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蘭
摘要:自新課標的實施以來,素質教育已經取代以前的分數教育成為各學校教育的主旋律。而在小學語文方面,為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成為了德育教育的領航者。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非常強的學科,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對培養學生的情操和高尚品德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本文對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施進行探討。
關鍵字:小學語文 素質教育 德育 新課標
前言:
從德育教育的概念性上來講, 就是教師要不斷發現課本中的德育因素,然后通過日常教育活動作為的媒介,日積月累當中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幫助小學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新課標下的教材,為老師提供的豐富的德育素材,這就需要老師將蘊含愛國情感的文章進行加工,貫徹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吸收,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的德育教育分析
(一)重要性分析
回看以往的教學環境,一直實行的都是應試教育,也就是分數說話的時代。老師家長關注的僅僅是學生最后能夠得到多少分,而在學生在品德上是否有欠缺的關注度并不夠,造成學生不適應社會環境,甚至一些學生身懷才智而無法融入團體實現價值。上述都是德育欠缺的表現,社會流傳:才德兼備者方為人上人,有德無才者是普通人,而有才無德之人是一顆隨時爆炸的危險品。由此可見新時代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是一項基礎工程,是塑造學生靈魂的重要措施,只有學校抓住學生時代的優勢,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才能做到為孩子的未來負責,為這個社會的安定負責。
(二)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現狀
在諸多的學校中,很少有學校在學生德育教育方面擁有完善的管理和培養機制,沒有一個引導學生的成熟的計劃,這是現今學校教育的失敗之處。要知道自小學開始學生在家庭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也就是說家長的教育有一定作用,但是占指導作用的還是學校的教育。現在,學生在學校沒有一個好的方向,語文教師也沒能將德育融入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這就是現在學生的品德素質不能很好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把范圍在擴大一點,現今的教育的體制也是忽視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仍然是分數值教育深入人心,在這種氛圍下,家長隨孩子品德教育也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校更是只注重才智教育,成績好的學生才能讓老師正視。這些危險的現狀都需要教育部進行教育改革,幫助學生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樹立一個正確的道德觀,重視道德“分數”。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途徑
(一)以情景再現帶動德育教育
身臨其境是感染學生最有效的方法,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夠健全,更容易接受所處的情景而不是枯燥的課文。所以老師在講授課文時,一定要注重模擬情景,把課文中所帶有的德育資料更好的呈現出來,在以前,創設情境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藝術手段,直觀的在現在學生的面前,把學生領進課文所描述的情景,有效的激發教師的情感世界。而現在,多媒體的發展已經深入校園,利用視頻來進行德育教育顯然是更為有效的一種方式。
(二)在課文中挖掘德育
教材始終是小學教育的第一手資料,所以在課文中挖掘的德育,然后引導學生去體會課文中所展現出來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道德和社會主義美德等情感,在結合小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研讀課文的知識內容的同時達到才智和品德全面發展。
例如:在小學課文中有很多表達情感的文章,例如有《母親的呼喚》一文來講述母愛的偉大,在這篇課文的講解中可以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來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母親,來更好的理解課文的主旨。四年級下冊中的《狼牙山五壯士》講述抗日中的愛國情感,這一點學生并不能體會到抗日時期的情景,就可以讓學生觀看這部電影,這樣更容易帶入那種愛國情感,所以必須把握住教材中的德育,來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感情交流。
(三)結合教學法
所謂結合教學法,就是要把課堂上的言傳,轉化到實踐中的思考。一方面,老師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把大道理灌輸到學生的意識當中。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這種品德,這方面老師可以把課下的實踐來當做課下的作業,用一篇實踐后的心得體會來展示學生的收獲。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很好的利用校內外的資源,把課上所學的知識和課外的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甚至運用到多學科的滲透。這一措施主要表現在教師的身上,需要考慮到語文教學中的德育點,形成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
例如: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例子就是《媽媽洗腳》,這種簡單的事情其實也是對學生的一種考驗,養尊處優的學生只有經歷這種事情,才能真正的長大,體會到父母的艱辛。還有一個誠信的例子,就是在商場買東西時,如果結賬時,售貨員多找了幾款錢,要及時的還回去,這樣一個簡單經歷,不僅會收獲售貨員的贊賞,自己的心理也會有一種自豪感。
三、結語
小學語文在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對于語文老師來說可能就是一種責任,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德育必將受到更大的關注,所以對語文老師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教師必須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滲透德育,同時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促使學生健康發展。小學生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通過建立相應的培訓與管理機制,敦促教師隊伍的不斷優化,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為輔的方式對小學生德育教育加以滲透,積極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小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高述佳.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實踐途徑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69+71.
[2]趙建成,石云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7(05):124+135.
[3]楊文學.淺談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才智,2014(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