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嘉 錢依佩
摘 要:近年來,我國共享經濟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涌現,其中民宿短租行業也是發展極為迅速,更符合共享經濟時代特色民宿的出現彌補了市場空白,滿足了現代消費者旅游個性化、情懷化的需求。但目前我國民宿業的發展還存在許多的問題,比如信用制度不完善,行業標準未規范化,行業內同質化嚴重,在商業化的同時丟失了人情味與情懷等,本文也提出了應對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共享經濟;互聯網;民宿
共享經濟這個術語最早由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和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于1978年發表的論文“Community Structure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A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經濟是合理的將閑置的資源調配并極大化利用。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中國互聯網協會分享經濟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可以看出我國共享經濟正從起步期向成長期加速轉型。
有償分享模式是目前其中發展最快也最為普通的一種模式,發展比較的成功的Airbnb是租房界共享經濟的鼻祖,也是一種典型的有償分享模式,它的商業模式是將普通居民的閑置房屋出租,讓旅客以較低的價格租房的同時讓原本閑置的房屋發揮了作用,房東賺到了租金,平臺也獲得了傭金。目前國內的民宿也成為了旅游時的熱門選項,小豬短租、途家等OTA平臺也發展的十分迅猛。
一、中國民宿發展現狀
1.民宿旅游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旅游經濟增長迅速,市場規模品質同步提升,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2017年全國旅游人次突破50億大關,相當于每個人一年旅游3.7次。旅游消費升級帶動相關行業的轉型升級,民宿作為旅游產業的細分,是近兩年的新興產業,目前正處于井噴式發展時期,在自由行的趨勢下,一般的酒店與旅館已經不能滿足用戶對住宿體驗的更高要求,而更符合共享經濟的時代特色的民宿的出現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民宿的裝修、軟性服務、氛圍都很大程度上的有別于酒店,與酒店的標準化、制度化不同,民宿更注重的是房客的體驗,價格也更親民。中國客棧民宿截止2017年共超過五萬家,主要分布在南方,并且西南和東南地區發展最為迅速,市場最為火爆,這一現狀與我國旅游業的整體發展現狀相吻合。
2.我國政策支持
目前中國的民宿行業正處于起步階段,行業整體還不規范不成熟。早在2014年開始國家就開始關注并重視旅游民宿的發展,2014年12月31日政府開始全國范圍內進行試點,2015年之后相繼提出了多個民宿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旅游局于2017年8月15日發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該標準規定了旅游民宿的定義、基本要求、管理規范和等級劃分條件等,該標準的正式實施將會推動中國的民宿行業進一步走向正規化、規范化,并提高民宿行業的服務水平與硬件設施。
3.OTA平臺迅速發展
在中國共享經濟大潮下的O2O旅游民宿平臺發展迅猛,這些互聯網平臺都屬于第三方平臺,均為輕資企業,通過構建平臺使房東與租客直接接觸交流產生交易。中國已全面進入“碎片化旅游時代”,消費移動化、需求個性化、目的地IP化、產品細分化的發展趨勢使OTA平臺成為了旅游出行使用最頻繁的工具,超過80%客戶選擇“移動咨詢和預訂”,移動支付和“互聯網+旅游”模式的日漸普及,也促進了OTA平臺移動端的火熱。
二、中國民宿存在的問題
我國民宿業作為一個年輕的行業,近些年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許多的問題有待解決。由于民宿的迅速發展與市場的火熱,越來越多的人看中民宿的高利潤價值在缺乏前期調查與準備的情況下就進入到這個行業,使房東素質參差不齊,也間接導致了民宿的品質、硬件和服務水平的參差不齊。目前我國民宿業還不夠規范化,信用制度不完善,旅游淡季民宿房間空置率高,少部分民宿的安全與衛生都存在隱患與風險,硬件設施也不夠完善;行業內同質化嚴重、民宿的裝修與布置存在互相抄襲的現象,定位模糊,缺乏個性化與創新,部分民宿在商業化的同時丟失了人情味與情懷;初期過度投資導致資金回籠慢也是行業內普遍存在的狀況,無健全的融資渠道導致品牌民宿擴張困難。
三、共享經濟背景下我國民宿發展策略
針對以上中國民宿存在的問題與現狀,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1.完善信用體系
目前我國迎來了共享經濟大潮,建立信任才能使共享經濟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完善的信用體制是共享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在共享經濟背景下的旅游民宿業的房東與住客完全屬于陌生關系,房東把自己的房屋交給住客,住客入住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環境,雙方都存在信用危機與道德風險,建立完善的信用體制建設是民宿業健康安全發展的基礎。民宿平臺為保證健康快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信用的保障,完善信用體系是不可或缺的。OTA平臺建立信用體系時,同時可以與第三方信用機構合作,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O2O模式,在政府主導下,全社會參與,全面完善消費者個人信息與信用記錄,線上與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與電商平臺合作;線下整合工商、海關、稅務、公安、法院央行等職能部門的信用記錄,獲得更加全方位的用戶個人信用信息,信用良好的消費者可以獲得免押入住等特權,而信用不佳的消費者則會在預約中受到阻礙。
2.提升民宿品質與個性化
隨著消費水平升級,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提升民宿品質成為發展民宿的必經之路。一間民宿品質的核心就是它的服務品質、房源質量、設施設備水平,而品質的基礎則是安全、衛生、舒適度,民宿需要根據國家旅游局出臺的相應旅游民宿行業標準來規范民宿內的基礎生活設施和必要的安全消防設施。服務品質則體現在房東對每一位不同的租客的同樣的關心和不一樣的用心,如有小孩的家庭入住,房東就可以在房間內擺放一些玩具供孩子玩耍,為不同需求與特點的租客推薦不同的旅行行程,提供專屬的個性化管家服務、高效的服務效率等。房間內物品功能布置需要標準化,并選擇更加有質量保障和特色的房間硬件設施,同時需要提升民宿的建筑設計品味,注重生活形態和生活理念的輸出,注重體驗式的環境營造,同時也需要和房東個人特質、當地歷史背影、人文風情、地域文化等緊密結合,這樣真正與當地特色結合,才能有個性化特質。
3.民宿經營的“互聯網+民宿”營銷策略手段
互聯網時代,各個行業都想去用互聯網思維、法則重新審視運營、推廣等工作。在民宿這個非標準住宿行業,未來只有那些擁抱互聯網的民宿,才能有更多機會獲得競爭優勢。
(1)擴大民宿網絡宣傳力度
通過在知名網絡社區的旅游版面,發布民宿的宣傳信息,或撰寫圖文并茂的風景區旅游攻略與游記,并在文中適當介紹民宿的亮點。民宿經營者還可以自行建立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擴大宣傳力度,為更多用戶所熟知。
(2)組織“民宿聯盟”
為規范經營,臨近的民宿可以聯合組織類似“民宿聯盟”的組織,由專業民宿或酒店經營團隊管理,“民宿聯盟”可以以統一的界面和服務面向客戶,落實訂單,再分流到具體的民宿。這種模式,可以給客戶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并逐步淘汰違規經營的部分民宿或促使其整改,使得協會內的民宿進一步規范化。
(3)提升客戶的參與感,注重用戶體驗,建立信任機制
構建參與感體系,開放客棧民宿從籌建、運營、營銷推廣體系、過程,由獨立經營到共同參與:為保障用戶權益,《房屋守則》等規定與租客反饋都清晰地展現到用戶面前,建立起雙方的信任機制;客棧民宿的品牌形象傳播僅僅依靠自身傳播是有限的,必須要帶動客人,參與客棧民宿品牌形象傳播,開放傳播體系,多方向多層次傳播。
參考文獻:
[1]張慧敏.共享經濟下“互聯網+民宿”現狀及對策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7(20).
[2]莫燕林,史小珍,馬麗卿.共享經濟背景下的民宿發展對策研究[J].江蘇商論,2017(02).
[3]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R].國家信息中心,2018.
作者簡介:張思嘉(1997- ),女,浙江省嘉興市人,漢族,學歷:在讀本科,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