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旭,丁微微
(1.渤海船舶職業學院,遼寧 興城 125105;2.上海華潤大東船務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2155)
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方面,混合課程的出現使教育方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對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擴展與實踐動手能力。
混合式教學是基于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一定教育方式的改變,進而演變而來的一種靈活的教學方式。混合式教學將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與現有的教學方式不斷融合,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針對我國目前教育現狀,高等教育對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非常重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教育改革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未來促進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打造優秀專業與優秀課程是當前教育的重中之重[1]。混合式教學是將兩種教學模式進行有機地結合,運用起來取長補短,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使得教學資源得到充分的使用,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來說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
船舶建造作為高等院校的核心課程,其主要是針對鋼料工、放樣工以及裝配工崗位中的知識與技能來進行任務的創建,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在進行船舶建造工作中能夠具備船體放樣、號料、工藝的編制和船體建造、船體建造現場的施工技術指導、船體建造的質量檢驗。船舶裝配等實際操作的工作能力,從而為今后的課程進行與實際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課程是根據相關企業的實際需求而對船舶工程工作的人員進行培訓而開設的,是一門與船體生產工作實際相關的應用型課程[2]。
目前,“船舶建造”課程所采用的依舊是傳統媒體以及課堂講授的教學模式所進行的,通過對現有課程教學模式及其成果分析,可以知道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較好,但是實踐起來相當困難,例如在進行樣板展開、船舶下水以及儀器設備操作等時,實際動手能力不熟練,有些甚至無從下手。對于船舶工程專業的學生來說,亟需一種教學方式來對其進行理論、實踐的綜合培養,并且這種學習模式不限制學習的時間和地點,可以供學生任意時間、地點的進行學習。因此,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將混合課程教學模式應用于船舶工程教學中,對于教師來說,既可以保留著原有的課堂優勢,對學生進行理論素養的培養,又可以將移動終端的優勢發揮出來,即使學生能夠將注意力集中于解決現實問題上來,而不是僅僅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鉆研精神的培養,減少學生眼高手低的情況出現。
我國高等院校開展混合課堂,需要注意的是要與傳統的現場教學模式相區別開,也要對課前的網上自主學習做出充分的考慮。船舶工程相關技能混合課程的建設是以高等院校的船舶核心課程為基礎開展的,并在教學中對網絡教學平臺以及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模式為基礎,充分利用網絡的信息化、先進性來開展混合課堂的教學。
經由清華大學研發的THEOL混合課程的出現,為高等院校的學生提供了網絡學習平臺,并且在平臺中設置了一些學習模塊,如教學公告、問卷測試、在線測試、主題討論、在線作業、互動答疑、資源共享等教學模塊,從而使整個混合課程網絡學習平臺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共同創建學習資源庫,并且為高等院校的廣大師生提供了豐富且優質的學習資源與服務[3]。船舶工程混合課堂的建立是立足于清華大學開發的THEOL網絡教育平臺所創建的,對于該課程的構建與設立始終遵循THEOL的授課模式與教學思路,并將有關于“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資源進行整合,然后放置在網絡教學平臺中。船舶工程技術混合課程的建立主要體現在:(1)高質量的教學模式與資源能夠促進共享資源庫的建立,并且以線上網絡資源來輔助線下傳統授課模式的方式進行教學,進而滿足優秀課程網站創建資源庫的要求。(2)教學整體的構思方面主要由船舶工程技術來進行,以船舶工程的相關工程任務為主要線索,進行混合課程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的整體應用。(3)積極采用線上、線下授課模式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通過傳統課上面對面的方式,以及線下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方式相結合原則,對學生進行全面、整體的教學。
之所以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順利開展完全基于其網絡世界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特點,船舶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是通過現場對理論知識的講解與時間操作能力的培養,加上網絡資源庫中豐富學習資源的輔助共同形成的混合式教學,其線上資源庫中主要包括對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訓短片、教學視頻、教學課件、微課程、模擬動畫、圖文圖本以及虛擬方針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并且涵蓋了多方面的課程測試題、相關試卷以及其他學習資源,再加上一些用來擴展專業知識的學習范圍外的知識點等。將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作為當前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目標與任務,并對每個項目進行微視頻、微課程以及模擬仿真軟件的開發,對每個項目進行一一研究,并清楚不同項目的不同關鍵點,在每個任務開始前進行調研,并對其教學目標進行認真撰寫,能夠將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分析出來,并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示出來,結合微課程、微課件以及測試題和作業題進行進一步的開發研究,通過線上與線下的互相協調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4]。
針對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線上學習平臺,并對平臺各個模塊進行介紹與分析。
3.2.1 課程信息公告
通過在線編輯課程信息公告,向學生展示教師課程的實際安排與總體課程規劃,對所開設課程的總體要求進行發布介紹,提醒學生課程要求與注意事項。可以對學習任務與學期中的難點、重點進行實時發布,若臨近學期期末可發布考試復習題以及在線解答的相關要求。
3.2.2 學思單元
學思單元主要是教學課程微視頻與課件和單元的在線解答部分。(1)在單元每個項目中提前上傳教學課程微視頻以及教學課件,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與對知識點的認識與了解,微視頻中會出現線下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知識,學生可以通過線上微視頻的觀看提前查閱相關重點、難點,并對知識點有一個基本的認識。(2)單元在線答疑是指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首先學習,但是這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在船舶工程技術專業方面,技術性極強,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并對不懂的知識點進行提問,教師可以通過這個方式對知識點進行總結與分享,及時彌補線上學習的不足,為課程更好地進行打下基礎。
3.2.3 在線題庫測試
根據具體的學習要求,船舶工程技術專業在線上提供了每個階段學習的題庫測試,學生可以通過在線測試對所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測試是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這是對學習結果的一個檢測,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測試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解答與講解,并對今后的復習做好準備。
3.2.4 拓展資源
船舶工程技術專業線上學習可以通過設置拓展資源模塊來增加學生對這一領域的了解與認識,課程除了微視頻、微課件、虛擬仿真軟件以及教師教案外,還可以添加一些課外資源,對學生的課外知識的擴展具有重要意義。
混合課程的設立一方面提高課程效率的同時,對教師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線上學習中學生沒有理解透徹的知識點進行很好的鞏固,能夠使學生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5]。對于學生難以掌握的知識點與技能,能夠提供在線討論區,使學生將課程疑點記錄下來,學生之間可以共同討論,教師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另外,學生可以根據思維導圖中的教學重點與難點進行更細致的了解,針對設計教學情境與目標,學生可以通過課前在微視頻與微課程中進行簡單的了解,并結合教師課上講授的內容加深對知識點的了解與認知。不同的學習環境也會產生融合現象,實踐教學中學生可以在虛擬仿真軟件的試用下進行更好地學習,并自主創建學習小組,針對課上的問題進行討論。通過對校內傳統教學模式與校外實踐形式結合的形式,對學習學習效率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通過對混合課程以及船舶工程技術專業資源庫的建設闡述,專業資源庫的建立對船舶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學習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平臺相結合的形式,對專業知識進行詳細的掌握,進而對實際操作技巧有良好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