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雨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明確指出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的總體要求,并明晰了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四項任務。這些重要論述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態文明觀,科學合理,催人奮進,指明了我國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和目標,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新理念,續寫新時代美麗中國新篇章,開啟美麗中國建設新征程。
關鍵詞:美麗中國 生態文明 建設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8-0241-02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建設美麗中國,要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一、準確把握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起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謀劃開展了一系列長遠性、開創性的工作。過去的五年,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建設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環境狀況總體改善。
五年來,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取得明顯進展,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扎實開展。全國完成造林5.08億畝,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商業性采伐,森林覆蓋率顯著提升,如今全國森林面積達到31.2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森林蓄積量達到151.37億立方米。全國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積1.26億畝,沙化土地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呈現持續縮減的良好態勢。全國空氣污染治理力度加大,與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重點區域PM2.5年均濃度下降均超過30%。五年來,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5.7億千瓦,劣五類水從10.9%下降到8.6%,萬元GDP能耗從2012年0.83噸標準煤,下降到2016年0.68噸標準煤。
在邁進生態文明新時代的過程中,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創新和頂層設計的貫徹落實都取得了重大成績。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下,開啟了生態文明新時代,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資源節約有效進行,環保執法監管力度持續加大,環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環境狀況得到改善,在更新理念、保障發展、完善措施、監管治理等方面,各機構、社會團體、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都為生態文明的建設作出了行動和貢獻,為生態環境保護作出了我們這代人的努力。
二、牢牢堅持生態文明新征程的新思想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明晰了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四項任務。此重要論述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態文明觀,科學合理,催人奮進。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自然是人類生存、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傷害自然就是傷害人類自己,沒有自然,人類將無法生產和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關乎人民切身利益,關乎民族長遠未來。我們要保護大自然,不違背自然規律,不過度消耗自然資源,減少污染排放,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處、共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保護生產力,保護資源,推動社會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態生活環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基本美麗中國的目標,建成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正如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的生態文明觀,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既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十九大把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戰略高度,說明中國特色生態文明新時代已經啟程。
三、集中解決生態文明新征程的新矛盾
一是強化綠色意識,突出生態治理。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政府、集體、個人的共同努力,我們要樹立牢固的綠色發展意識,在生態文明教育培養上建立有實用性、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機制,大力倡導推廣珍惜能源、節能減排、減少環境污染、垃圾分類回收、綠色消費、低碳生活,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物質利益,倡導健康的綠色生活方式。始終將建設美麗中國作為責任,推進生態治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逐步降低環境污染排放量,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綠色治理工程,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加大清潔能源的使用力度。大力整治污水排放、落實河長制,保護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水生態質量;控制機動車尾氣、建筑揚塵、餐飲油煙、工業生產、焚燒物等的排放,提高空氣質量,打好藍天保衛戰;開展綠化造林,實施土壤污染治理。通過努力,到2035年,基本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綠色健康發展模式,提供綠色健康的產品來滿足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
二是健全工作機制,推進生態建設。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愿景,就必須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法律法規監管,完善相關配套的規章制度,強化對自然和環境的管理,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同時,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和執法機制,嚴格落實生態文明建設新要求,建立健全各項生態工作規章制度,構建生態保護新格局。深化環保綜合執法改革,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創新相結合,各地因地制宜完善環保、水利、畜牧、國土等部門配合聯合執法制度,穩步推進部門職能整合工作,形成環境保護大合力,提升環境保護管理的執法權威,提升環境治理效率,共筑環境管理體制新格局。
三是發展綠色經濟,共筑生態家園。通過技術創新,降低工業污染,關停或改造高消耗、高排放的企業,以轉型升級為發展價值取向,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產業、生態產業,實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點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并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同時,滿足人們對生態文明的迫切需求,加強城鄉生態管理,把環境治理作為重大民生實事,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質量。積極推動廁所革命,提升廁所文明,堅持城鄉垃圾收運、處理一體化模式,完善污水處理、空氣凈化等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打好大氣水土治理三大攻堅戰,控制污染排放,共享碧水藍天溫馨家園。推動全民保護生態環境,參與共建共治共享,齊心協力建設美麗中國,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作出努力和貢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