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谷
摘要:目前,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導致的東西方經濟水平不平衡,造成了留守兒童這一現狀,而農村教學資源與城市教育資源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關愛留守兒童,彌補農村小學生的德育缺失成為了農村學校教師的又一份教育重任。對此,本文論述了農村小學品德發展現狀,并針對性的提出了相應的彌補措施——以關愛為前提,滲透德育。
關鍵詞:關愛學生;德育;農村;小學生
一、農村小學生品德發展現狀
1、敏感自卑
農村小學生由于對世界的認知是狹窄的,而部分父親或者母親不在身邊的學生更是因為缺乏關愛、歸屬感和情感的呵護,更是變得十分敏感自卑。而在這種性情中,部分學生由于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不能自拔,也不會適當調節自己的情緒,導致了該部分學生的思想變得十分極端。所以,在人際交往方面,這部分極端的學生往往不敢、不善言談,不敢融入交往圈,即便是與其他學生交往時,也是十分小心翼翼、唯恐觸碰到他人的交往準則。但是,這部分學生往往不敢袒露自己的心聲,更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所以所交的朋友不多、并且難以真正在朋友之間傾情傾述。在這種心理和交往現狀下,也就形成了心理和交往能力發展的惡性循環。
2、學習和生活習慣較差
小學生的自制能力和自律性較差,農村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重視程度也相對較低,對孩子的監督和輔導也就相應較少,甚至部分家長并沒有科學管理和合理規范孩子的認識,任由孩子的自由發展。所以,農村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較差,而差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一旦在小學階段養成,隨著其成長過程再進行更正也就變得十分困難。對此,改變農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勢在必行。但是,由于農村學生的心靈敏感而脆弱,教師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還要注重方式方法,還是要以關愛和呵護為前提,避免批評和懲罰等方式。
3.道德意志薄弱,缺乏自制性和自律性
寒門難再出貴子,折射出了當前農村教育的又一種現狀。在我國經濟發展分化尚不是十分嚴重的時期,農村學子由于粗糲的農村生活的磨煉,造就了更加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意志力、果敢堅毅的個性。但是,時至今日,客觀環境上,造成了農村和城市學校的教學資源配置水平差距越來越大,而家庭環境中,父母由于往往感到物質上的匱乏而產生歉疚等心理,也就在物質水平上盡可能“富養”孩子、溺愛孩子,造成了農村小學生的意志力不夠堅定,其自治性和自律性較差。即便是學生出自寒門,也難以體驗到父母的艱辛和生活的不易,也就造成了農村小學生意志力塑造和錘煉難度較大這一現狀。
二、關愛學生,彌補農村小學生德育缺失
1.情感教育,滲透關愛與呵護
語文教學有這樣一個特點:以工具性的文字傳遞信息時,往往伴隨更多的情感觸動,這種觸動猶如酒后的醇香,讓人回味無窮。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情感教育,滲透關愛和呵護,對學生的道德塑造是深遠持久的,對其言行舉止的塑造更是潛移默化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為強化對學生的品德塑造,應當發揮情感這一重要因素、發揮情感觸動的最大效果,讓情感成為改觀學生品行的最佳源動力。例如,在《一封信》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多數農村小學生的家庭情況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同學們,當你們的父母不在家時,你們是不是十分想念他們?你們嘗試著給爸爸媽媽寫過信嗎?信中都是怎樣向他們描述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思念的呢?隨即引導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這一過程,實際上是喚起學生情感經驗的過程,讓學生在本情境中學會代入自己的情感,從而深化學生的體驗。在此情感基調上,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我”在文中向爸爸寫的兩封信,分析兩封信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我”會轉變自己的想法,改變自己給爸爸寫的信呢?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自己的經驗和情感,分析這兩封信。最后,通過學生的情感代入和分析,學生能夠得出,兩封信都是在向父親表達自己的思念,而其中最大的不同則是第二封信則是露西調整了自己的情緒狀態,在信中分享了自己快樂的事情,并把這件事情與爸爸分享,減弱了爸爸對“我”的擔憂。在本文學習完畢后,教師也可以滲透情感教育和關系:其實,即便是父母不在身邊,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牽掛和關愛著我們。所以,無論如何,我們始終被關愛和呵護包圍,而短暫的離別也是為了更好的撫育我們成長。在這種情感教育下,學生必然逐漸變得開朗、樂觀、積極向上。
2.激勵呵護,塑造良好習慣
農村小學生的教育問題要比城市學生的管理和教育更要注重方式方法。由于過度敏感脆弱,教師更要慎用批評和懲罰,而更多的應當采用激勵與呵護。例如,在《亡羊補牢》這一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利用這一則語言故事滲透激勵性教育,改觀學生的不良學習和生活習慣。在文章思想分析完畢后,教師可以設置“暢談收獲”這一教學環節。在本環節中,教師告知學生:同學們,當老師在閱讀完這一篇文章之后,收獲和啟發十分豐富,老師先談一談自己的收獲吧!也許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有過不良的學習認知和習慣,但是在任何時候意識到這一問題或者想要改變不良習慣,都不算晚,都來得及!關于這篇文章,你們又有什么收獲呢?隨后,引導學生暢談、
三、總結
農村小學生特殊的心理發展狀態,要求教師要以更加藝術性的教育方法開展教育工作。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充分了解到學生的品德發展現狀、分析學生品德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要通過情感教育和激勵呵護等措施,塑造學生的良好品行,強化農村小學生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毛永賢,李虎,曹杏田.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探索――基于對T市的調研分析[J].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5,15(02):9-12+33.
[2] 任亮寶.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黑河學刊,2010,154(6):116-118
[3] 楊維靖.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中國校外教育,201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