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軍
摘要: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妨把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效的整合,這樣就把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彰顯出來,同時也讓信息技術本身教學更具實效性。當今社會信息科技發展迅速,學生學習好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將來的工作與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適當的與其他各學科進行聯系,從而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融合;積極作用;有效途徑
一、小學信息技術與與學科教學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很多人在思想觀念上存在錯誤的認識。在很多課里,我們其實看到一些為了用信息技術而用信息技術,用了用信息技術反而形成一種累贅的環節,把信息技術神化、把融合看作時尚,堂堂課、樣樣課都要用到信息技術,而沒能從思想觀念上意識到融合的實際意義,只是形式化和表面化地融合,純粹是為了融合而融合,反映在教學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讓課堂學習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觀學習水平上,弱化了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降低了學生學習的內在質量,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1]。
(二)很多人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些錯誤。 實際操作中的錯誤實際是源于認識的片面,很多人認為融合是現代化教學的一種有效的工具、手段或是更有效的學習信息技術的一種方式,即把融合的落腳點放在了信息技術的展示和學習上,而非是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以輔助學習。在具體操作時,很多人認為只要是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或是使用了課件用了視頻就是在進行融合[1]。例如,課堂上給孩子們提供很多很多的教學視頻很多小資料小片段讓學生自主去學習而沒有做好引導的話,這種利用信息技術充其量就是超大量地提供資源給學生,而沒有真正教會學生如何去看資料如何去思考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問題。
二、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積極作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導入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信息技術走進課堂教學,給當今的課堂教學模式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信息技術的強大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動畫、視頻、音頻等,例如:在學習“故宮”這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一個視頻。將金碧輝煌的故宮展示給學生,學生看到美輪美奐的故宮,被其宏大的規模所震撼。教師在接下來教學時,學生肯定會有興趣聽講,聽聽教師介紹這個壯觀的建筑。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會調動自己的思維,積極去思考教師所講的事物。思維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自由的馳騁,語文的教學,學生只有自由思考,將思維發散開來,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所在。然而通過信息技術,創設一個有趣而且較為逼真的情境。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更好的延伸。通過將信息技術與學科相結合,將生動的畫面通過多媒體鍵技術展示給學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注意力轉到課堂上,課堂的效率自然而然的也就提升了很多。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多媒體展示的優美圖像的引導下,思考各類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學生會感到枯燥,失去興趣。教師創造了一個情境,吸引了學生的興趣,不能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又感到枯燥,不能讓之前的努力白費。例如:在教學“平移和旋轉”時,教師可以首先播放一些游樂場的畫面,如旋轉木馬、劃船等等,給學生展示一副生氣勃勃的畫面,小學生對于這些有趣的內容是非常感興趣的[2]。教師接著可以問問學生:你們知道畫面中的事物,移動有什么規律嗎?你們能將他們分分類嗎?學生一聽老師說,就會開始思考,看著視頻上正在播放的事物,學生更會有興趣去探索問題。這樣可以改善學生上課開小差的不良習慣,而且這種生動且貼近生活的畫面,更可以讓學生感到親切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望。
三、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有效途徑
(一)通過信息技術直觀演示,使課堂教學具體、生動。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會碰到許多抽象的知識,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這些抽象的東西。傳統的教學模式,僅靠教師一張嘴說教,學生只能想象,而采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通過具體實物與圖片的演示,直觀明了地闡述抽象的知識。例如數學教學的視圖與圖影部分,離開了多媒體只能給學生抽象、枯燥、呆板的印象,而采用多媒體,則可將抽象的知識明了化,將枯燥的情景生動化[3]。在情景交融中使學生陶醉,在生動形象中使學生充滿激情與活力。像這樣運用多媒體來展現,學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教學重難點的解決才有破竹之勢,學生的能力才能有更進一步的提高。
(二)組織創新是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融合的載體。一是教師把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完全放手交給課堂的小主人去解決,進行小組討論,實行探究與合作式學習,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教師只是充當引導者的角色,給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二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獨立化、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學生可依據其自身的興趣特點選擇學習內容,可以依據其自身的能力水平自定學習速度、學習方式,從而使學生真正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實現有差異的發展[4]。三是信息化和生本理念的完美融合,使課堂模式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悄然發生了變化,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評價也發生了變化。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打造一個愉悅有趣的課堂,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堂上來,最終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陳友水.信息技術與小學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J].華人時刊·校長版, 2017(10):58-59.
[2]馮玉芳.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學周刊, 2011(24):160-160.
[3]章延軍.淺析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J].陜西教育(教學版), 2017(5):68-68.
[4]李玉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發展需求與趨勢[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4(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