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紅梅
摘要:小語專家一致認為多讀、多思、多寫是學習語文的最高法寶,這里的多讀側重的自然是讀的內容上,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規定小學語文很重要的一條目標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自然是從讀的形式上提出的要求,只有這樣雙劍合璧,才能算是讀的內核所在,可見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道大梁,需要好好打磨,本文就目前出現的教學狀況:啞巴讀書、木偶人讀書、發電報讀書等談談教學策略的些許轉變,從而迎合當前的教改風向。
關鍵詞:朗讀教學 策略 激情飛揚 情感
隨著《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這些節目在廣大觀眾心目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后,“朗讀”之花開遍祖國大地,從而激起朗讀愛好者的熱情,一個個躍躍欲試,這自然也引起多數小語工作者的關注,引起小學語文老師關于朗讀的多方面研究。就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及其策略,我作了以下粗淺的研究與分析。
一、朗讀及其重要性
朗讀即清清楚楚地高聲讀誦,使詩文語氣連貫而見情意。它不同于默讀,默讀重在思考,而朗讀重在傳情達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每篇小學語文教材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1.朗讀能改變孩子的性格。
性格內向的孩子一般都不愛說話,更談不上愛讀書了,久而久之,他們就會顯得不自信,發出的聲音自然就很小,如果能給予正確的方法引導,當你能夠讓他放松地 、抑揚頓挫、情感飽滿地誦讀時,也就是能把自己的勇氣、感情、理解讀出來時,他就變得外向了,特別是在集體誦讀時可以相互壯膽,進而產生誦讀的熱情和激情。
2.朗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力和記憶力
朗讀能激發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并有效提高人的記憶力。因為朗讀要動口、動眼、動腦、動耳、動心,是一項復雜的活動,通過多種途徑刺激大腦皮層,這種多種思維聯系的訓練方式有助于對文本的理解與記憶。例如,《小猴子下山》,如果只是機械地講解,學生難以記住,但是如果通過朗讀,不管是表演讀,還是分角色讀,都可以讓學生入情入境,在理解的基礎上,在情境的感染下學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記住。
3.朗讀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是語文老師再熟悉不過的一句話,多數時候都是以朗讀的形式展現的。作家說讀書要用兩只眼睛來讀,一只眼睛讀紙面上的文字,一只眼睛讀到紙的背后去,這就是說,我們要反復地誦讀才能理解其中文字的深奧之處。尤其是低年級,他們的語言還處于萌芽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語言思維能力,只有通過大聲朗讀才能促其獲得有效的記憶,把語言的外延和內涵統一。
4.朗讀可提高寫作能力
朗讀他人作品是學習的過程,朗讀自己的作品是修改完善的過程,葉圣陶老先生說,修改作文最好的方式就是:再念、再念、再念。竇桂梅老師說語文教學一定要有激情,而這激情的綻放多數來源于朗讀;文章的起、承、轉、合,只有在誦讀中才能深刻地體會到。
二、小學語文朗讀的現狀及分析
朗讀就是要像說話那樣自然,然而,據調查,就我們學校的情況來看,90%的孩子不會朗讀, 他們讀書不連貫,特別是長句;容易讀錯字,添字,漏字;讀書拖腔拿掉;不喜歡朗讀;朗讀缺乏感情。細細分析,大體來源于以下幾種原因:
1.閱讀的形式缺乏靈活性
朗讀形式多種多樣,如齊讀、領讀、比賽讀、范讀、自由讀、分角色讀、對手挑戰讀、帶著文后問題讀、模仿錄音讀等。但如今大部分教師仍喜歡以齊讀為主的朗讀形式,齊讀確實可以制造浩大的聲勢,可以有效烘托課堂氣氛。
2.缺乏老師范讀
在農村,多數學校是有早讀課的,原本應該是有朗朗讀書聲的課堂卻只能聽到孩子們稀稀拉拉的蚊子哼的聲音,因為長期以來,老師在早讀課時讓孩子們自由讀課文,早讀對他們來說是漫長的,他們早已厭倦了這種朗讀,更談不上喜歡了。課堂上需要范讀時多數老師用錄音機或課件代替了,老師范讀這一魅力漸漸隱退。
3.一年級的朗讀關沒把好
一年級孩子認識的字少,理解力、反應能力相對會弱一些,他們在自行朗讀課文時很自然就會一字一頓,甚至手指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課堂上學生在朗讀課文時老師也會跟著一起讀,然而卻沒有去糾正孩子們的錯誤,而是陪著他們一起拖音,久而久之,這種壞習慣就很難改掉。
三、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質量的策略與方法
由此可見,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質量,讓朗朗書聲回到語文課堂,讓學生的激情飛揚到語文課堂勢在必行。下面我就自己在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談自己的見解。
1.保證示范性朗讀
一直以來我都很重視朗讀。去年我在永慶小學支教,發現那里的孩子都不會讀書,連上課喊口令都是“老——師——好”,更不要說讀課文要有感情了。讀書也都一樣,拖音拖好長,拖腔拿調,六年級都是這樣。低年級學生剛接觸字詞,不可能聽得懂你所謂的朗讀技巧,朗讀方法,應該怎樣讀,不該怎樣讀,但孩子們的模仿能力很強,一年級的老師尤其要重視范讀的重要性,甚至在早讀課時,一句話一句話地教他們讀,在老師的示范下讓他們漸漸形成朗讀經驗,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在一年級能讓孩子們把課文讀連貫,拖音、唱讀的現象就不攻自破。
2.朗讀訓練形式的多樣性
(1)課內不同的朗讀形式。
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個別讀,集體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在朗讀訓練中,根據不同的文本內容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可以使學生保持長久的朗讀興趣。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的形式,合理地選擇各種方式,才能讓朗讀教學的效果最好。
(2)課外
要拓寬孩子們的視野,不僅朗讀課本,也可以讀課外的美文,經典詩文,在課外舉行誦讀活動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經典誦讀、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是最常見的課外誦讀活動形式。
3.教授朗讀技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學生有一定朗讀積累,形成一定朗讀經驗之后,可適當授予他們一些簡單的朗讀技巧,讓他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當然技巧的傳授不是死板的說教,而是結合情境,結合評價等多種形式適當指導。
4.形成朗讀習慣
當孩子們喜歡上朗讀,感受到朗讀的成功,學會了朗讀時,就需要老師、家長一起朗讀,漸漸形成他們的朗讀習慣,課堂上便會不時地奏起一曲曲悅耳動聽的歌。
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豐富他們的朗讀愛好,形成較強的朗讀技能,讓語文課堂得以書聲朗朗,激情飛揚,老師們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
[2]趙麗榮:《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摭議》,[J].考試周刊,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