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龍
【摘要】高中數學知識廣、難度大、抽象、難理解,對學生計算能力和思維能力要求較高,部分學生在學習上非常吃力,以致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如何幫助學困生走出低谷,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數學 學困生 表現 原因 對策
一、學困生的主要表現及形成原因
1.基礎知識不牢固。他們對知識的來龍去脈,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不清楚,對于基本概念、性質定理等一知半解,對于公式定理適用范圍和所需要的條件掌握不清楚,對已學過的知識、思想方法、規律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和方法體系,所以在做作業時只是機械模仿,亂套題型,或者照搬照抄其他同學的作業,自己不能獨立認真高質量完成作業。
2.學習方法不科學,學習上沒有主動性。學習無計劃,課前不預習;坐等老師課上講解,對于老師講的內容跟不上,忙于記筆記;不會聽課,課堂上注意力不夠集中,課堂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漠不關心,不肯動腦筋,缺乏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對于老師課堂上反復強調的重難點、易錯點不重視。對于平日學習或者考試出現的問題,鞏固落實不到位。
3.學習意志薄弱,缺少毅力和信心。學習上沒有明確目標,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消極對待,對于上課聽不明白的地方不是課下想盡一切辦法突破解決而是選擇放棄。關鍵是學習不能真正做到持之以恒,過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日子,缺乏毅力和韌性。
4.教學進度快,內容難度大。一是基礎年級在學新課的過程中,時間緊任務重,容量大,進度較快,導致中等生對所學知識囫圇吞棗,消化不良。同時,為了追求高分,一味地追求那些高檔題,注重“特技”與“巧法”,淡化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應用。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轉變學困生的對策
1.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實施分層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變“攀高求難”為“夯實基礎,中間穿插,滾動提高”。力求促使學困生轉化,中等生優化,優等生強化,真正做到分層教學。
2.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根據學生的實際,適當減少課堂容量,增加新課講授時間,力求使學生在學習新知時,理解與掌握齊頭并進、一步到位,從而避免因基礎知識不牢而造成的差距,逐步縮短學困生與優秀生間的距離。
3.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訓練為主線,盡量做到概念規律習題化,解題程序化。在課堂上,對學困生采取多鼓勵、多提問、多板演等手段,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積極參與的意識。同時,加大檢查的力度,鼓勵他們多做、多問,不斷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4.加強教學的藝術性。讓課堂生動、有趣。學困生一般對枯燥無味的按部就班式講課聽不進耳,對數學知識也不感興趣,教師應恰當運用藝術性的教學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從而達到讓他們認真聽課的目的。另外,教師還要隨時觀察學生學習情緒,更要特別注意觀察學困生的學習情緒,學困生往往上課容易思想開小差、精力不集中,出現問題做到及時提醒。
5.優化學習習慣和改變學習態度。大部分學困生學習比較被動,主動性不強,對數學概念、公式定理記不住不理解,學習上不動腦筋,一遇到問題就問老師,甚至扔在一邊不管;教師在解答問題時,也要注意啟發式教學方式的應用,讓他們自己動腦思考,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答問題。不要給他們現成答案,要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他們主動思考,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6.注意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可有目的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讓他們能回答,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在考試前,對學困生知識的薄弱點進行個別輔導,這樣還可使有些學困生經過努力也有得較高分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就感,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7.信任尊重,注重情感教育。關注學生內心的改變,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還需要老師的信任和尊重。學困生因為屢教屢犯,常常導致老師的惱怒,父母的責怪,同學的嘲笑,可能自己都不信任自己了。老師就要積極尋找其身上的“閃光點”,因勢利導,給予更多的鼓勵和贊美。不挖苦、不諷刺、不用刻薄的語言來刺傷他們的自尊心,而應從內心里去尊重他們。學困生更期待老師的表揚,當他們有所成績時,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肯定,哪怕是微小進步應該及時予以表揚。只要后進生接受教師,那就會及大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教師不懈地努力和艱苦地付出。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習也是一樣的,學困生之所以學不好數學,關鍵是沒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學。只要細心、耐心地引導培養他們,學困生也一定會走出高中數學的低谷。
參考文獻:
[1]馬忠林,胡炯濤.數學教學論.2001.
[2]田萬海.數學教育學概論.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