的標準明確,這里人流量少,護士執行力強,依從性高;
將各區域責任化:各負責人目標和責任明確。如此分片段責任制法在病區6S管理中能提高護士積極性和工作效率,進而有效改善病區整體環境,更好地促進病區6S管理的開展[6]。從表三與表二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在各小組成員的管理下六大區域評分基本呈升高的趨勢。同時患者對病區的整體滿意度也提升。
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六大條目細化成符合各區域評分的細則,可以將管理精細化,可以根據檢查結果,一目了然,明確的知道問題出在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的哪項上,便于PACA循環時的重點改進。比如護士站的扣分經常出現在整理項,治療室的扣分更多出現在素養項,那么就可以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提高效率。
3.2 運用PDCA循環,實現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每月各區域檢查結果,首先查詢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找出關鍵因素,制定解決問題的措施;接著根據制定的計劃,應用到現存的實際問題中;然后在下一月檢查時,評估針對的問題是否解決或改善,以此判斷制定的改進計劃是否有效;若效果顯著,則將改進計劃制度化,若無效,再將此問題列入下一個PDCA循環中,直至問題改善。護士通過主動性的尋找問題,一改護理工作所處的被動地位,又提升了自我品志,培養了創新思維[7],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次的循環都是取精華、棄糟粕,對原有流程的優化過程,從而實現病區管理穩定性的、持續性的發展。
總之, 在病房管理中運用6S管理聯合PDCA循環法,可以使得病房管理標準化、精細化,不僅可以有效的改善病房環境,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同時可以調動護士管理積極性,提高其職業素養,培養其創新精神,實現病區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袁越等, 運用現代環境護理理論管理病房環境的效果分析. 護理管理雜志, 2012. 12(9): 第673-675頁.
[2] 陳雨朦與方進博, 護理工作環境相關研究進展. 中國護理管理, 2014(10): 第1112-1115頁.
[3] CICOLINI, G., et al., Workplace empowerment and nurses' job satisfac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J Nurs Manag, 2014. 22(7): p. 855-871.
[4] Manojlovich, M., et al., The Relationship of Emp-owerment and Selecte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to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J Nurs Adm, 2002. 32(11): p. 586-595.
[5] 王錦佳, 謝寶緣與郭萍, 6 S管理聯合PDCA循環在病區醫療護理設備管理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19): 第80-81,82頁.
[6] 邵紅與徐軍, 分片分段責任制法在病區6S管理中的應用. 中國現代醫生, 2016. 54(35): 第127-129頁.
[7] 湯瑩, 過黎黎與林小鈺, PDCA循環管理模式在新生兒病房管理中應用效果分析. 醫藥前沿, 2015. 5(26): 第2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