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霞
摘要:弘揚傳統文化,打造學校特色,在這一理念下,近幾年來,東七小學開發了一系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傳統藝術教育、非遺文化傳承等,并嘗試通過多學科課程整合,使學生們經歷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不斷提高綜合學習力,滲透到各個細節處。
關鍵詞:傳統文化;課程
幾年的探索與實踐,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課程日趨成熟,東七小學逐漸走出了一條富有地方特色與學校特色的傳統文化之路。
一、上好傳統文化課程,傳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
利用地方教材上好傳統文化課。山東省義務教育必修地方課程教科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一本優秀的傳統文化地方教材,我校選派教學能力強,經驗豐富,文化底蘊豐厚的教師任教,每周一節課,根據教材特點,采用誦讀、吟唱、欣賞;讀書匯報,故事會,表演唱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啟蒙教育,使學生了解、理解并愛上了傳統文化課。
二、文言啟蒙,走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家園
一代代作家在文言文的寫作中積淀了豐富的表達經驗,整個中國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精神家園乃是由文言文一手鑄成的。
2017年9月開始,我校選用王崧舟老師主編的《文言啟蒙課》這套教材作為一至六年級的校本課本,是希望學生能喜歡文言文,愛上文言文。通過一年的摸索和實踐,我校探索出一條“三讀一練”文言文學習的模式。
(一)通讀:能借助注釋和拼音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二)悟讀:知曉故事大意,明白道理。
(三)熟讀:積累文言,積淀語感。
(四)練習:識記常識,讀寫互動。
學習文言文,不僅僅是學習古人一代代傳承下來的語言形式,更是繼承學習古代文化,重塑中華傳統之必須。
三、走進博物館,觸摸德州歷史,銘記德州特色
我校開發了校本課程《走進博物館》,確定了七個場館作為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載體。教師根據每個場館的特點和功能,分別設計了三課時的課程結構,每個博物館課程都須經歷三課時的學習:第一課時是參觀前的引導課程,通過學習單幫助學生對即將參觀的場館有所了解;第二課時是組織學生到場館參觀考察,教師提前設計學習任務,學生根據任務有重點的參觀、考察,完成相關學習任務;第三課時是在老師引導下,學生們用文字、照片、繪畫、小報等形式總結、交流觀后體會,形成評價。三課時的博物館綜合實踐學習形式目的性、針對性更強。我們計劃每位同學在小學六年至少完成7次的博物館主題學習活動。分別是:
感悟德州文化享受民俗樂趣——走進德州博物
德州太陽能“硅谷”在我身邊——走進太陽谷
見證中菲友誼——走進蘇祿王墓博物館
傳承黑陶文化 感受黑陶魅力——走進梁子黑陶博物館
魅力德州 美食扒雞——走進德州扒雞文博館
人與動物和諧相處——走進德州動植物園
孝親文化我知道——走進四女寺風景區
教師們在設計每一節課時都注重孩子的年齡特點,認知程度,力求從多角度,為學生創建綜合實踐探索的舞臺。
四、剪刻紙、盤子畫,美在手中綻放
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選擇和創新,提高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作為美術課的延伸和補充,我校社團開設了剪刻紙課程。
一、二、三年級設置的是剪紙課程,分為窗花系列、十二生肖系列、人物系列等。四、五、六年級設置的是刻紙課。根據節日分別有:雷鋒系列,中秋系列、教師節系列,春節系列等。我校還定期進行繪畫展覽,把優秀學生作品作為展品懸掛在學校走廊,提高他們的成就感與自豪感。剪刻紙課程的開發,既滿足了學生好玩,好動手的天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細心和耐性,也豐富了我校的校本課程。我校師生作品參加開發區組織的書畫展,多次獲得一二等獎。
五、傳統節日課程,貼近民俗,培育民族情結
中國傳統節日內容豐富,凝聚傳承著中華民族的血脈和思想精華。鑒于此,我校開設了傳統節日課程,讓學生貼近民俗,觸摸民族的靈魂。我們開始的課程有:
清明節,我向先烈敬禮
粽情端午,童心閃爍
中秋詩會,萌童詠月
孝親敬老話重陽
冬至餃子,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我們一起過臘八
我校的冬至課程,臘八課程的開展在學生和家長中反響熱烈,活動也拉近了師生之間,親子之間的距離。傳統節日課程也被多家媒體報道,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六、益智課堂,讓思維之花在手中綻放
2018年9月,我校《學科益智課堂中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實踐研究》“十三五”教育部規劃課題被批準立項。這標志著益智教育在我校全面展開。魔方、九連環、華容道、九宮格、魯班鎖都是益智器具中的傳統器材,學生利用這些器具不僅可以玩中學,學中思,更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益智文化。益智課堂讓孩子們樹立文化自信,改善學習方法,鍛煉聰明頭腦,體驗創新樂趣,開拓成長視野。
七、展開一幅詩意盎然的畫卷
中華詩詞的字詞應用巧妙,內容涉及面廣。我校一直致力于學生的古詩詞誦讀,把閱讀經典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讓經典潤澤孩子的童年。學校老師親自動手編制,繪圖,搜集課內課外詩詞佳作,這些詩詞明白曉暢,富有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此外,我們給每首詩加上注釋、賞析,并通過“心中有詩”使學生做到默寫;“筆下有畫”讓學生對詩意、情景的理解落筆成畫,從而品味詩詞韻味無窮的美!
開發校本課程,弘揚傳統文化是我校的宗旨。近幾年,在學校積極倡導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初步形成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題化、特色化。文言啟蒙課程,走進博物館系列課程,剪刻紙課程,詩情畫意課程,傳統節日課程走進了課堂,走進了學生的生活,開闊了學生的眼界,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傳承了民族傳統,弘揚了傳統文化。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將在我校落地生根,綻花著果。
參考文獻:
[1]王寶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施路徑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8(15):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