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華 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
引言: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將其應用在教育行業中,催生了現代教育技術,優化了傳統課堂模式。與以往教學模式相比,現代教育技術充分挖掘了網絡中的教學資源,實現了專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了課堂的趣味性。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學校沒有認識到網絡教學平臺的重要性,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手段。為了擴大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我國高校必須構建網絡教學平臺。
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高校開始構建網絡教學平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校的網絡教學處在發展初期,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很多課程網站在建成之后無人問津,精品課程空置,浪費了大量的網絡資源[1]。課程網絡建設具有復雜性特征,高校需要優化頂層設計,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規劃。一些高校沒有挖掘課程內涵,促進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的互通,致使網絡教學陷入發展瓶頸,無法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選擇。
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傳統教學有兩個階段:第一是教的階段,即老師傳授知識;第二是學的階段,即學生吸收知識,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傳統教學中的“教”與“學”都具有單向特征,主體之間沒有互通交流,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很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很多高校在開展網絡課程建設時,受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將教師講課內容和課本內容作為主要的教學資源,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需要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部分高校沒有在網絡平臺上構建互動機制,致使學生和教師溝通不足、師生關系日益冷漠。
在高校內部有多個網絡系統,如校園教務系統、學籍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等等,在校園網的統一調配下,校園門戶正式建立起來,各個網絡系統成為信息化校園的一部分。為了調用不同網絡系統的信息,高校必須促進系統互通,將校內系統連接起來。具體來說,高校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高校應該對不同的網絡平臺進行整合,對教學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第二,高校應該對教師和學生進行身份認證,在確定信息后允許教師學生登錄平臺。第三,高校應該為學生提供網絡學習指導,如發送網絡知識鏈接等,讓網絡學習有章可循。
在大數據背景下,移動設備越來越多,學生的移動學習需求越來越旺盛。手機是最常見的移動學習設備之一,可以及時獲取互聯網中的學習信息,方便學生進行閱讀和自學。為了擴大移動學習空間,高校應該支持移動互聯網的訪問。具體來說,高校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高校應該分析學生的移動學習習慣,構建移動學習平臺,學生只需登錄校園網,就可以調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中的學習資源。第二,高校應該構建師生互動機制,方便教師和學生進行線上交流,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網絡學習已經成為重要的學習形式之一。網絡教學平臺面向的主體就是學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校應該對學生的網絡學習成果進行定期考核。網絡教學平臺記錄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時間等,高校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流程進行動態監測,提醒學生查看學習進度表,明確已經學習的內容和還需學習的內容。在學生完成學習后,高校應該根據課程內容設置進度表,方便教師進行統計。如果學生完成的課程內容超過百分之八十,則可以參與最終的期末考試;如果學生完成的課程內容不足百分之八十,應該取消學生的考試資格。教師也可以將學生的網絡學習成績作為期末評價指標之一,以此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很多教師仍然以課堂教學為主,忽視了網絡教學的重要性。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應該對教師進行教育培訓,轉變教師的傳統教學思想,更新教師的教學方法。具體來說,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高校應該鼓勵教師應用網絡教學平臺,根據網絡教學情況進行教學評價。第二,高校應該為教師提供更多的網絡學習資源,加大課程資源建設。第三,高校應該擴大宣傳范圍,為教師普及最新的網絡教學知識,讓更多教師認可網絡教學。
結論:綜上所述,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進入到大數據時代。網絡信息技術對教育行業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提高授課效率,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的實效性,高校必須投入更多的技術資金,構建網絡教學平臺。
[1]陳昭穩,左榮欣.大數據下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9):419+421.
[2]侯玉秀,楊勇,孟鵬濤.大數據下高校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與運行[J].情報科學,2016,34(03):62-65.
[3]王佳利.大數據視角下高校網絡教學平臺應用的實踐與反思[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5(21):13-16.